充分发挥重庆主城都市区重要支点作用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2020-09-02 07:11袁光灿
重庆行政 2020年4期
关键词:主城万盛綦江

袁光灿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和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继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之后又一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万盛”)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部署要求,立足重庆主城都市区重要支点定位,积极发挥支点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奋力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彰显万盛担当、贡献万盛力量。

一、站位全局谋划、聚力服务大局,找准万盛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坐标方位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强调,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赋予“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成渝地区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重庆市委、市政府把推动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作为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载体,为重庆市各区县找准发展方位明确了方向。市委书记陈敏尔、市长唐良智连续两年莅临万盛调研指导,作出明确指示要求,因地制宜走好转型路,因势利导打造升级版,大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綦江——万盛一体化同城化融合化步伐,加快打造主城都市区重要支点。《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立足“四个优势”发挥“三个作用”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推进綦江——万盛等支点城市加快发展”“支持綦江——万盛加快一体化同城化融合化步伐,建好重庆‘南大门”,赋予万盛新的使命和重大责任。

万盛位于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处于重庆主城都市区功能向南拓展的重要支点,近年来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取得积极成效。2017年度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获评全国7个优秀城市之一,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中具有良好基础和相对优势。一是体制精简高效。万盛作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具有先行先试的体制机制优势,更加有利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綦江——万盛一体化同城化融合化发展,加强与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和全市主要港口、口岸联动合作,加强与四川地区产业转型交流合作,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二是通道优势明显。近年来,万盛大力实施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动铁路、公路、机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辖区“铁公机”一应俱全,区内形成“三纵三横”普通干线交通网络和城乡交通路网,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1293公里,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全区正在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公、铁、空”多式联运的枢纽型交通支点和综合服务区物流集散体系,建设打造辐射黔北联接北部湾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庆南部区域综合物流服务中心,充分释放通道资源经济功能,对成渝、渝黔等周边地区具有一定辐射带动作用。三是产业基础扎实。工业园区规划30平方公里、建成10平方公里,集聚了国电恒泰、东方希望、福耀玻璃等行业龙头企业,正在加快建设重庆煤电化工基地、西南地区玻璃新型材料示范基地、国家镁合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冠宇电池项目荣获全国“2019杰出投资促进项目”大奖,多普泰制药公司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全国最大的第三方5G天馈线检测实验室建成投用。2019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1%,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44%,2020年已签约惠伦晶体、南京云海金属等13个项目,计划总投资近100亿元。四是生态环境优良。万盛地处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大娄山余脉,生态资源禀赋优良,具有全市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高山原始生态资源景观。2019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7天、居主城都市区第三,全区森林覆盖率达553%。“全域旅游·活力万盛”打响品牌,建成5A级景区黑山谷·万盛石林和奥陶纪“世界第一天空悬廊”等22个景区景点,连续3年承办重庆市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荣膺首屆国际群体协会使命2030大奖——政策奖。全区规划康养地产240万平方米、建成150万平方米,2019年接待游客2511万人次,旅游和体育产业综合收入185亿元。

基于万盛发展实际,要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按照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安排部署,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找准万盛坐标定位,厘清完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走好转型路,因势利导打造升级版,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同心合力办好合作的事情,在互联互通、兴业兴城、共建共享、宜居宜游上下功夫,加快綦江——万盛一体化同城化融合化步伐,加快打造重庆主城都市区重要支点城市,建好重庆“南大门”,着力打造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品质生活区,努力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切实在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全市发展大局中贡献万盛力量。

同时,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也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和突出矛盾,主要包括:综合实力不强,经济体量较小,产业竞争力、城市集聚辐射力、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生态保护任务艰巨;城市规模和服务能级与主城都市区支点城市要求还有差距。

二、聚焦重点任务、夯实工作举措,展现万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担当作为

扎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最根本的是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最关键的是同心合力办好合作的事情。为此,亟需着力高水平优化全域空间布局、高强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高品质打造山水活力名城、高层次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抓好互联互通、工业转型、体旅融合、城市提质、对外合作等重点任务,滚动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民生三个“十大工程”,持续用力打基础、利长远,蓄势能、上台阶,不断增强万盛在主城都市区的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为此,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推进交通设施提档,加快激活通道经济

发挥区位优势,谋划建设全方位开放的东南西北大通道,加快公路、铁路、机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綦江合力推进渝黔高速公路擴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綦江——万盛——正安高速、江津——綦江——万盛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规划建设綦江——万盛快速通道、巴南——綦江——万盛——南川轨道交通,推进川黔铁路升级改造和赶水——关坝——万盛铁路建设,积极推进渝贵高铁、渝桂高铁、涪柳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重庆江南运输机场规划建设,努力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公、铁、空”多式联运的枢纽型交通支点。与綦江协同推动渝南综合物流园区、万盛综合物流园区、重庆江南机场航空物流园区等综合性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区域物流集散体系,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綦江——万盛综合服务区,充分发挥通道资源经济的功能作用。

(二)推进工业经济提质,夯实工业发展“主战场”

依托国电恒泰、川东化工、东方希望等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做大做强煤电化工、新型材料、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医药健康、临空经济等“3+3”产业,以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进与綦江产业互补互融,协同打造永城——南桐现代制造业产业园、关坝——扶欢循环经济产业园、金桥——隆盛临空产业园等工业园区平台,加快建设全市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基地;积极争取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布局,共同建设“西部信息安全谷”;全面承接产业转移,共同发展“飞地经济”,着力创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三)推进体旅融合提效,打造重庆主城“康养城”

推动“旅游+体育”融合发展,打造全域旅游、全民健身“升级版”,持续打响“全域旅游·活力万盛”品牌。提档黑山谷、万盛石林等核心景区,推进黑山谷·万盛之眼、火电工业博览园等项目,创建一批4A、3A级景区,加快创建黑山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努力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推进国家全项目轮滑(滑板)赛训基地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体育旅游综合体、精品体育旅游线路和品牌体育赛事,积极打造全球活力城市。与綦江协同谋划四季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等主题线路,加快构建横山——古剑山——黑山谷康养避暑旅游带,共同开发“樱花温泉——永城温泉”项目,推进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养老地产等业态发展,全力打造康养旅游胜地。精心策划“晒旅游精品·晒文创产品”等文旅推介活动,不断提升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

(四)推进城市品质提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统筹推进城乡一体产城景融合发展,推动城市和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推进城市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和采煤沉陷区受损农房治理,加快城市西区、鱼子“双养”小镇建设。协同推进綦江——万盛“两核一轴”城市规划建设,共建山水田园绿城、智慧智能新城。推动綦万两地万达、奥特莱斯等核心商圈向百亿级智慧商圈升级,着力打造一体化商贸服务产业体系。坚决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着力巩固脱贫成果,建立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发展壮大茶叶、猕猴桃、食用菌、方竹笋等特色农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推进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建设。深化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五大环保行动”,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推进綦江——万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着力打造高水平产教融合示范区,构筑区域教育发展新高地。推进三甲医院创建,加快完善綦江——万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着力建设重庆南部现代化医疗中心应急医学中心。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抓好防汛抗旱、地灾防治、道路交通等安全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推进对外合作提速,开放发展互利共赢

发挥万盛经开区精简高效、开拓开放的优势,与綦江抱团发展、共建共享,着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搭建开放平台,拓展开放领域,优化开放布局,全方位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共同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加强与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以及全市主要港口、开放口岸联动合作,共建产业链、共创创新链、共享价值链。推动綦江——万盛一体化同城化融合化发展,在规划引领、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城乡融合、公共服务等方面深度合作,共同发力建好重庆“南大门”。加强与四川有关地区在资源型城市转型、旅游和体育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推进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市场共拓。加强与周边区县在交通、产业、物流等方面的合作,联动打造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

三、强化组织保障、抓好责任落实,推动万盛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实效

万盛牢牢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深化认识、凝聚共识,强化保障、狠抓落实,确保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取得更大实效、实现更大作为。

(一)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组织协调

成立了万盛打造主城都市区重要支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与四川省泸州市、成都市金牛区、成都市体育局等地区相关部门建立了联络沟通机制,加快推动产业转型战略合作。加强与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和綦江区的沟通对接,积极配合编制《綦江——万盛一体化发展规划》。今年6月17日,召开了綦江——万盛“三化”发展打造主城都市区重要支点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明确了联席会议组成人员及职责,设立了发展战略、产业发展、交通建设、公共服务等4个专项工作组,设立了綦江——万盛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创新经济走廊建设等2个重点工作指挥部,制定了联席会议工作规则,商定了共同组织推动实施和向上争取的54项对接事项清单。

(二)深入学习宣传,凝聚发展共识

党工委、管委会5次召开理论中心组学习专题学习会和1次集中研讨会,各镇街各部门各单位召开专题学习会283次,深入学习研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和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把握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和市委书记陈敏尔、市长唐良智调研万盛指示要求,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深刻领会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铭记在心、感恩奋进,不负重托、担当作为。

(三)强化规划引领,夯实项目支撑

坚持科学规划、抱团发展,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精心谋划万盛“十四五”规划。推动綦万两地“十四五”规划有效对接、无缝衔接,加强与市级各专项规划衔接,确保规划同图、计划同步。起草《关于推动綦万“三化”发展打造重庆主城都市区重要支点万盛研究报告》,积极对接、主动配合市级部门编制《綦万一体化发展规划》《綦万一体化国土空间规划》。围绕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綦江——万盛“三化”发展,进一步完善《万盛经开区2020—2023年重大项目储备库》,储备区级重大项目93个,确定当前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领域重点项目226个。

(四)压实工作责任,抓好督促落实

强化“一盘棋”思想、树立“一体化”理念,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推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召开党工委(扩大)会议,就全区加快“三化”步伐、推动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安排部署。印发《关于加快綦江——万盛一体化同城化融合化发展着力建设主城都市区支点城市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意见》,以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推动各项工作。着力开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集中调研活动,并召开全区调研成果交流会,进一步明晰了以推进綦江——万盛“三化”发展为切入点、着力点,共同打造重庆主城都市区重要支点城市,携手共建重庆“南大门”,联动周边地区合力推动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方向定位。

作者: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责任编辑:马 健

猜你喜欢
主城万盛綦江
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以重庆市綦江区为例
渝黔高速公路扩能项目(万盛段)全线贯通
重庆万盛石林的形成时代及发育演化过程
前进中的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推动万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专访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肖猛
“十三五”时期重庆主城拟打通170条“断头路”
市针灸学会组织“綦江行大型义诊活动”
基于改进引力模型的公租房空间布局适宜性评价——以重庆主城9区为例
重庆万盛大桥今年8月底合龙 南万高速年底通车
綦江区加工型辣椒优质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