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0-09-02 06:53姜悦
社会与公益 2020年3期
关键词:哈尔滨市残疾人

姜悦

摘要:社区康复是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基础。本文以哈尔滨市为例,通过分析本市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的基本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对策建议。希望在政府的帮助下,能够解决哈尔滨市残疾人康复服务存在的种种问题,使残疾人有人依靠,有地依靠,生活能够真正得到保障。

关键词:社区康复;残疾人;哈尔滨市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了“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新要求,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更好地落实精准康复社区管理及跟进社区服务工作,切实做到残疾人有人管,残疾儿童及精神病患者服药、康复有人教,从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哈尔滨市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基本现状

哈尔滨市残疾人社区康复是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十年间,哈尔滨市残联根据国家以及黑龙江省制定的关于残疾人社区康复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出台了多项法规,以便规范管理哈尔滨市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工作。目前,哈尔滨社区康复服务已经由较为传统的社区治疗模式转变为全面的医疗社区服务模式,在该模式中社区作为基础,对残疾人康复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网络逐步形成

为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康复水平,在政府相关政策与财力的支持下,充分发挥残疾人社区服务的基础性作用,最大程度满足了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目前,哈尔滨市已设立了143个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中心,打造了12个区域性残疾人康复服务站,规划了8家助残服务站,还配备了专业的康复组织,并在其指导下,开展全面一体化的助残服务。同时,根据残疾人的康复需求,逐步完善或建设康复服务项目,为残疾人提供了便利的康复服务。

(二)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工作有序开展

目前,哈尔滨市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体系不同程度地涵盖了不同类别的残疾人群,社区康复服务类别和项目逐步增多。康复需求、康复医疗、心理疏导、辅助器具和疾病预防等各个康复领域均衡发展,使得康复服务项目不断扩大。同时,哈尔滨市政府通过采用社会化的工作方式,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通过优化整合哈尔滨市各区之间专业的康复服务机构布局,合理配置资源,提升了康复服务效能,推进了康复服务进社区,服务到每个残疾人家庭。

为确保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哈尔滨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统一规划,与各区的社区服务中心建立了联动的工作机制,以确保各区政府、各社区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及任务目标,达到市、区、社区三级联动,合力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建设。

哈尔滨市政府与各区政府密切配合,共同监管,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还配置了卫生服务中心残疾人康复器械、专职残疾人康复医生等。由各区级政府工作人员走访调研困难残疾人群、重度残疾人和精神残疾人群等特殊人群的需求,联动社区丰富康复服务工作内容,进一步扩大了残疾人康复服务受益面。

(三)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水平逐步提升

为提升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质量,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哈尔市尽可能扩大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为残疾人购买康复服务提供经济基础。同时,加强社区残疾人康复基础设施建设,对社区康复中心的专职医生进行专业化、系统化康复知识培训,提高了社区康复医生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

在建设好残疾人社区康复中心的同时,不断探索新的社区康复工作模式,普及残疾人康复服务进入家庭。目前,哈尔滨市每年都有残疾人康复需求入户筛查,根据数据情况分类,制定符合残疾人需求的康复服务计划,对重度残疾人实行送服务进家庭措施。在多元化的工作模式下,为更多残疾人带去了便利。

(四)残疾人社区康复社会力量不断壮大

哈尔滨市政府不断规范建设标准化社区康复服务平台,在提升社区康复服务工作质量的同时,也使社区康复服务也朝着多元化方向迈进。如通过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用地的招标,推进社会组织与社会工作者参与到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工作中,进一步加强了残疾人康复志愿者队伍建设;同时,还与高校联合举办大学生参与社区康复服务的实践活动等,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广泛关注。

二、哈尔滨市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一)社区康复服务的问题分析

1.社区康复服务的基础设施尚不完善

近年来,尽管哈尔滨市秉承残疾人社区康复的全纳原则,初步建立了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网络,不断增加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供给,但社区康复服务网络覆盖面仍比较有限,服务的公平性有待提高。单就基础设施而言,因受场地面积不足的影响,还有很多社区还未设立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现有的社区康复中心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部分康复中心面积狭小且服务内容单一。而且,由于受服务中心场地面积的制约,康复服务站无法采购、安装完善的无障碍基础设施,无法有效解决残疾人接受康复治疗与康复训练的问题。

2.社区康复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

哈尔滨市社区康复工作涉及对象范围覆盖面广,程序烦琐,需要具备专业技术水平的人才队伍,才能保障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的有序进行。但目前,专业的康复技术人员大多由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生兼任,由于缺乏相应经费支持,兼职康复协调员工作动力明显不足,导致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未能有效开展。此外,残疾人康复中心服务人员工资大约为3500元,该工资为哈尔滨市收入程度的中低水平,这对于高学历、职称以及有工作经验的专业型康复服务人才吸引力不足。从哈尔滨市当前的人才市场情况来看,具有3年以上专业工作经验的人才所占比重很小。造成该比重偏小的原因主要有: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未纳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范畴;相关职业人才缺少系统的专业化学习;受工作过程中实践因素的影响,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提升缓慢,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3.残疾人对社区康复服务观念淡薄

目前,社区康复服务面向的残疾人相对较少,大部分残疾人对残疾人康复认知不够全面,这主要是因为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知识的普及率低、覆盖面窄传播途径单一。大多数残疾人主要通过居委会及街道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获取残疾人康复知识信息,仅有小部分残疾人会通过手机应用等多种方式来了解更多的康复服务信息,导致社区康复服务未能普遍得到残疾人的了解与认同。

(二)发展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的对策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社区康复服务作为对残疾人最基础的康复服务形式,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团体的关注。加强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建设,不仅能够为残疾人的生活提供便利,还能够进一步推动残疾人福利事业的发展。

1.加快社区康复服务的基础建设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的支持,保证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得到满足。可以在哈尔滨市残联现有渠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社区康复服务站进行资金专项补贴,最大程度满足全市残疾人对社区康复服务的基本需求。其次,提高残疾人社区康复中心的利用率,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规划,整合现有的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类型,进行分层级管理。再次,通过进一步完善社区康复服务内容和项目,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发挥社区康复服务的作用,逐步丰富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形式。

2.壮大残疾人康復服务人才队伍

目前,专业人才匮乏是导致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良莠不齐的关键因素。哈尔滨市应加强对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的专业人才培养,对康复专业人才给予政策上的支持,进一步保证康复服务站的医师不流失。同时,政府可以与市残联密切合作,充分利用高等医学院校的资源,强化专门人才招收与培养合作,使获取残疾人康复服务人才的渠道多元化、专业化。

3.推动残疾人社区康复宣传建设

打造一流的社区康复服务,不仅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还要大力推广到社区居民中,一方面使残疾人及其家属提高康复意识,另一方面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社区康复的意义。这就政府需要统筹规划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建设,对中基层管理人员加强培训,为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奠定夯实基础。同时,加强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宣传工作,通过多样化的信息传播途径,对残疾人康复需求展开知识普及与预防保健宣传,号召社会力量,让更多的志愿团体为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哈尔滨市残疾人
画作选登
会走路的爱心蘑菇伞
有失尊严
我骄傲
老爷爷,我来帮您
十二则
3名黑龙江越狱逃犯1人被抓
我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