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载体变革对古籍整理与出版的影响

2020-09-02 14:46石松
传媒论坛 2020年14期
关键词:古籍整理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移动技术高速发展给人们的阅读方式和习惯带来了新的变化。在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古籍出版者共识的情况下,融媒体时代信息载体的不断更新,载体由平面向着立体多维空间发展,拓宽了古籍整理的外延、内容及表现形式等,使传统古籍整理步入了多视角立体空间维度的范畴。这也意味着面对载体的变化,将会给学术研究带来重塑。

关键词:融媒体技术;阅读方式改变;载体变化;古籍整理;重塑学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4-000-03

一、引言

当前,随着计算机、信息和网络技术取的突破性发展,新业态更新发展迅猛,移动设备、载体等呈跨越式更替,数字出版由“出版应用技术”演变成“技术促动出版”的局面,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从2019年《中国出版传媒商报》7月份奥示数据颁布的“中国出版业市场监测系统”线上、线下市场监测数据及部分大中城市销售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图书零售市场整体上升,销售码洋同比增幅虽在8.66%,但实体店销售数量同比下降13.51%,销售码洋同比下降10.17%:网店零售规模销售上半年同比增长10.39%,销售码洋同比增长16.01%。①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传统经营模式在新技术冲击下的困境。

在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古籍出版者共识的情况下,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面对挑战,是古籍从业者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新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新业态虽然咄咄逼人,但也给古籍整理与出版带来了新的机,其载体的高科技性能拓宽了我们对于“古籍整理”这一概念、范围、整理手段诸方面的认识,更新、扩展了“古籍整理”的外延、内涵与方法,使得古籍整理的工作由二维向着多维空间的发展变得具有可操作性,同时也实现了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文献单项传播的趋势,实现了文献的双向甚至多向传播”②的。

这一态式的出现改变了我们以往的认知观念,那就是载体由平面向着立体的多维空间发展,这一改变意味着将会给传统的学术研究带来重塑。这是载体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对狭义的“古籍整理”概念的一次变革,也是我们构建广义“古籍整理”新概念的肇始。

二、融媒体时代高科技载体带来了阅读体验的差异

出版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其核心能力(编辑)的竞争,在传统纸质出版视野中,古籍编辑是该行业中较为特殊的一个小众群体,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文化功底和旺盛的学习力,而其所具备的文化素养在古籍类图书的出版中所起的作用十分关键,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古籍类图书出版的系统性、完整性以及学术价值。而“数字出版归根到底是一种载体的变革,而非内容的变革”③。对古籍编辑的工作职能来说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出版企业的核心能力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但在融媒体时代,古籍出版需要应对的不仅仅是大众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的改变,还有载体的变革给古籍整理工作带来的新变化,这对出版业传统的“内容为王”的看法带来了冲击。有人认为“形式”也是内容外在延伸的一部分,是内容本身气质的外化④。

随着“内容”边界的逐步变化,当其无法在二维平面完整展示时,借助数字载体的特性在多维度的立体空间呈现,也就不难理解了。由于图像、画片、音视频等可通过超大容量的数字载体来表达和展示立体的空间形象,因而借助图像文献与古籍文本进行相互诠释,是古籍整理中对图像独特作用发挥的观照。

“左图右书”是古人治学的法门,图像符号同样具有记录文化和传播信息的作用,可以将文字描述再详细也无法比拟,这为我们在能够感知的空间维度里充分阐述经典古籍的内涵提供了便利。虽然复旦大学经济所的华民教授认为“从工业文明的发展史来看,主导产业必须是最终品。互联网不是最终品,它只是工具体系。工具体系无法成为主导产业”⑤。但融媒体时代的新载体改变了“内容”输送读者的传统方式,在形式、內容等方面与传统出版相比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内容为王”被融媒体赋予了新的内涵。

譬如搜狐新闻工作坊制作团队,将中国著名的十大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绘制)开发成网络版,通过技术手段将北宋时期100个相关的知识点介绍嵌入在画面之中,点击画面里的“+”符号(见图1、图3),读者即可以根据呈现的人物说明、故事备注(见图2、图4)来了解北宋末年社会百姓的生活场景,在保证阅读通俗性的同时,保证了史料的准确性。在文本的基础上实现人机交互式体验,其沉浸式作品体验方式和传统画卷式设计,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全新阅读感觉。

再如北宋官方颁布的《营造法式》,是我国现存古籍中第一部关于建筑设计、施工的专业技术著作,是研究宋代建筑乃至中国古建筑不可或缺的参考书,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很高阶段,也是当时最完整的一部“建筑法规”。书中提出的“材分制”首次量化了建筑材料的用量标准,运用数字技术不但可以生成虚拟建筑结构图,还可以根据建筑等级确定其结构布局,构件的比例、尺寸等,构建出虚拟空间的“古籍整理”。国家文物局启动的“中国数字博物馆”重大课题研究提出,运用多种科学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古建筑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三维虚拟仿真,实现人们希望随时随地参观古建筑文物的文化生活需求。”⑥运用数字数据介质,最大限度的还原古建筑风貌,数字影像技术在古建筑保护中有着重要的作用⑦。

还有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的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明·李时珍编撰),该书收录各类中草药植物总计1892种,附药物形态图1100余幅,反映出明代之前本草学发展的概况。目前人民卫生出版社对该书重新进行了整理出版,书中对草本药物的物理形态的记载除了图片和文字记载外,据整理者介绍正与相关公司合作,计划运用数字技术准确展现中草药植物的形态与功效,为中医药院校学生及中医药工作者辨识药材等提供便利。充分说明了运用数字技术对传统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工作,在多维度、立体化空间拓展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由此看来,融媒体时代有着自己的游戏规则,与传统出版在内容生产和传播、运作规律、管理方式上有很多的不同,不能简单复制以往的经验。管理者需要更新观念,从简单的“信息的提供者”转型为“知识的管理者”。随着人们阅读的观念和行为习惯变化,图书大众消费市场的购买行为也会随之转变;而蕴含先贤智慧的历史典籍,在数字化发展的趋势下,需要不断开发新的出版呈现模式满足读者市场需求。

三、融媒体时代需重新考量古籍整理的范围、内容及方法等

融媒体时代,出版理念的更新首先是编辑思维方式的转变,只有观念的变革才能带来行动上的创新。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认为:“出版业是一个依托内容创新和技术支撑的产业,技术进步是引起变革的基本动因。”⑧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载体的变化势必会给古籍文献的整理方式和方法带来影响,不可避免地产生变化,这在目录学、校勘学以及版本等学科中尤为明显。

如传统目录学中的索引是研究者治学的必备工具,索引的编制也是传统古籍整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古籍数字化与数据库的广泛应用,文献检索变得格外便捷,读者可以在数据库中任意遨游;而校勘学中最常用的正本清源,即辨是非与校异同,是恢复古籍原貌的不二法门,随着古籍大型数据库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电子校勘对于传统的古籍“校法四例”(即对校法、他校法、本校法和理校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除了在辨是非上尚需专业人士把关外,在校异同这一点上就极为便捷。再如古籍数字化对版本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发生着变化,从雕版、活字版、石印、铅印等版本,逐渐过渡形成了非纸质版本的电子版(其特点是涵盖了文字、图片、音视频及可视化动态数据等内容),传统的版本学外延有所扩大。这也意味着在电子数据时代,一切以工具为手段的学术行为势必会逐渐成为历史,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融媒体的快速发展则拓宽了古籍整理出版的范围,因为科技的进步拓宽了人类认知的眼界。我们需要从狭义的“古籍”整理概念里跳出来,充分利用融媒体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构建立体的、多维度广义的“古籍整理”新理念,显示出传统文化在现代科技载体承载下的独特魅力。李一氓先生指出:“古籍既是中国文明的历史标志,则就古籍本身而论,它和其他文化遗产一起,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历史积累的基础。因此,整理古籍亦就成为我们所特有的丰富的精神生产。”⑨故,采用现代科技为传统文化经典服务,运用数字技术对相关古籍文献资料等,从二维、立体的空间视角进行不同维度的诠释,不失为是对传统古籍整理方法的一种补充;使得整理古籍的方式不再拘囿于校勘、标点、注释、辑佚、影印等传统范围,而是实现了向立体空间方向的突破,整理方式由平面走向多维空间,可以更加全面、完整地诠释经典文献的丰富内涵。

兹以笔者所在的古籍出版社为例,近年来也试水数字出版这一领域,通过与高科技公司的合作,开发了《凤阳花鼓全书·音像卷》及AR“四大名著”等一批数字出版项目。其中,《凤阳花鼓全书·音像卷》针对凤阳花鼓原生态音视频内容,采用国际标准的音视频处理技术MPEG-4Part14,对录音录像进行处理,生成标准的MP4文件,并利用单体移动存储数据库和即插即用技术(PnP)等,提供计算机数字编程检索、阅读和互联网传播,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与研究提供了借鉴作用,得到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有关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与至臻科技公司合作开发的AR《西游记》项目,则运用虚拟数字技术,使以往纸质图书的阅读方式产生了新的变化,用手机扫描该书插图后,书中人物以立体方式呈现出相关动态场景,读者甚至还可以参与进入游戏界面进行互动,寓教于乐,彻底颠覆了读者以往的阅读体验。日前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图书博览会上,该书获得了巨大的反响。甫一问世即引起了国外出版商的关注,很快与印度皇家柯林斯出版社签订了版权输出合同,实现了两个效益双丰收。

四、小结

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进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載体形态的每一次变革都会带来众多新的业态出现。从最早的结绳记事开始,历经了甲骨文——简帛——纸张等载体变革的几个阶段,无不证明了这一规律。当下电子数据归根到底仍然是属于载体的改变,一方面,载体通过能书写的信息编码来标示,可以是文字、图画、表格、声音、图像等信息符号,而作为信息的表现形式和载体,已突破了纸质载体的局限,具备了从二维平面向着多维的、立体空间拓展的特征,使得整理古籍文献的方式也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可在不同维度的、立体的空间对其进行视觉文化符号的加工整理,从而拓展了古籍整理的内涵和范围。                                                                                     由于“视觉文化的表意功能远比文字更为古老,也具有强大的传播文化、记录文化的功能”⑩,从而让固态的文字变得鲜活起来,展现出在不同视界下的文化符号的深层内涵,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另一方面,由于数字载体具有内容与位置可迁移性特点,可存储在不同的位置且内容信息不变,配以计算机互联网络技术的传播功能,具有不受时空限制,传播迅速、传播面广和社会影响大的特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载体发展迅速,各种大型古籍数据库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古籍数字化再配合高性能检索搜寻功能,海量的信息查询,均给传统的学术活动带来了挑战,一些传统的学科势必在这场不断更迭的载体变化中逐渐消亡,这给一切以工具性行为为手段的学术研究带来重塑,从而也为古籍出版工作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注釋:

①上半年图书零售市场整体回升[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9-7-26,第10版.

②刘峥.文献载体的变化对文献传播的影响[J].图书馆杂志,2002 (5):22.

③刘英楠.数字浪潮下古籍编辑的核心竞争力思考[J].报刊荟萃, 2018(7):115.

④姚晶晶,陈慧娜.不写和不看都太可惜的爆款编辑手记[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9-11-5,第10版.

⑤华民.全球背景下的中国经济[Z].在复旦大学EMBA项目开放日上的公开课.2017-6-10.

⑥饶金通.古建筑的三维数字化建模与虚拟仿真技术研究[R].中国数字博物馆研究.北京航天航空大学,2003.

⑦闫涛.数字影像技术在古建筑保护中的作用[C].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八辑):824.

⑧柳斌杰.加快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发展[J].出版参考,2011 (18).

⑨李一氓.论古籍与古籍整理[N].人民日报,1982-1-20,第5版.

⑩赵小华.图像:饶宗颐文化史研究的灵动因素[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7):100.

作者简介:石松,男,汉族,安徽合肥人,编辑。研究方向:古籍整理与研究。

The influence of carrier reform on the publishing and collation

of ancient books in the era of media integration

Shi Song

(Anhui publishing group Time Publishing & Media Co.,Ltd Huangshan Publishing House,Anhui Hefei 230071)

Abstract: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mobile technology has brought new ways to people's reading methods and habits. Meanwhile, in the case of that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has become the consensus of ancient book publishers. Moreover, the renewal of information carrier in the era of multimedia, the development of carrier from plane to multidimensional space and also broadens the extension, content and form of expression of the collation of ancient books, So that the traditional collation of ancient books into a multi perspective space dimension category. This also means that in the face of the change of carriers, it will reshape the academic research.

Keywords:Multimedia technology;The change of reading;method Carrier changes;Sorting out ancient books;Remodeling the connota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猜你喜欢
古籍整理
“宋云彬古籍整理奖”历程与第三届评选方案公告
关于图书馆古籍整理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
首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漫谈古籍整理的规范问题
瞿方梅《史记三家注补正》校读释例
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评审会召开
近30年来广西地方古籍丛书编辑出版述略
从编纂古籍善本书目看目录版本学家之成就
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的古籍整理与保护
“四部”释义:对古籍整理中一个常见错误的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