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动课堂

2020-09-02 09:09孟丛
锦绣·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体态律动教学分析音乐教学

孟丛

摘 要:体态律动是一种音乐体验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多感官互动体验,推进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上课的学习兴趣,同时能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与审美水品。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融入体态律动,可以使学生能够正真融入课堂,教师也能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体态律动;音乐教学;教学分析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也在不断探索中前进。体态律动教学法是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首创的,围绕着音乐将肢体与音乐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小学音乐教育重视学生音乐基础的能力,体态律动是课堂教学方式中比较能激发学生兴趣与提高音乐素养的方式,在音乐教学中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体态律动教学在音乐课中的重要分析

一直以来,音乐课堂都不太受到教师与学生重视,有时还会将音乐课让位给主科。但随着我国核心素质教育理念的深人,音乐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被开发出来,因此教师也需要及时转变自我教学理念,融合体态律动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出更加髙质量、高水平的视听环境。体态律动教学模式衍生于瑞典音乐家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理念,通俗地来说就是配合音乐完成的一种舞蹈律动,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理念主张将学生的身体视为“乐器”的转化,配合旋律来做出动作,随着动作变得激烈、舒缓、平和,而激发学生对于音乐自身的理解。此类舞蹈表演多半为集体运动式,动作简单、重复性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音乐的旋律。能将一些抽象的音乐知识与音乐旋律具象化,促进学生理解音乐。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十分常见,新课改背景下,音乐课堂承担的责任已经不仅仅是音乐鉴赏与基础知识讲解,更需要融合素质教育与核心教育。

二、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的发展与应用方法策略的探究

2.1在体态律动中感受音乐节奏

在音乐中节奏是音乐的灵魂,音乐离开了它就无法充分的展現音乐作品的内涵与情感。不同形式和性质的节奏,其表现出来的特点也是不尽相同的。在小学低段,学生对于音乐要素还不熟悉,通过体态律动可以让学生在每次音乐课中通过体验式感受学习,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在小学音乐的具体教学内容当中,老师们可以将音乐节奏与体态律动教学进行完美的结合,让学生们通过体态律动来更好的掌握音乐的节奏,简化音乐课程的教学知识,提升音乐课程的效果。

每节课课前进入教室这一环节。传统的音乐课模式是让学生随上课铃三三两两进入教室坐到位置上。而加入体态律动后,教师可以播放上节课或者本学期学过的歌曲,根据歌曲的速度与节奏调整适合的步伐,随着音乐进入教室。例如在人民音乐出版社一年级上册第二课《其多列》一曲中,在预备进入教室前,学生跟着老师先聆听一次歌曲,在歌曲聆听中随老师一起律动。歌曲的八分音符学生可以在原地踏步,而听到四分音符时站在原地不动,击掌一次。在第二次听到歌曲重复时,原地踏步变为向前走进入教室,四分音符同样还是击掌。用随乐律动的方式进入教室,不仅是对歌曲的一种回顾,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学生对节奏的感知。

2.2在体态律动中记忆音准

音调的高低起伏,能够将音乐的风格走向表现出来。小学低段的学生对于声音的高低认知不仅能通过多听钢琴来训练,同时可以用体态律动的辅助来加深对音调音高的记忆。训练学生音准一般都比较枯燥,并且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唱的do在哪。为此,达尔克罗兹提出这样的原理,就是运用身体的位置感受音的高低。因此,在讲解音的高低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运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来理解音准。例如do摸脚,re摸小腿,mi摸膝盖,fa摸大腿,Sol插腰,la抱胸,Si摸头,do就是双手高举。一开始低段学生在课本上的要求是先认识do、mi、sol三个音,在老师在钢琴上按下一个其中一个音后,学生根据判断做出对应的动作。经过几场训练,学生不仅更加了解音高,而且也有了自己的一套动作,不仅加强了听音的训练,还巩固了音准和气息的运用方式。在欢乐的律动活动中促进了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品质。

2.3在体态律动中展现歌曲歌唱内容

通过应用体态律动教学,能使学生在学唱歌曲中加深对音乐内容的记忆。例如在人民音乐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第六课《洋娃娃与小熊跳舞》一曲中,乐曲有两段歌词,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在新课中的背唱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学生熟练演唱歌曲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一名学生扮演小熊,一名学生扮演洋娃娃,根据歌词提示边唱边做对应动作。在音乐开始时两位学生相对而站拉着手,模仿跳舞姿势。当歌词唱到圆圈舞这一乐句时可以顺时针转一圈;当歌词唱到小熊点点头时,扮演小熊的学生做对应的动作;当唱到洋娃娃笑哈哈时,另一方可以做开心大笑的动作。通过肢体律动对应歌词内容边唱边跳,不仅能快速有效的帮助低段学生记忆歌词,还能让学生在两两配合中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欢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2.4在体态律动中激发学生创作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是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教师可以顺其自然遵循他们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思维。例如在人民音乐出版社一年级上册第六课《野蜂飞舞》一曲中,老师可以播放音乐后提问学生,乐曲表现的是什么动物?并引导学生思考野蜂在乐曲中会如何飞行、又遇到了什么事改变了它飞行的速度。通过再次播放音乐,学生可以随着音乐把对歌曲的想象通过律动的形式展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鼓励敢于展现的学生,并给与一定的表扬,通过榜样学习带动全班学生投入到创作环节中。

三、总结语

综上所述,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与作用。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可以切实感受到音乐的独特魅力。通过律动教学,不仅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峥.去伪存真,寻求自然之道——小学音乐应顺应孩子心智成长规律的教学措施初探[J]北方音乐,2019,39(20):217+220

[2]张小磊.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J]北方音乐,2019:178+179

猜你喜欢
体态律动教学分析音乐教学
少儿器乐教学法创新研究
利用体态律动,提高小学低年级阶段欣赏能力
中学物理教学探究
基于学习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