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模式对红小豆产量和单株性状的影响

2020-09-02 23:35陶宇
农民致富之友 2020年23期
关键词:肥量红小豆梯度

陶宇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相关部门对农业的布局与种植的结构进行了相关的调整,宝清县地区的农作物布局也从大量的玉米种植逐渐添加了红小豆的种植。黑龙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实行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改革的基础上占据着较大的优势。近些年我国对红小豆的需求量有着明显的提升,我省便在农业基础结构上增添了红小豆、芸豆以及双青豆的种植。在这些杂豆种植比例上,红小豆所占比重较大,由于它的品种多且用处广泛,所以市场上对它的需求十分高,也就相应的带动了一些农业种植业主的种植积极性。

目前我国的机械化程度和栽培技术有所提升,对于一些零散的种植业主来讲大多数都用小马力机械进行种植,而很多大型的种植业主则采用大马力机械进行耕种,这就造成种植模式、管理模式以及种植规模和管理规模上的差异。红小豆不仅在国内深受欢迎,在国外亦是如此,所以要想有效的增加红小豆的产量和质量,就要从栽培模式上入手。

一、材料和方法

为了验证不同栽培模式对红小豆产量和单株性状得到影响,相关科研人员进行实验来分析,内容如下:

1、材料

实验是在宝清县经开区某红小豆加工企业种植基地实施的,播种的日期为5月24日和5月27日,实验的红小豆种子类型是农安红。

2、方法

首先,实验的设计采用的是裂区的方式,主区实行的是耕作方式,服务则是施肥量。其次,对于产量的测定是在红小豆单株的菜产量超过60%而且出现白色时,就拔出并晒上,并在每个区都选2平方千米,再将收获的株数记上,把测试区域内的红小豆植株拔下后装入袋子中晒,等其脱粒以后称重量,最后按每公顷的量折算。将实验区附近的红小豆植株拔除五株作为样本,测量出它们的各项指标。最后,根据不同的处理对各红小豆植株实验状况进行数据收集,然后观察他们的产量趋势。

二、实验结果分析

1、不同因素处理下的产量比较

首先,根据方差分析方式表明,在栽培模式的不同下,垄作为110厘米的产量约为2700千克每平方千亩,而平作的产量约为2560每平方千米,表明前者高于后者,但是差异并不是特别大,却高于65厘米的垄作、在65厘米的垄作下红小豆的产量约为2150千克每平方千米,差异十分的明显。

其次,在肥料的影响下有三个梯度的产量比,第一个梯度的产量和第二个梯度的产量约为2560千克每平方千米和2510千克每平方千米,差异并不大,但是都高于第三个梯度的2330千克每平方千米,在实验中,第二个梯度的高肥料对第一个梯度的产量效果并不明显,但是在中肥量下,第二个梯度的产量却高于第三个梯度的产量。

最后,在种植密度的比较下,五个实验区的产量分别大约为2800千克每平方千米、2750千克每平方千米、2400千克每平方千米、2300千克每平方千米、2000千克每平方千米,这其中第一个区域和第二个区域的红小豆产量差异较小,但是却明显的高于其他三个区域的产量,这就相应的说明对红小豆种植密度的合理化也能有效的提升其产量。

2、不同因素处理的互作效应

不同的栽培模式中措施的不同也影响着红小豆的产量和单株形状有着不同的影响效果,这些因素分别是肥料、种植密度、肥料加上密度,通过有效结合都达到了很明显的成效。从栽培模式上来看,110厘米垄作的产量比较有明显的提升,从肥料因素上来看,第二种梯度更利于提高整体的产量。而根据整体上来讲,在实验中110垄作模式下第一梯度和第二梯度的产量相对高于其他因素,但是要考虑到经济的成本与植株倒伏的风险问题,中低梯度的肥料量与中低密度的因素结合也能有效的提升红小豆的产量。

3、不同栽培模式下肥密处理的产量比较

根据不同栽培模式下在肥密因素影响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平作栽培模式中中密度肥料加上第三個类型密度种植的产量高于中密度肥料加上第二个密度种植以外的其他种植模式,在肥料量相同的情况下各个密度处理下产量的差异比较显著。在65厘米垄作模式下低肥量处理之下各红小豆种植密度之间的产量相差很小,而高肥量种植加上高密度种植的产量最大。但是65厘米垄作栽培下,肥料和种植密度相互增产的效果低于110厘米垄作的产量,高肥量高密度种植得到产量水平不如中密度种植和中肥量产值高。在低肥量的影响下各个密度值之间的产量差异相对较小。除此之外,110厘米垄作栽培模式之下对肥量和密度进行调节对小麦的产量影响加大,这其中65厘米垄作模式加上中肥量的产值高于110厘米垄作加上中肥量,虽然两个模式之下的产量并没有显著的差异性,但是从数据上来看分别将产量提高了大约30%和20%。另外,早实际种植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肥料的投入成本与倒伏等不利影响,所以中密度种植加上高肥量栽培模式不适应在大面积种植中使用。

4、不同栽培模式下肥密处理的单株性状比较

根据实验中的数据分析得出,耕作方式的不同对红小豆植株高度的影响不同,平作高于110厘米和65厘米的垄作单位产量,而110厘米垄作产量和65厘米的垄作产量在植株的高度上面没有太大的差异性。但是植株的茎部粗度却与植株高度的比例相反,平作植株茎部比其他两种垄作的种植模式细。另外,在植株产菜数、粒数以及植株粒重等指标上显示,110厘米垄作与65厘米垄作之间的差异不大,但是都高于平作的数据。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垄作耕作方式上不同的情况下平作的植株表现为茎部细长,而且生产能力小。

综上所述,在经济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市场对红小豆的需求量与质量也不断增加,为了提高红小豆的产量和质量,相关技术人员在种植的密度、施肥量、种植高度的大牛股因素上展开实验调查,从而得出有效的结论,并致力于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作者单位:155600 黑龙江省宝清县经济开发区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肥量红小豆梯度
一个改进的WYL型三项共轭梯度法
基于EDEM的带状深松全层施肥铲作业参数优化与试验
一种自适应Dai-Liao共轭梯度法
红小豆价格持续上涨,后期有回落风险
肥量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叶面积及产量的调控研究
一类扭积形式的梯度近Ricci孤立子
不同施肥量对椰糠栽培番茄生长的影响
尿素微胶囊缓/控释肥料制备工艺研究*
2014年红小豆种植面积增加价格或有所回落
地温梯度判定地热异常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