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新疆旅游决胜脱贫攻坚战的策略探讨

2020-09-03 09:07陈玉原伟鹏
农业与技术 2020年16期
关键词:农牧民旅游业攻坚

陈玉 原伟鹏

(新疆社会科学院/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2017年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次将农业农村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衡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标准。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塞外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自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以来,新疆全面实施旅游兴疆战略,推动旅游业大力发展,通过打造“新疆是个好地方”的亮丽名片,实现了国内外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的历史性记录突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实施以及人民对于美好生活向往需求的不断升级,新疆旅游业关注度和热度发展迅猛,未来将逐渐成为新疆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综合性强、辐射面广,在增加地方税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和培养职业技能、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必将发挥脱贫攻坚的重要作用。

回溯旅游业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前人研究,戴宏伟借鉴美国休闲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以逆向思维视角分析贫困地区休闲旅游发展的独特优势[1];随着数字经济的来临,王彩彩、吴云超基于“互联网+”视角,创新“互联网+休闲旅游”的产业发展模式和数字脱贫机制,开辟了“脱贫攻坚”的新通道[2,3]。旅游发展模式方面,罗章、王烁剖析了重庆市政府—村民—市场三元主体联动机制的“木根模式”,走出一条“造血式”的精准脱贫内生发展路径[4];徐虹、王彩彩构建了经济包容、制度包容、环境包容和文化包容4个维度的乡村旅游脱贫致富机制[5]。脱贫机制方面,蔡建刚、周波对于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机理分析与梳理[6]。

基于此前人研究,通过对新疆政府、农牧民、商户和景点游客的随机调查访谈,试图剖析与挖掘制约新疆旅游业助推精准脱贫扶贫的关键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业促进精准脱贫的实践路径。

1 研究区概况

1.1 新疆概况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部,辖4个地级市、5个地区、5个自治州、10个自治区直辖县级市。2019年新疆生产总值(GDP)13597.11亿元,游客接待数突破2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3400亿元。2019年新疆通过积极推进“旅游+农业”、“旅游+互联网”战略,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户一业”和“联户多业”计划,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等活动,新疆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1.2 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决胜脱贫攻坚机理

乡村振兴发展、旅游业发展和脱贫攻坚战的精准施策都在当地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旅游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当地县市单元、旅游景点和旅游关联产业;脱贫攻坚的目标是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文将脱贫攻坚概括为农牧民收入、就业和农村建设。以游客和商户为买家和卖家供需代表等市场平台是连接旅游业和脱贫攻坚的中介和桥梁。因此,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决胜脱贫攻坚是由当地政府、游客、商户和农牧民为主体的一个完整循环体系。运用旅游扶贫理论,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决胜脱贫攻坚的机理图。

图1 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决胜脱贫攻坚机理

2 新疆旅游决胜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

2.1 政府视角

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缺乏合理有效地空间规划和策划,经营产品特色少、同质化严重。旅游规划项目没有做到因地制宜,景点存在人工痕迹过于明显的现象,以“生态、绿色和自然”为核心的吸引卖点逐渐弱化。

旅游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整体配套设施水平较低。如农村路不通、没有水泥路、双车道;旅游大巴进出不便;电信网络信号差,无WIFI覆盖;生活条件设施太差,卫生服务设备缺失等。

旅游景点建设缺乏一定规范标准与有效监管。大多农村自建农家乐、牧家乐和民宿,搞“乡村游”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抑或不规范的局面。由于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缺乏有效监管,可能存在少数经营业主受利益驱动,存在“狠宰”游客的黑店情况,影响区域整体的旅游名片和形象。

2.2 农牧民视角

专业旅游人才匮乏,旅游就业技能和就业渠道有待扩展。目前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研究均处于较低层次上,农村具有一技之能的农牧民大规模外流。乡村旅游从业者与经营服务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经营旅游的综合型人才缺乏,乡村旅游处于“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循环中。

2.3 商户视角

景区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不高,市场开拓缓慢。旅游产品宣传手段单一,产品开发较为陈旧,收藏和可玩性较弱,很难抓住消费者的产品喜好和心理,旅游景区营销战略不足,农牧民旅游收入较少。

景区淡旺季收入效益相差明显,旅游综合效益和农牧民收入易受到季节性影响。新疆旅游旺季一般在夏季和秋季,春季和冬季均为旅游淡季。如何使新疆旅游业“旺季更旺、淡季不淡”,已经成为新疆旅游业发展迫在眉睫的问题。

2.4 游客视角

旅游景点的设施和服务供给不足。如,游客反映旅游景区的厕所卫生较差,住宿价格较高,存在旅游接待标准与口碑不符的现象;旅游服务人员也可能因为专业性、旅游态度和意识不足,导致服务质量下降,造成游客满意度的直线下滑。

旅游景点导游讲解存在不规范现象,对民族、宗教等传统风俗存在理解偏误。景点景区采取与旅游职业学校学生签订实习、兼职的合同形式,导致导游讲解服务不规范。导游因自身知识储备能力不足而无法及时回答游客提出的疑问,造成尴尬场面。甚至有些导游在涉及民族、宗教等话题上带有主观色彩,发表不负责的言论,造成游客对相关问题的错误理解。

3 新疆旅游决胜脱贫攻坚的策略与对策

3.1 政府视角

地方政府应明确旅游主题定位,打造旅游市场一体化的集团平台。采取“政府+企业+村集体+农牧户”模式,以餐饮民宿商品为载体,以民俗文化和民间故事为底蕴,针对特色乡镇和乡村形成乡村旅游示范点,以拓宽农村产业链和就业增收渠道促进农牧民精准脱贫。

加大乡村旅游开发资金投入力度,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接待水平。结合全国开展的“厕所革命”,重点解决厕所清洁问题;解决乡村交通不畅、信息闭塞等问题;合理开发停车场,解决游客停车问题;免费提供无线WIFI覆盖等。

充分发挥旅游消费券的拉动作用,推动区域旅游消费活动持续升温和繁荣。在当前疫情防控不放松的前提下,通过发放旅游消费券可以带动广大消费者走出家门,极大地激发人民群众的旅游消费热情和消费行为,充分发挥旅游产业扩大内需、带动关联产业消费的作用,从而促进景点景区周边农牧民的脱贫增收。

3.2 农牧民视角

加强旅游相关产业的职业技能免费培训,推进旅游扶贫“双创”富民工程。通过切实加强旅游相关产业的职业技能免费培训,不断提高农牧民的职业技能手段;构建旅游产业项目就业创业体系,吸引带动大量富余劳动力从事旅游相关扶贫产业的就业和创业,降低贫困发生率和返贫率;搭建成立乡村旅游服务联盟,让当地农牧民通过特色民族手工刺绣、黄金玉石、奶制品、农产品等特色产品销售方式,借助旅游业“东风”扩大旅游纪念商品和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繁荣。

3.3 商户视角

基于目前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作坊型旅游产品加工,以“组织引导+市场化”为推动形式,通过统一化专业化延长产品产业链,促进初级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升级,提升新疆旅游礼物的特色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在深入研究旅游消费偏好需求的基础上,发展与新时代潮流相适应的旅游产品。

树立“全域全季旅游”的商品开发模式,推动特色景区开发适合旅游时节、适合人群对象的特色纪念产品,走出一条差异化匹配路线。新疆旅游资源丰富,要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必须力推全季旅游核心产品和特色品牌,扩大旅游影响力。通过大力展现景区旅游文化特色以及各族群众的良好风貌,挖掘一批景区当地故事,打造一批品牌旅游产品,通过差异化产品开发吸引和留住旅游“回头客”。

3.4 游客视角

推行细分淡旺季时节的差异门票价格动态调控模式,加大对于旅游景区“软硬件”服务设施建设。通过开发春季踏春和冬季冰雪资源,通过差异化门票价格调控,在合理分配全年游客数量的同时,大幅提高实现“全季旅游”效益。

树立多方位旅游市场营销观念,加强旅游产品创造创新。借助旅游大舞台编排出具有浓厚特色、短小精悍、喜闻乐见、参与性强的旅游娱乐节目。如,举办瓜果采摘、花海体验以及桃花节、油菜花节、美食节、黄金宝玉石节等各类节庆特色活动,吸引游客参加旅行。

严格按照导游讲解词和导游证上岗,对导游进行定期考察、检查和培训,提高导游个人的文化和专业素养;对于导游发表的不负责的民族宗教问题言论要坚决抵制和整改,通过经济惩罚手段结合教育方式进行处置,坚决维护新疆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

猜你喜欢
农牧民旅游业攻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的思考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几点思考
关于巴林左旗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调查
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