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比较及提升对策

2020-09-03 09:16张安忠
科技和产业 2020年8期
关键词:河南省制造业创新能力

张安忠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经济学院, 郑州 450046)

在当前形势下,创新对河南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战略转型的迫切要求,河南经济要从低效率、低质量发展走向高效率、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依靠持续的技术创新方能实现;二是实现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动能转换的需要,在国内经济普遍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河南经济下行的压力倍增,如何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呢?必须实现经济发展的动能转换,由依靠要素驱动的旧动能转向依靠技术创新驱动的新动能;三是转变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的需要,当前的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际竞争压力与日俱增,一些国家频频采用技术封锁手段对我国进行打压,因此,迫切需要通过自主创新实现弯道超车,以彻底打破外国的技术封锁、受制于人的局面。

企业是科技自主创新的主力军,河南省要实现发展战略的转型必须坚定不移的依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近年来,河南省虽然已经意识到了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作用,政府也出台了一些相关的财税、金融、人才等创新政策来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给人的感觉仍是整体不强。那么,河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到底表现如何?不同行业、规模、地区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何差距?差距体现在哪些层面?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存在哪些薄弱环节?是哪些因素制约了河南企业自创新能力的提升?针对自主创新中的薄弱环节,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升河南企业自主创新的综合能力?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深入的研究方能一一解答。本文就从河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实问题出发,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河南企业自创新能力的现状进行评价分析,找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1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

1.1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为合理评价河南省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及差异,找出自主创新能力的优势及不足,根据企业自主创新的特点和规律,并充分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我们从企业自主创新投入能力、自主创新开展能力和自主创新产出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作为河南省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详见表1。

表1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数据来自《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9)、《河南统计年鉴》(2019),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评价企业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当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因此,以此为对象进行评价,基本上能够代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水平。

1.2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方法

本文将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河南省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具体过程如下:

1.2.1 构造指标特征值矩阵

假设有m个待优选的对象组成系统的备选对象集,有n个评估因素组成系统的评估指标集,每个评估指标对每一备选对象的评估用指标特征值表示,则可得到n×m阶的指标特征值矩阵X=(rij)n×m,

式中,rij(i=1,2,…,n;j=1,2,…,m)为第j个备选对象在第i个评估因素下的指标特征值[1]。

1.2.2 计算指标隶属度矩阵

计算指标隶属度矩阵的目的有两个:(1)使指标无量纲化;(2)使指标张弛在[0,1]之间,增加离散性。一般来说,备选对象的所有指标可划分为成本型指标(越小越好)和效益型指标(越大越好)。本文中选取了效益型公式对所有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计算出指标的隶属度矩阵[2]:

1.2.3 指标权重的确定

权重是各个指标在指标总体中的重要程度的度量,目前确定评估指标体系权重的方法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主观赋权法,另一类是客观赋权法。本文采用均方差这种客观赋权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若指标xi对所有决策方案而言均无差别,则指标xi对所有决策方案的排序不起作用,因此,可令该指标的权数为零;反之,若指标Xi能使所有决策方案的隶属值有较大的差异,则该指标xi对方案的决策起重要作用,应赋予该指标较大的权数[2]。这一方法计算过程如下:

1)分别求出各指标Xi的隶属值rij(i=1,2,…,n;j=1,2,…,m)的均值E(xi):

2)求指标xi的均方差:

3)求指标xi的权系数:

1.2.4 构造评估模型并进行选择

利用前面已确定的权重向量w及隶属度矩阵R,即可定义合成运算模型[2]:

A=Wo×R′=

其中,“o”表示合成算子。选取不同的合成算子,就会构建不同的评估模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形及要求,灵活的选择适合的模型进行运算,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2]。

1.2.5 多层次综合评价

将上述模型扩展即可得到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它就是将初始模型应用在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上,每一层的评估结果又是上一层评估的输入,直到最上层为止[2]。如二层次综合评估模型的算式为:

其中,W为第一层次各评估指标的权重分配;wi为第一层次各评估指标的权重,R和Ri分别为第一层次和第一层次评估指标的隶属度矩阵;A′则为最终的二层次综合评估结果[2]。

2 河南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实证分析

2.1 不同行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结果分析

依据上述评价方法及各指标值,对河南省内企业分行业进行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为了便于观察,我们将评价综合得分排名靠前的15个行业做成图形,使之更加直观的加以呈现,如图1所示。

图1 河南省企业分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结果及排名

由图1清晰可见,根据我们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河南省内企业自主创新分行业按照能力高低次序排名,前15名依次为: 仪器仪表制造业,烟草制品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及机械和设备修理业,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其他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从行业排名靠前的15个行业来看,绝大多数属于高技术行业或高技术依附型行业,这些行业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创新欲望和能力,它们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显然评价结果比较符合客观事实,这和我们事先的预期也比较一致,这说明我们的评价方法得当,评价结果可信度较高。

2.2 不同规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结果分析

依据上述评价方法及各指标值,对河南省内企业按规模大小进行自主创新能力评价,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河南省企业分规模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结果

从表2可见,自主创新能力由强及弱排名依次为大型企业、微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呈现哑铃型分布,分布在哑铃两端的分别是块头较大的大企业和数量众多的微型企业,这两类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强,挑起了自主创新的大旗,而中、小型企业则担起了链接哑铃两端的握柄的角色,沦为自主创新的配角,这与其自身的规模、实力不太匹配,也有些超出研究初始的预期,但这就是事实。

2.3 不同地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结果及分析

依据上述评价方法及各指标值,对河南省内企业分地区进行自主创新能力评价,评价结果如图2所示。排名比较靠前的地市中,郑州、洛阳、新乡、焦作、南阳、许昌、平顶山、商丘都在情理之中,这些地市都设有国家级或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或者是设有工业园区,成为众多创新型企业的集聚地,对推动地方科技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濮阳、开封、漯河、鹤壁的排名有些令人失望,其中,开封、漯河、鹤壁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濮阳则设有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按道理这些地市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应当比较强,但实证分析结果却恰恰相反,显然相关的科技创新政策在这些地区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政策效果不佳。

图2 河南省企业分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结果及排名

比较意外的是有几个省直管县的表现比较惊艳,令人眼前一亮,包括长垣市、汝州市、永城市、鹿邑县、巩义市,其中,长垣市在所有市县中综合实力排名居然力压郑州而位居第一,巩义市作为工业重镇和全国百强县,自主创新能力排名比较靠前属应当之列,相对来说名气相对不大的汝州市、永城市、鹿邑县能够排在前10名之列,当属不易。

3 结论与政策建议

3.1 结论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河南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分行业、规模和地区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发现,仪器仪表制造业,烟草制品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及机械和设备修理业,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排在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前10名[3],这些行业绝大多数属于高技术行业或高技术依附型行业;大型企业、微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强,而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呈现哑铃型分布;郑州、洛阳、新乡、焦作、南阳、许昌、平顶山、商丘8地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排名靠前,而长垣市、汝州市、永城市、鹿邑县、巩义市几个县级市的创新能力也比较强,令人惊喜。

3.2 政策建议

3.2.1 规划企业自主创新方向,优化自主创新结构

规划企业自主创新方向,需要把握技术发展的大趋势,推动重点行业和技术的创新。对河南而言,就是要认真贯穿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根据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和技术,结合河南的要素禀赋和实际创新优势情况,规划《河南制造2025》,倾力打造既适应国家战略要求又符合河南实际的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和技术,通过重点扶持关键产业和技术,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河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

3.2.2 统筹企业自主创新布局,强化创新集聚效应

统筹创新布局,就是要解决好企业自主创新的空间分布问题,目前国际上最为推崇的是集聚理论,事实也证明,集聚理论对于创新布局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美国的硅谷、英国的剑桥工业园、法国的索非亚等高科技产业集群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就河南省而言,前述实证分析也证实了设有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地区一般创新能力较强。因此,今后,河南省应当继续按照集群理论要求,打造中部以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中心,西部以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中心,北部以鹤壁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中心,东部以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中心,南部以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中心的积聚格局,形成辐射带动效应,推动河南企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

3.2.3 加强税收政策优惠力度,完善税收制度结构

税收优惠措施有利于降低企业自主创新的边际成本,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意愿。因此,建议应当进一步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发挥税收政策的激励功能。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一是完善所得税制度,针对企业一旦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即可享受15%所得税优惠的规定,建议改为按照创新投入强度实施分级优惠税率的方式,投入强度越大优惠幅度越大,以激励企业投入更多资源于研发活动中去;二是完善加计扣除制度,应扩大加计扣除的范围,提高加计扣除的比率,创新返还方式,对于研发期间亏损的企业,将研发费用不足抵扣的部分以现金形式返还。

3.2.4 深化金融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支持力度

由于企业自主创新具有资金投入高、风险大、周期长的特点,因此单纯依靠银行贷款无法满足企业自主创新的资金需求特点,今后应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引导更多风险类资金投向创新前、中期阶段,在满足企业自主创新资金需求的同时,也起到有效分散风险的作用,有利于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4]。

3.2.5 优化基础服务政策,增强自主创新协同能力

应为企业多搭建自主创新的平台,同时应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提供良好的平台保障。而根据系统理论,企业自主创新是复杂的系统,系统内的任一机构的创新状态达到最优,但系统整体没有达到最优,同样会限制系统内机构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只采取一项政策措施无法实现系统最优,除了基础设施和平台之外,政府还应该在基础研究、产学研合作、技术转化与扩散服务、技术资源的利用、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以达到消除系统失灵、优化创新行为的目的。

3.2.6 完善自主创新人才政策,增强人才激励力度

人才是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中最能动的要素,在自主创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因此,应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一是加强人才引进的政策力度,要在人才落户、子女教育、亲属就业安排、社会医疗保障等方面出台更加优惠的措施,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来河南,为河南企业自主创新共献智慧;二是要加大本地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要有计划、有导向的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持续不断的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各类人才;三是要制定科学的政策管好、用好人才,要完善收入分配、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等制度,充分调动和激发人才创新的热情;四是要在实验、项目、合作交流等方面为人才搭建创新平台,为人才开展创新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条件。

猜你喜欢
河南省制造业创新能力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