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加速跑:机场≠跑道+航站楼

2020-09-03 15:19陈楠枰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临空新基建经济区

文/本刊记者 陈楠枰

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成功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智能机器人停车系统能够让停车时间缩短至一分钟内;佩戴AR眼镜的地服人员可以通过眼镜识别旅客,精准提醒旅客及时登机,四处扫描寻找未登机旅客,还能帮助迅速寻找未登机旅客的行李;旅客只需进行一次性人脸注册,即可实现全流程自助、无纸化通行;10个虚拟交互式机器人和10个人形机器人穿梭在航站楼里,随时为你解答问题……

大兴国际机场惊艳亮相,引来台媒开启“宛如复仇者联盟基地,北京最狂黑科技机场揭秘!”的狂赞模式。基于5G、AI和云网融合等现代信息化技术,新落成的大兴机场不仅在设计和实用功效方面显示出了超高水准,其整体施工技术水平也为中国、乃至世界划定了新的水准层次。

中国民航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后,如今建设新机场的目的和意义,早已不再是打造固定的基础设施,而是成为区域经济向外扩张和延伸的起始地和桥头堡。运用“新基建”的科学技术夯实民航强国基础,不再将机场建设局限于“跑道+航站楼”的旧观念,着力打造集内在品质和外在品位于一体的现代化民用机场,大力推进四型机场和四强空管建设,新时代民航高质量发展和民航强国建设需要集全行业之力共进。

5 G时代的“智慧机场”建设

3月,国家民航局正式印发《中国民航四型机场建设行动纲要(2020-2035年)》,作为指导全国民航推进“四型机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明确“四型机场”建设分三个阶段向前推进,并提出到2035年实现标杆机场引领世界机场发展,安全高效、绿色环保、智慧便捷、和谐美好的发展模式全面建成,为全方位建设民航强国提供重要支撑的建设目标。

首都机场高效安检通道投入使用。图/陶冉

有了电子行李牌,旅客可以通过数据网络,随时掌握行李信息。图/陶冉

从电子机场阶段到数字机场阶段再到智慧机场概念提出,全行业掀起智慧机场建设热潮,部分大兴机场更率先启动了智慧机场的规划与初期建设。包括白云机场、深圳机场、昆明机场、虹桥机场、首都机场等均在生产管理、旅客服务、安全运营、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智慧化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展现了科技创新对民航发展的支撑作用。

“智慧机场”是在服务、运营和管理上具备主动感知、分析判断、快速反应能力的机场,是推进“四型机场”建设的关键支撑和实施路径。以GIS为基础的设备设施数字化管理运营体系是数字化机场建设的基础,BIM则能为智慧化机场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方面提供更可靠的保障。这其中,也少不了5 G技术的支持。

2019年,5 G技术在国内正式铺开应用,作为连接“智慧大脑”与应用场景的“高速公路”,其高速率、低时延、大带宽的特点被用于解决以往信息传输的痛点,进而引发机场各类应用的深刻变革,让机场发挥出更高效能,真正提升机场运营效率。

3月26日,玉树机场宣告正式进入“5 G+智慧机场”时代。为给旅客带来更美好的出行体验,进一步提升机场形象,这座海拔高度世界第六的高原支线机场与移动公司协商,量身定制了独家设计方案,并安装设备,设立了5 G基站。

作为国内智慧机场建设的先行者,深圳机场更早在5G建设和应用上展开了先行示范。在与华为的合作中,提早布局5G规划。从5G试商用开始,深圳机场即着手推进5G通信专项规划、5G WIFI应用,积极研究适应旅客多元化需求的机场5G应用场景。2019年,不仅完成了航站楼5G示范基站建设,还在国内机场中率先尝试利用5G传输技术,在航站楼实现机场运行5G+4K直播,为旅客提供了创新5G场景应用服务体验。

除此之外,智慧机场的核心元素还在于对数据充分感知、全面融合和高效运用。“大数据应用是实现机场运营智慧决策的物质基础,机场在生产运行过程中,无时无刻不产生大量业务数据,要实现运行态势全面感知,就必须实现数据精细化采集。”黄有生在《民用机场》期刊中撰文指出,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现生产数据大范围、高精确度、实时输入将成为可能。

在他看来,作为一个涉及多个驻场单位、多个运行相关方的公共基础设施,运输机场要实现高效协同决策,还必须引入空管、航空公司、联检单位等相关业务方的数据,构建共享数据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为A-CDM等系统的安全、运行和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用临空经济转化“新动力源”

随着国际经济正在形成“以航空、数字化、全球化和以时间价值为基础的全新竞争体系”,航空运输成为继海运、河运、铁路、高速公路运输之后驱动经济发展的“第五冲击波”,机场从传统单一的客货运输场所转型,强力吸引具有临空指向性的产业和资源在机场周边大规模聚集,由此催生了新的临空经济-临空经济区-航空大都市,成为各地政府培育经济增长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临空经济不仅是机场“枢纽+周边邻近区域”这么简单。如果说机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那么,依托航空港而形成的临空经济区,无疑是机场的经济腹地,为其源源不断地输送“营养”。

被称之为“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周边,已经规划有约1000平方公里的临空经济区,其中核心区150平方公里,预备建设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典型示范区,进而推动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在中国民航大学教授、临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曹允春看来,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位于京冀两地的交会处,能充分发挥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加强对外交通枢纽与城市功能整合,建设好重大外交外事活动区、国际会议会展区、国际组织集聚区等空间布局,强化北京大兴机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发挥临空经济区国际商务交往、文化交流等作用,提升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功能,与大兴机场共同成为国家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

“依托创新驱动模式,通过引进国际一流人才、不断汇聚科技产业以及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来带动临空经济区发展,打造‘航空大都市’,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方能成功打造出‘全球临空经济区4.0模式新典范’。”曹允春认为。

郑州大学商学院教授高友才在对中国37个“千万级”航空港及所在区域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临空经济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大小,与机场综合运营能力正相关,枢纽机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大于非枢纽机场。

他建议,应全面提升航空港运营能力,加速建立以航空运输为主导的多式联运交通体系。“首先,要加快航空港地区经济基础建设,充分保障航空运输基础运营能力,全方位提升航空运输水平,促进区内运营能力现代化和高效化。其次,应加速建立多式联运体系,继续发挥临空高速易达的特征,结合临空经济区自身状况,将航空运输同包括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相连,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多式联运体系,提升临空经济区综合运输能力。”

随着《济南遥墙国际机场总体规划修编(2019年版)》正式获批,软硬件国内一流的T2航站楼,紧密联接的城际铁路、轨道交通,内嵌入机场的高级酒店,从农村一步跨入现代都市的临空经济区,将成为济南机场4年后的样子。

“‘打包’机场资源,通过统筹全省机场资源,进一步形成竞争合力和规模发展优势,实现全省机场的做大做强。”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卫中坦言。在他的蓝图中,乘着千万级机场“引航起飞”之势,山东将构建无缝衔接枢纽体系,全力打造以济南、青岛为核心的“2+4+N”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加快完善“两枢一干多支”民用运输机场格局,提升完善济南、青岛、烟台枢纽机场功能。“到2022年,全省民用机场将达到52个。”

诚然,借势“新基建”,做好新旧动能转换这道“必答题”,还需要清晰的发展思路、精准的发展路径、明确的发展规划,需要民航业认真思考。

猜你喜欢
临空新基建经济区
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生态空间识别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袁奇峰 空铁上的广州都市圈,花都临空经济红利空间巨大
关于“新基建”下信息通信高校学科发展的探讨
远东智慧能源 掘金“新基建”风口
2019,“新基建”竞争吹响号角
临空高速目标多传感器自主协同资源调度算法
探析临空经济对区域物流竞争力的提升
外媒拿中国在西沙“新基建”说事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