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科学、更灵活、更安全、更智能当“新基建”遇上航道:让“智慧”尽其用

2020-09-03 15:19汪玚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新基建航标航道

文/本刊记者 汪玚

我国内河航运资源丰富,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万多条,具有发展水运的优越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航道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通航里程、通航能力不断提高。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郑清秀在4月接受采访时表示,截至2018年末,我国内河通航里程12.71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其中等级航道里程6.64万公里,可通航千吨级船舶的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1.35万公里。2018年水路运输货物运输量70.27亿吨,货物周转量99052.8万吨公里,分别占全社会运输量的13.64%和货物周转量的48.39%。2019年,外贸进出口货运量的95%通过海运完成,水运发展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

毫无疑问,“新基建”是交通运输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风口,是加快交通强国建设的强力引擎。

当然,“新基建”并非简单意义上的拉动投资,而更在于帮助传统产业尽快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创造出更多新消费、新制造和新服务等动能。

当“新基建”遇上航道,会“碰撞”出怎样的智慧火花?

智慧加持,一流港航基础设施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加速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能源网与信息网络融合发展。”交通运输与“新基建”关系密切,是“新基建”的重要结合和实践应用领域。

具体到交通水路领域,推动智慧航道建设,加快推进京杭运河智能航运试点示范工程,构建航道全方位交通感知网络。推动智慧船闸建设,实现船闸设施的智能快速诊断、故障预警和船闸自动化控制。加强交通运输各方式各环节互通共享和协同应用,推进智慧交通基础设施的立体化网络化管理。

2019年12月,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白洋湾作业区至石湖景区段护岸提升工程合同签约会在苏州举行,标志着京杭运河苏州段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项目正式启动。

这是江苏省交通强国十大样板工程中大运河文化带样板工程的重点建设内容。据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党组书记兼省铁路办主任陆永泉透露,包括建设京杭运河智慧航道等在内,近三年内江苏拟实施14项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江苏还将加快交通运输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进第一批投资额近19亿元的31个交通‘新基建’项目建设。”陆永泉表示。

将交通“新基建”瞄准港航建设的,远不止江苏。

今年3月,广西印发《广西基础设施补短板“五网”建设三年大会战总体方案(2020—2022年)》,推动广西“新基建”进程。“五网”即:交通网、能源网、信息网、物流网、地下管网。《方案》明确提出,推进北部湾港口深水航道和专业化深水泊位建设,推动内河航道扩能建设,完善高等级过船设施。

依托全息感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通过搭建内河航道综合智能化服务平台,实现航道设施实时监测、智能预警与辅助决策、快速检修等,全面提升内河航道管养和应用水平,“新基建”为助力内河水运高效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

航道升级,高品质航运服务

科技现代化带动长江航道的管理现代化和服务现代化。

自2019年6月,长江航道局全面实现了长江干线2687.8公里航道的航标、航道水情、航道尺度等信息的互联互通。以数字航道为主要抓手,长江航道局加快现代智能交通和信息技术在长江航道的集成应用,先后分段建设了5段长江数字航道和综合服务平台,长江数字航道到了推进联通运行和向更高水平迈进的重要时点。

此外,利用互联网+数字航道,实现航道服务更高效、更优质、更便捷。航道水深探测数据实现线上传输,维护疏浚更及时,水深尺度预测更精准,推送深水推荐航路,水深资源利用更充分。航标失常信息30分钟内分类分级作出处理,对影响航行安全的,15分钟内开航恢复,航标恢复速率更及时更高效。

航道信息收集处置更智能,长江航道图APP服务功能更完善,增加气象信息、控制河段语音播报、内置消息推送和ICON图标信息消息提示等重要服务功能,用户下载量突破6.2万人次,已成为船行长江时的广受好评的“水上高德”。为150家航运企业1000多艘船舶提供电子航道图数据服务,为40多家有二次开发需求的单位提供数据或接口服务,为航运物流、导航设备生产单位提供电子航道图成果应用定制服务。

此外,数字航道建设成套技术成果已经走出长江干线,在汉江、赣江等支流航道得到推广应用,实现了电子航道图无缝对接、同步运行。不仅让当地航道管理部门获得了便利,更让来往于长江干线和支流的船舶可以连续顺畅地获取航道航标、水深水位、来往船舶、桥梁码头等丰富直观的航道助航信息,服务更上台阶。

长江电子航道图

长江航道图APP

航道船舶动态监控

“现在每次出航都有更加精准的目标,处置异常情况的能力和航道维护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减轻了一线职工的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减少了不必要的出航,降低了航道养护成本。”说到数字航道的应用效果,汉道标320艇船长李乐意感触颇深。

据悉,长江航道局未来还将通过数字航道建设,全面建立“全天候、全要素、全方位”的长江流域航道感知网,使长江航道无缝融入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全面实现航道养护精细化、航道应急处置快速化、航道管理便捷化、航道服务智慧化,更好为船舶用户和社会公众服务。

作为我国航运的第二条黄金水道,珠江航运的智慧探索也早已开启。

2018年10月以来,珠江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广东省、珠航局建设项目先后上线试运行,标志着珠江航运信息化发展以及“数字珠江”“智慧珠航”建设取得了里程碑成果。

与此同时,各省(自治区)加强信息化建设,广东省开发桥梁净高显示系统和“广东航道通”APP,建立全省航道“一网、一图、一中心、四平台”信息化框架。广西建立西江船闸联合调度新机制,红花、桥巩、邕宁、长洲等11个梯级15座船闸接入联合调度系统,1290公里的航道实现“一次报闸、全线通过”,极大地方便了船员,提高了船舶过闸效率。

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以下简称“珠航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建华曾在采访时表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珠航局将加快推进珠江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的完善,研究建立西江航运干线航道综合管理平台、珠江航运大数据中心等,以现代化的手段实现航运现代化管理。”

新招频出,智能化安全监管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以下简称“长航局”)党委书记、局长唐冠军在2019年底接受采访时称,长航局系统创新成果层出不穷,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形成。“云上长航”不断推进,大数据体系初步构建,涵盖电子航道图、数字航道、电子巡航、电子签证(报港)、远程申报、船舶动态监控、110指挥调度、北斗系统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得到广泛应用或大力推进。

而这些数字化手段,在智能安全监管方面彰显出巨大优势。

航道管理更加科学、标准、精细、可视。通过航道空间数据库收集航道基础信息、船舶航行轨迹等进行大数据分析,方便管理者在航道航标维护上作出科学决策;通过将航道尺度测报等14类生产业务流程在一个平台、一张网、一张图上进行管理,实现了统一数据、统一标准;通过数字机务系统对全局462艘维护船舶的运行维护进行一体化管理,生产物资的采购、调配和领用更加精细;通过监测可视化系统,对重点河段航道航标实时视频监控,做到了千里之外随时“远程看、坐着管”。

尤其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长江“数字航道”用实力支撑了2800多公里干线的保通保畅。

从1月24日至2月8日,数字航道平台辅助长江干线航道职工完成航道巡察771次,航道探测621次,调整航标156座,恢复航标144座,航道疏浚131万方,全线没有发生航道浅情和重大船舶安全事故,确保了大量医疗和民生物资通过长江干线大通道运住疫情战斗一线。

在长江中游的武汉,通过利用数字航道监测平台,长江武汉航道局的基层航道职工能第一时间找出江面上失常航标,合理安排航标艇出航恢复,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减少例行巡航次数,提高航道维护效率。

据武汉航道局运行处统计,从1月23日截至2月12日,已通过数字航道平台,累计处理一级报警4次,有效助力“疫区”航道维护管理工作。

“鲁济宁拖2908,你的锚抛在了锚地的上端,影响其他船舶进出锚地,请快速转移至锚地下端,听到请回答。”在长江镇江段六圩河口水上电子警察指挥中心,镇江海事局监督员通过高频喊话叫停一艘货船的危险行为,通知其让出通道。

像这样的智能化运用已屡见不鲜。近年来,长江上的智能化与数字航道建设“新招”频出,有效保障了航道安全与生态。

“积厚以成事,登高更望远。”长江航道局局长、党委副书记付绪银表示,数字航道是长江航道公共服务能力的一次思想、技术、行为、管理革命,它推动着长江航道由传统人工管理模式向数字化服务模式转型。

猜你喜欢
新基建航标航道
IALA航标工作船员培训示范课程研究
厦门港航道通过能力建模及应用
关于“新基建”下信息通信高校学科发展的探讨
远东智慧能源 掘金“新基建”风口
2019,“新基建”竞争吹响号角
航标件的机器人辅助加工技术应用
新航道
英语高能高分 就上新航道
外媒拿中国在西沙“新基建”说事
从立法角度浅析国内外航标侵权的责任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