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护理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0-09-04 08:39
智慧健康 2020年20期
关键词:脑梗塞神经功能肢体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8)

0 引言

脑梗塞属于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主要病发于中老年群体之中[1]。脑梗塞是脑血管疾病,主要原因是脑血栓或脑血管供血不足导致,对患者脑部神经造成极大影响[2]。发病危急,发病初期情况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接受治疗。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意识不清晰、晕厥、肢体麻木等[3]。本次研究证明了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在神经内科进行治疗并接受护理的脑梗塞患者76 例,均确诊为脑梗塞,患者大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46 例,年龄23~80 岁,平均(52.54±8.85)岁,男25 例,女21 例,合并高血压24 例,糖尿病22 例;对照组30 例,年龄24~79 岁,平均(52.62±8.82)岁,男17 例,女13 例,高血压14 例,糖尿病15 例。两组临床资料比例差异不明显(P>0.05),可比较。

1.2 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指南2018 版规定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标准,经头颅CT或MRI 确认为急性脑梗死患者;②意识清楚,能够通过文字或语言沟通;③生命体征平稳;④肌力≤4级;⑤脑梗死发生后24 h 就诊住院的。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指导患者用药、健康饮食,保持病房环境干净整洁,做好消毒工作等基础护理。

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展开,具体如下。

(1)健康宣教以及心理护理:在早期宣传教育阶段,护理人员利用图片资料,以口头宣教的形式,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脑梗塞疾病相关知识讲解。让家属和患者对疾病有基本的正确认识,有利于开展心理疏导工作[4]。向患者举例说明脑梗塞的注意事项以及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鼓励患者主动运动,树立患者治愈信心,提高患者依从性。

(2)体位和肢体护理:护理期间采取正确卧床体位,注意良肢位摆放,预防痉挛现象,可辅助患者取侧卧位休息,在患肢下方摆放软枕[5]。根据患者肢体功能受损程度,实施物理治疗和针灸治疗,对患肢进行早晚按摩,采用针灸的方式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通络静脉。给予患者床上被动,指导患者进行手足屈伸、手掌抓握等主动运动,逐渐应用于生活之中,如洗脸、梳头穿衣等。还包括指导辅助患者坐起、下床、站立、行走等。

(3)早期训练:包括吞咽功能训练、语言和认知功能训练,进食以清淡软流食为主,少食多餐,多饮温水,加强吞咽功能训练[6]。锻炼呲牙、撅嘴等发音动作,利用听音乐、播放电视等方式刺激患者语言功能,循序渐进引导患者发音、吐字,鼓励患者多开口说话[7]。

1.4 观察指标

对比总疗效、护理满意度以及NIHSS 评分。

患者认知功能、肢体能力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恢复60%以上为显效;患者认知功能、肢体能力等有所改善,神经功能恢复20%~60%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神经功能恢复不足20%为无效。满意度由患者评价,总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18.0 版本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检验与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总有效率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总有效率对比[n(%)]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护理满意度对比[n(%)]

2.3 护理前后NIHSS 评分

护理前评分差异不大,护理后观察组大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NIHSS 评分对比(±s,分)

表3 NIHSS 评分对比(±s,分)

3 讨论

脑梗塞对患者生活影响较大,患者肢体、认知功能会不同程度受损,严重阻碍正常生活和工作。患者负面情绪通常较重,不利于治疗[8]。虽然临床治疗脑梗塞的方式已经较为成熟,但50%左右的患者仍会受到后遗症的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生活质量大幅下降。脑梗塞患者发病后的前1~3 个月是康复的最佳时期,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患者的意义重大,不仅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疾病带来的身心痛苦,还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减轻家庭的负担和压力[9]。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充分考虑到患者各方面的特征,从肢体、语言、行动和生活能力各方面对患者进行早期训练。不仅利用物理治疗和针灸治疗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也能有效恢复患者肢体和语言功能,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深远,能够促进患者恢复正常,减轻后遗症的影响。并且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用药合理,主要利用物理方式进行治疗,成本较低。护理人员在此期间加强了基础护理,指导患者多进行专项锻炼、多活动,针对性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无不良事件发生。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护理有效率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采用NIHSS评分,对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的变化进行评价,观察组患者明显恢复更优。说明在脑梗塞患者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能够尽早改善患者语言功能、认知功能以及肢体功能[10]。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较好,能够改善预后,患者和家属均较为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脑梗塞神经功能肢体
发现腔隙性脑梗塞怎么办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情绪护理在改善28例脑梗塞患者治疗配合性中的应用
面试六禁忌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的中医辨治及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