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配合分子靶向药物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09-04 08:39
智慧健康 2020年20期
关键词:靶向肺癌中医药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0 引言

在临床中最常见的肿瘤疾病之一便是非小细胞癌(NSCLC),该疾病具有极高的死亡率[1-2]。以往临床针对NSCLC 疾病患者主要采用的治疗方式为放化疗治疗,经过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出现毒副作用以及免疫功能降低现象[3-4]。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临床针对NSCLC 患者开始采用靶向药物EGFR-TKI 治疗,不仅对患者造成的毒副作用低,同时其临床疗效得到一致好评[5]。本研究对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接诊的非小细胞肺癌100 例患者予以研究,针对临床中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探究实行中医药配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后其整体临床疗效,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接诊的非小细胞肺癌100 例患者予以研究,通过给予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分别将这100 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将单药吉非替尼应用在50例参照组患者中,男性28 例,女性22 例,年龄为42~82 岁,平均(63.4±8.5)岁;将中医药+吉非替尼应用于50 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26 例,女性24 例,年龄为42~82 岁,平均(61.4±8.3)岁。对两组患者相关基线资料加以比对,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吉非替尼(生产厂家:阿斯利康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40142)口服,每日清晨餐后1 h 服用,每天250 mg。

研究组:在参照组治疗之上加入中医抗肿瘤治疗,针对气滞血瘀型,治法:化瘀解毒、行气活血。推荐药方四物汤加减:仙鹤草15 g、贝母8 g、赤芍10 g、当归尾10 g、莪术10 g、苡仁15 g、元胡15 g、夏枯草20 g 等;针对气阴两虚型,治法:益气养阴,推荐沙参麦门冬汤加减:麦门冬15 g、生黄芪30 g、杏仁8 g、沙参15 g、半枝莲15 g、白花蛇舌草15 g、元参15 g、百合10 g;针对肺脾气虚证,益气化痰、健脾补肺,推荐六君子汤加减:杏仁8 g、白术10 g、生黄芪30 g、陈皮9 g、川贝8 g、清半夏9 g、党参15 g、桔梗6 g、生苡仁28 g、茯苓15 g;针对肺阴虚证,治法:止咳化痰、滋阴润肺,推荐药方麦味地黄汤加减:夏枯草20 g、五味子6 g、麦冬15 g、全瓜蒌15 g、盐知母10 g、牡丹皮10 g、浙贝母10 g、生地黄15 g、山萸肉15 g;针对痰热阻肺证,治法:祛湿散结、清热化痰,推荐二陈汤加减:鱼腥草30 g、陈皮9 g、苇茎15 g、半枝莲15 g、生苡仁20 g、白花蛇舌草20 g、黄芩6 g、金荞麦15 g、半夏9 g、白术10 g、杏仁8 g、茯苓15 g、瓜蒌15 g、党参20 g。中药汤剂1 日2 次,分早晚分服。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皮疹、腹泻、间质性肺炎)情况加以比对。疗效判定:治疗后患者所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恶化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详情如表1 所示,治疗后与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对比,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偏低(P<0.05)。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疗效

治疗后与参照组患者临床总疗效40.00%(20/50)相对比,研究组患者临床总疗效96.00%(48/50)显著偏高(P<0.05)。

3 讨论

中医辨证学视肺癌的形成过程为疾病组织聚集于胸的过程,患者气血不通,痰、毒无法排出淤积形成块状,最终成为癌。中医认为,患者脾气、肺气虚弱是该疾病发作的一大诱因[6-7]。

以前临床针对癌症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为化疗治疗,由于出现肺癌疾病患者多在老年群体中,因此耐受度较低。每位癌症患者身体状况以及病情各不相同,不适合接受化疗治疗[8-9]。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前进,对于癌症疾病患者的治疗可针对信号传导通路或者是特异性分析实行靶向治疗[10]。现今,临床最常采用的靶向药物治疗为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该药物主要以表皮生长因子EGFR 为靶点,同ATP 之间进行竞争并相结合EGFR 络氨酸激酶TK 催化区结合位点,从而对表皮生长引起磷酸化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并且起到抑制血管生成以及细胞增殖的效果,预防肿瘤远处转移与扩散。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状况给予与之相应的中药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副作用小,同时临床疗效显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与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对比,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偏低(P<0.05);治疗后与参照组患者临床总疗效相对比,研究组患者临床总疗效显著偏高(P<0.05)。

总而言之,针对临床收治的NSCLC 患者在给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同时配合中医药治疗,不仅能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同时还能提升整体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靶向肺癌中医药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靶向免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携IL-6单克隆抗体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兔MI/RI损伤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