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粳稻新品种展示试验研究初报

2020-09-04 12:18许显军刘礼明夏云磊
园艺与种苗 2020年8期
关键词:转色穗长粒数

许显军,刘礼明,夏云磊

(1.六安市裕安区狮子岗农业管理服务站,安徽六安237131;2.六安市裕安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六安237008)

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规模的扩大,水稻种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中粳稻面积逐年上升,截至2018 年底,六安市裕安区中粳稻种植面积已达1.6 万hm2。2019 年笔者对部分中粳稻新品种进行展示试验研究,为裕安区乃至周边地区推广中粳主导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展品种

隆粳968、连糯1 号、圣稻18、苏秀867、秀水121、沪香粳106、南粳0212、宁粳7 号、南粳5758、扬粳5118、武运粳27、嘉优5 号、秀水12、光灿1 号、镇糯19、润稻118、南粳505、镇稻16、科辐粳7 号、徐稻9 号、当粳8 号(CK)计21 个品种。

1.2 试验设计

采取随机区组排列,1 次重复,大区面积333.3 m2,行株距20.0 m × 16.5 cm,杂交稻每穴栽1~2 粒种子苗,常规稻每穴栽3~4 粒种子苗。重复间设过道40 cm,四周设保护行1.5~2.0 m。

1.3 试验点概况

试验在六安市裕安区狮子岗乡健康村一农户田内进行,前茬为空闲田,土种属黄白土田,土壤质地中壤,肥力中等偏上,灌排方便,属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1.4 试验经过

2019 年5 月22 日浸种催芽,5 月26 日播种,常规稻播种量600 kg/hm(2杂交稻减半),采用湿润育秧。5 月20 日、25 日分别对大田浅水旋耕整田,6 月18 日移栽,秧龄23 d。大田基肥用45%六国牌复合肥(N∶P2O5∶K2O=15∶15∶15)500 kg/hm2,栽后10 d 追尿素112.5 kg/hm2,结合化学除草。7 月15 日排水晒田,25 日复浅水,26 日施穗肥45%六国牌复合肥50 kg/hm2+尿素45 kg/hm2。8 月6 日粒肥施45%司尔特牌复合肥25 kg/hm2+尿素25 kg/hm2。7 月下旬、8 月上旬分别防治二化螟2 代、稻纵卷叶螟,试验田没有进行防病措施。10 月中下旬收割并取样考种。

1.5 气象条件

水稻生长发育期间光照、温度、降雨等气象条件属基本正常年份。育秧期间温度、降雨适中;5 月下旬至6 月上中旬温度正常,降雨适中,有利水稻分蘖;7 月20 日至8 月2 日出现了阶段性高温热害天气,影响了部分水稻结实率;8 月初降雨适中,解除了高温热害天气;8 月10—19 日再次出现了阶段性高温热害天气(起点温度较低),影响了部分水稻结实率;8 月中下旬后温度适中,光照充足,降雨偏少,病虫害轻发,有利水稻灌浆结实。收获期间天气较好。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水平

参试品种比对照当粳8 号增产的有14 个,增幅4.5%~10.5%;比对照减产的有6 个,减幅3.1%~6.6%。产量最高的品种为嘉优5 号,折单产9 513.5 kg/hm2;产量最低的为润稻118,折单产8 041.3 kg/hm2(表1)。

2.2 全生育期

参试品种全生育期在143~158 d,皆在中粳稻适宜种植范围内,其中徐稻9 号、武运粳27、光灿1 号等表现早熟,秀水121、南粳0212、当粳8 号等表现迟熟,对照当粳8 号生育期为158 d(表1)。

表1 不同品种生育期及主要经济性状

2.3 产量结构及农艺性状

2.3.1 有效穗。参试品种有效穗为255.6 万~389.6 万/hm2,苏秀867 最高,嘉优5 号最低,对照当粳8 号为345.8 万/hm2。

2.3.2 穗总粒数。参试品种穗总粒数为115.8~185.2 粒,嘉优5 号最多,宁粳7 号最少,对照当粳8 号为127.8 粒。

2.3.3 结实率。参试品种结实率为86.6%~96.5%,除润稻118、圣稻8 号等偏低外,其余结实率皆在90%以上,对照当粳8 号为94.5%。

2.3.4 千粒重。参试品种千粒重为24.6~28.4 g,其中嘉优5 号、南粳505 等较高,其余一般为25~26 g,对照当粳8号为25.8 g。

2.3.5 株高、穗长。参试品种株高变幅85.2~115.2 cm,嘉优5 号最高,光灿1 号最矮,对照当粳8 号为110.8 cm;穗长变幅16.9~22.4 cm,嘉优5 号最长,连糯1 号最短,对照当粳8 号为17.8 cm。

2.3.6 株型及叶色。参试品种株型结构为紧凑型或适中性;叶色为浓绿或绿。田间种植纯度在国标范围内。

2.4 综合抗性

2.4.1 抗病性。参试品种纹枯病、稻曲病一般轻至中等发生或未发;田间自然种植未见稻瘟病、白叶枯病发生(表2)。

2.4.2 抗倒性。参试品种没有发生倒伏现象,其中镇糯19、镇稻16、南粳0212、宁粳7 号后期表现倾斜状态,发生时期为水稻灌浆中后期,对产量影响较小(表2)。

3 参试品种综述

3.1 嘉优5 号

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产量9 513.5 kg/hm2,居参试品种第1 位,比对照增产10.5%。全生育期154 d,比对照短4 d。株高115.2 cm,穗长22.4 cm,穗总粒数185.2 个,结实率86.7%,千粒重28.4 g。株型结构紧凑,叶色浓绿,生长清秀,后期转色好,综合抗性好,外观米质优。

3.2 徐稻9 号

江苏省徐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产量9 487.7 kg/hm2,居参试品种第2 位,比对照增产10.2%。全生育期143 d,比对照短15 d。株高92.9 cm,穗长19.7 cm,穗总粒数140.5 个,结实率96.6%,千粒重26.7 g。株型结构松散适中,生长清秀,后期转色好,综合抗性好,米质优且有隐糯香味。该品种因早熟适宜稻麦两熟区域种植。

表2 参试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抗性

3.3 秀水121

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产量9 453.2 kg/hm2,居参试品种第3 位,比对照增产9.8%。全生育期156 d,比对照短2 d。株高90.5 cm,穗长19.4 cm,穗总粒数135.2个,结实率95.6%,千粒重26.4 g。株型结构紧凑,叶色浓绿,生长青秀,后期转色好,综合抗性好,外观米质优。鉴于该品种具有二次灌浆现象,后期断水不宜过早。

3.4 沪香粳106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选育,产量9 349.9 kg/hm2,居参试品种第4 位,比对照增产8.6%,生育期151 d,比对照短7 d。株高92.5 cm,穗长18.6 cm,穗总粒数134.0 个,结实率96.7%,千粒重26.3 g。株型结构紧凑,生长青秀,后期转色好,综合抗性好,米质优。

3.5 科辐粳7 号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分院选育,产量9 281.0 kg/hm2,居参试品种第5 位,比对照增产7.8%。全生育期150 d,比对照短8 d。株高88.7 cm,穗长18.2 cm,穗总粒数132.9 个,结实率95.7%,千粒重26.6 g。株型结构较紧凑,生长清秀,后期转色好,脆秆易粉碎,综合抗性好,外观米质较优。

3.6 南粳505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选育,产量9 255.2 kg/hm2,居参试品种第6 位,比对照增产7.5%。全生育期153 d,比对照短5 d。株高95.2 cm,穗长17.8 cm,穗总粒132.8 个,结实率95.6%,千粒重27.3 g。株型结构紧凑,叶色浓绿,生长清秀,后期转色好,综合抗性好,外观米质较优。

4 结论

鉴于21 个中粳新品种的展示比较试验结果分析,嘉优5 号、秀水121、徐稻9 号、沪香粳106、科辐粳7 号、南粳505 等丰产性好、生育期适中、综合抗性强,适宜裕安区乃至周边地区示范推广种植。

猜你喜欢
转色穗长粒数
抽吸参数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和粒径的影响
紫色西番莲转色期果实色泽与品质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
四倍体小麦株高和穗长性状的QTL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基于加权关联网络分析的辣椒(Capsicum annuum L.)果实颜色转变相关基因的鉴定
利用Ln位点进行分子设计提高大豆单荚粒数
小麦穗顶部和基部小穗结实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推介三个优良小麦品种
水稻穗长和有效穗数的QTL定位分析
玉米F2∶3群体雄穗长与分支数的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