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脚女人到华夏新女性:民国时期中国两江女篮的出访及其意义

2020-09-05 06:18周亚婷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女篮两江篮球队

周亚婷

女性解放,是社会进步文明的标志。在近代中国由封建社会向现代文明社会转型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女性的解放表现在两个主要方面:一是身体的解放,表现为彻底去除女性缠足的恶习;二是思想的解放,表现为从三从四德的吃人礼教中解脱出来。身体解放的手段是体育;思想解放的手段是教育。由于塑造华夏新女性的标准是“健全的体格、丰富的知识、独立的精神”[1]。所以身体解放,首当其冲。由此可见,对中国近代女子体育的提倡,不仅可以更好地推广体育,还有着解放中国妇女的责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民国时期中国两江女篮的出访活动,不仅是一种国家间的民间体育赛事交流,更是一种向他者进行中国新女性塑造和解放成果的现场展示。

两江女篮,是上海两江女子体育专科学校篮球队的简称,成立于1925 年。她们曾于1931 年首次出访日韩,开中国女子篮球队出国访问之先河。1933 年,她们有过出访欧美的计划,后因诸多原因而不幸流产①详见第一:“两江女篮球队补充实力邀请东南三健将参加远征”,申报,1933 年2 月12 日第15 版;“两江篮球队,此次预备出征欧美,为充实实力起见,特邀请东南健将参加,沈嗣良亦为两江出征发表意见,汇录于次。”第二:“两江篮球队决缓行”,申报,1933 年3 月11 日第14 版;“两江女篮队,自计划环游欧美消息披露以后不匝月间,已传遍全球......惟闻该队因国难日亟,行期将展缓行期,故僅先行覆函道谢。”。1935 年她们再次出国,先后访问了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和越南等国。由此在近代中国体育对外交往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 首访日韩:书写中国民间体育对外交往的传奇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与日韩之间的民间体育赛事交流最早出现在20 世纪20 年代初期,且主要限于大学之间的体育赛事互访活动。如东京圣保罗与上海圣约翰大学的篮球队互访;日本关西大学与上海南洋大学的足球队互访等②1924 年圣保罗大学篮球访问圣约翰,1926 年圣约翰大学篮球队对圣保罗进行了回访;1925 年日本关西大学足球队访问上海南洋,1928 年上海南洋大学足球队对日本关西大学进行了回访。。1931 年上海两江女篮对日韩的访问,则冲破了原有仅限于几所兄弟大学之间互访的限制,因而加大了对社会的影响力。

1927 年4 月南京政府成立后,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各类文化事业也相继得到发展。其中体育发展的重要标志是1929 年颁布《国民体育法》,强调“中华民国青年男女有受体育之义务”,且特别强调“高中或高中相当以上之学校,均须以体育为必修科”。[2]政府教育部门同时颁布配套的小学、初中、高中,以及高等教育的体育课程标准,以便对不同年龄学生的体育目标进行具体规定。正是在国内体育发展已经达到相当程度的背景下,上海两江女篮在校长陆礼华的率领下,从1931 年4 月26 日到达长崎,至5 月24 日抵达沈阳,对日韩进行了近一个月的赛事访问。她们先后在日本长崎、东京、大阪、奈良、神户等城市进行了10 场(其中弃权1 场,实际比赛9 场)篮球比赛,取得6 胜3 负的成绩;在韩国的汉城进行了3 场比赛,全部获胜。从而令日韩体育界和新闻界震惊,并从此对中国的女篮运动刮目相看,由此写下了近代中国民间体育对外交往的传奇。(比赛情况见表1)

表1 两江女篮访问日韩战况Table 1 Match list of Liangjiang Women Basketball Team during their visits to Japan and Korea

两江女篮访日的首场比赛是4 月26 日对长崎女子师范篮球队。出乎双方意料的是比赛碰到的实际问题是双方规则不同。两江女篮平时采用的是世界女子篮球赛规则,即上场队员6 人,3 个后卫,3 个前锋,各不越中线,体力负担小,冲撞也少。日本女队则通常采用男子篮球比赛规则,即5 名队员上场,全场奔跑,没有区界限制。为了使比赛能符合双方的要求,经过协商后同意上半场采用男篮比赛规则,下半场用女篮比赛规则。尽管两江一开始并不适应男篮规则的打法,但仍以积极的拼抢获得了上半场领先4 分的成绩。这样,下半场便更有利于两江水平的发挥,因而再以12:7 领先。最后终场两江以19:10 的成绩取得胜利,从而赢得了赴日本访问比赛的第一场胜利及观众的一片掌声。[3]特别是现场观战的华侨们,更是激动不已,泪流满面。无不以此“引为无上光荣,纷纷馈赠鲜花、果品等物,以示慰劳之意”[4]。

两江女篮在访问日本的9 场比赛中,最让日本社会震惊的是4 月30 日两江对东京府立第一高等女子师范篮球队的比赛。东京府立第一高等女师队也称竹早队,是东京的女篮冠军队,实力雄厚。所以早在两江女篮出国前,中国体育界和教育界均有所担心,两江可能不是竹早的对手,但比赛结果却是两江以20:15 获胜。所以不仅赢得了千余现场观众的掌声,就连东京最大的媒体之一《读卖新闻》也认为“两江球队初出外洋,舟车劳顿,休息一日即开始比赛。但精神饱满,实有称扬之价值。”且较为客观地评论说:两江“体格既较竹早为壮,惜投篮传递尚未十分完密,故失去许多机会。竹早方面防御太过,球常为两江所夺。加之两江利用身长,屡获机会。”并指出:“闻两江队在中国时,惯用女子规则。今次之来,初次采用男子规则,竟能克敌制胜,诚足令人钦佩。”[4]5 月6 日后,两江女篮开始转战日本关西地区。分别与大阪帝国药专女队、大阪关西妇人队、京都第一高等女校队,奈良高等女师队、神户府立第一高等女校队等进行了5 场比赛。

两江女篮5 月13 日离开日本神户,于14 日早晨到达韩国釜山,开始了对朝鲜的访问。原本在汉城的比赛安排了4 场,即“十六日同德高女、十七日淑明高女、十九日府立第一高女、二十日府立第二高女。”[5]但后来实际只比赛了3 场,分别对同德、淑明、第一高等女校,并取得了3 场皆捷的好成绩。

两江女篮的日韩之行,不仅增进了中日韩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而且也向日韩社会充分展示了近代中国新女性的体育风采。另一方面,两江女篮的姑娘们在日韩期间,也对其所见所闻有着深刻的美好印象。

2 南洋之行:竭力展示华夏新女性的体育风采

1935 年南京政府发起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仅1935 到1936 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创造出历史最高记录。其中1935 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37 亿元,1936 年为259 亿元。[6]良好的国内经济形势为两江女篮再次跨出国门创造了条件。1935 年2 月,两江女子体育专科学校校长陆礼华应邀率领两江女篮访问东南亚。她们一行十二人由陆礼华带队,胡正渠任教练员,鲍冷雪为秘书。于2 月6 日从上海出发,5 月21日回到上海,历时3 个半月,先后访问了菲律宾、荷属东印度(印尼)、新加坡、马来亚和越南的15 个城市,行程1.85 万多公里。共比赛40 场次,其中与男子比赛12 场,胜负各半;与女子比赛28 场,全部获胜。期间不仅战胜过菲律宾的美菲联队“岷里拉队”,也战胜过法国在越南的法人篮球队[7]。所以媒体称“此番出征,战无不胜,为南洋各地人士所盛赞。”其“凱旋带回战利品及各团体私人所赠礼物如银鼎、银盾等甚多,琳琅满目、美不胜收。”[8](比赛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两江女篮南洋之行战况Table 2 Match list of Liangjiang Women Basketball Team during their visits to Southeast Asia

两江女篮访问东南亚的第一站是菲律宾,而在菲律宾的第一场比赛即锋芒毕露,对手是菲律宾的美国中央学校女子篮球队。比赛“于下午七时三刻在圣道玛士大学篮球场举行,裁判员为前连运健将(即奥运篮球选手)包地士。侨胞因慕双方盛名,故不期而集者非常踊跃。两江全体皆白衣绿裤,精神焕然一新。全场观众拍掌欢迎,空气甚为浓厚。当练习时,足步敏捷、掷篮正确。”[9]两江最后以49:13的成绩,击败了称雄全菲的美国中央学校女子篮球队,其勇猛的战斗力和卓越的球艺,无不给当地中外人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0]。

2 月17 日下午,两江女篮在菲律宾的第二场比赛是与全明星队交锋,结果两江女篮再次大显神威,以67:2 的大比分获胜。其比分相差如此之悬殊,开了菲岛女子篮球界未有之纪录。而且,就是这个2 分,还是因“犯规被罚。若论驰骋疆场间,两江堪说未折一兵、未挫一矢。”“我国女运动家来此献艺,皆得胜利…几震动全菲。”[11]其中两江队员潘梦的表现最为突出。只见矫小玲珑的潘梦女士“东征西伐,足迹启遍全场,投篮姿势之美,观众莫不称叹。”[10]在接下来2 月27 日对“岷里拉队”的比赛中,两江女篮继续发威。“岷里拉队”是一支菲美合璧的菲岛联军队,一支强有力的劲旅,并有参加奥运会比赛的全菲第一短跑选手加盟。然而最终两江还是以35:14 的好成绩战胜对手、完美谢幕。媒体评论说:两江女篮的到来,使“菲体育界之狂热为近年来所未有,数次交锋,两江俱获胜利。菲岛人士慕两江之名已久,俱以一观其艺为快。故每战观众,场为之塞,大有万人空巷之概。”[9]

3 月7 日,两江女篮离开菲律宾前往印度尼西亚各地访问。她们在泗水又获得了七战全胜的成绩。其中3 月12 日两江女篮对望加锡正宜中学的一场比赛最值得记录。“下午二时,正宜校长迎往该校参观并作比赛。时观众已麕集,盼望两江队之到达,华侨界领袖亦各集齐,极为热烈。二时开赛,采用男子规则。以身经百战、誉满內外之两江队,交绥之下、精彩非常。虽正宜队在望素称男悍善战、首屈一指,然猝遇两江,遂不免一筹莫展,毫无活动之能力。结果以86:14 两江胜。比例相差之巨,为侨界始料所不及,至是无不热烈欢呼、鼓掌相庆。”[12]

两江女篮的东南亚之行,除比赛以外,陆礼华校长还肩负着对南洋体育的考察任务。这是因为“南洋各属我国侨胞极众,其教育现状如何非亲临其地详细考察难于明了。”所以陆校长“特与该校篮球队同轮渡菲,顺道便往考察並拟巡视该校毕业生服务南洋情况。”[13]

3 为国争光:两江女篮出访的政治价值

3.1 民间体育对外交往,并非孤立的体育外交事件

有道是“外事无小事”。两江女篮的出访,不仅牵动着近代中国社会普通民众的神经,而且也得到了当时政治家的青睐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31 年4月26 日午后一时,当两江女篮所乘的轮船一靠长崎,中国副领事王万年就“到轮欢迎”;[14]当天比赛结束后的下午五时,在两江女篮离开长崎时,又是“王领事及侨胞数十人,均莅埠欢送。”[4]在两江女篮到达下一站神户时,“总领事周珏、副领任家丰、鲍振青、曾衍笔诸氏及县立第一女高师生共50 余人,均已鹄候良久。登陆后即赴领事馆茶会。晚,领馆设馔为各选手洗尘”。而当晚九时五十分,两江女篮乘夜车离开神户赶往东京时,一路伴随的是副领事“鲍氏同行,经大阪、名古屋、横浜等处而直达东京。”[4]

在两江女篮结束了日本的赛事而于5 月14 日抵达韩国釜山时,亦有中国驻韩国的“陈祖偘领事等,在埠鹄候。”然后在陈领事陪同下,一路乘车到达汉城。又有中国驻韩国“代总领事季达、各帮华侨、同德、淑明(韩人学校)公立第一、第二高女(日人学校)四校篮球队选手、华人学校师生等,到站欢迎者都(达)五百余人。”[9]5 月22 日,当两江女篮抵达韩国的第二大城市平壤时,“国民党直属支部、中华商会等团体代表及侨胞千余人狂热欢迎。”[15]

在1935 年两江女篮访问东南亚时,以上的场景再次出现。如2 月12 日,当两江女篮抵达东南亚的第一站菲律宾港口时,曾得到中国驻菲领事馆、华侨联合会、各华侨团体、新闻媒体等几十个单位在港口的迎接,并于14 日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两江女篮在菲律宾期间,“各界先后欢宴者,计有我国驻菲总领事馆、华侨协会、中国国民党总支部”等。而当她们离别菲律宾时,“总领事夫妇、体协会、各团体均到埠欢送,握手言别。”[16]在两江女篮“到爪哇之消息传出后,各埠均纷纷准备欢迎。驻望领事王德首先邀约正宜中学于两江到达时作友谊赛。3月12 日上午,该队抵望,领事夫妇,各团体,各学校代表及两江毕业同学之服务望埠者,均上船迎接。相见之下,欢洽万状。王领事并备车多辆,载两江队全体至领事馆休息,摄影纪念。随即驰車游览全市。十二时领事宴请…赛毕欢宴。”[10]特别是女篮离开菲律宾即将去泗水时,所有女篮的护照手续等,均由驻泗水的邓总领事亲力而为,代为向荷领馆办理,以保证女篮行程的方便[17]。

以上事实说明,有国家的存在,就一定有国家利益的存在。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社会关系中,哪怕是纯民间的体育对外交流,也已绝不可能是一种纯粹的民间体育行为。总有着国家政治利益、民族利益游离其间。由此,它自然会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引导其成为国家政府间相互沟通的渠道和重要补充。所以当两江女篮出访日韩和东南亚时,代表官方的驻外使节,总是那样地热情接待、全程服务。因为,这虽是民间的体育赛事交流,却是国家整体形象和利益的一部分。而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利益,是应该被永远放在第一位的。

3.2 民间体育对外交往,承载着近代中国人的政治诉求

在两江女篮赴日比赛的旅途中,陆礼华校长就直言不讳地向队员们介绍了出访的目的,“旨在增进球艺、观摩体育、联络感情、共谋中日亲善为目标。”[14]后来对东南亚的访问,也是非常明确地提出:是“为提倡南洋女子体育及联络侨胞感情起见。”所以,她们“除在菲比赛外,并顺道往英法荷属各大埠旅行,访问侨胞。”[18]她们在“凭既往之成绩,作倡导南国女子体育之举”[19]的同时,更多的是要“为国家争光荣”,从而肩负着更多的国家和民族责任。即如两江女篮校长陆礼华1935 年3 月12 日在与望加锡正谊中学比赛后的庆祝宴席上所说:我们的来访,无非是“希望国內外同胞一致努力于体育进展,以为复兴民族之准备。”[20]

1931 年,已经年过八旬的著名爱国人士马相伯在欢迎两江女篮载誉归来时所发表的一段讲演,最能代表当时中国人的普遍心态。他说:“我曾代表国家多次出使外洋,听见、看见的,尽是中国人受辱。返国后遂兴办教育事业,以求民族强盛。对于我们这个饱受欺凌的民族,有什么比民族荣誉更重要的呢? 你们为国家、为中华民族建勋,你们是中华民族的女英豪。我要谢谢你们。”[21]这已经再不是将两江女篮的出访当作篮球场上的体育比赛了,而是理解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实力较量与竞争。所以,体育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已经发展成为国家对外展示综合实力的重要窗口。

这种将球场上体育比赛的胜负理解为国家间的竞争,往往在比赛现场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例如1931 年在东京两江女篮对御茶水圣溪队比赛中,“在场观战者千余人。吾国留学生手执国旗,呐喊应援、甚为出力。日人方面,亦掌声四起、声势浩大。双方对峙,空气极为紧张。”当最后两江女篮以22:20 险胜后,“东京各报鼓吹甚力。命名为‘日华国际女子篮球赛'。吾留学界及侨胞,以两江此来连载皆捷,为吾国女子扬眉吐气,欢跃异常。”[20]由于两江的连续胜利,在后来两江对东京第一高等女校队比赛时,观者“十八均系日人,尤以该校学生居多,按两江在东京已战败竹早、圣溪两队,声誉卓著。日人唯一之希望,即以此战得失,为荣辱之所系。”故“全场日方观者,鼓掌呐喊,声势浩荡。”[23]在5 月12 日两江与神户第一高等女校队比赛时,也是“青年会健身房上下挤得水泄不通。侨胞远道赶来助威者甚众。”[23]1935 年,在两江女篮访问东南亚时同样出现了以上的场面。在菲律宾,两江“荣获锦标,博得各国旅菲人士之好评。华侨界引为无上光荣,每战观众数在千人,前远运会之黎杀球场,为之告满,实空前之盛况。”[23]

正因为这种两国体育比赛中“政治含金量”的提高,所以导致了为取得现场的比赛胜利,有时会出现运动员或裁判员的不择手段。例如,1931 年两江女篮访问东京时,由于连续几场取胜使得日方心理极为不平衡。故而在对东京府立第一高等女队的比赛中,竟然出现了裁判员有意识的不公执法。“两江连日战疲之余,彼方正是以逸待劳。最可憾者,裁判员黑泽、小野二氏,偏倚太甚。吾方以宾主关系,无法理论。明知日方存孤注一掷之念,惟有容忍而已。其结果为25 对15,胜利遂归彼队。”然“赛毕,两江选手各以至诚之态度欢呼,以为庆贺,表现我中华大国民之精神,深获日众之赞美。”[16]

这种政治诉求,在国内精英群体身上亦有强烈的反映。例如,当两江女篮1931 年为出访日韩而四处筹措经费时,很快便得到了张学良副司令和孙哲生部长的热心资助,计700 元[14]。毫无疑问,张、孙二人的经费资助,显然更多是出于政治利益的考量。当两江女篮在日本关西地区战胜奈良女高师后,四位留日女学生“李莉、易希真、龚均逐、马淑琴”单独宴请球队,因为她们从女篮的球场表现中感受到了一种华夏女性的伟大精神和力量[23]。特别是当两江女篮1935 年在东南亚“出征爪哇,大获全胜”后,中国驻巴达维亚总领事宋发祥,迫不及待地将这一好消息用专电发给了当时的上海市长吴铁城。吴市长则迅速将相关消息“转各报,两江球队,全胜爪哇十九次,礼拜六(二十日)离巴赴星洲。”[23]上海市教育界、体育界对两江女篮的归来,则特意专门“发起公宴,慰劳各选手。”[15]

3.3 民间体育对外交往,需要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

这里是指在体育的民间对外交往活动中,一旦发生与国家利益或民族利益相冲突的情况时,一定要以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1931年,在两江女篮访问日本时,她们在东京曾遇到日方提出比赛用球一定要使用日本造。言下之意中国制造的篮球质量不过关,而骨子里则是对中国的鄙视。对此,两江女篮的态度异常坚决,她们据理力争,毫不迁就,“坚持比赛用球各方半场的原则”[24]。因为姑娘们知道,我们需要自己的民族工业,需要对自己国家体育产品品牌的守护,这不只是一个比赛用球的问题。又如,日方曾经提出,在篮球比赛场上只升日本的国旗和只唱日本的国歌,这提案同样遭到两江女篮的坚决否定。陆礼华校长义正词严地指出:比赛场上必须同时升中国国旗和唱中国国歌。所以在日本访问期间,出现了每场比赛前双方队员各自放声高唱自己的国歌、赛场上同时飘扬着两国国旗的场景。即使日本各大媒体在登载有关两江女篮访日的专题报道时,也不得不注意到在自己的报头或刊头上,一定要以中日两国的国旗交叉为标记。[20]两江女篮的中国姑娘坚决维护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尊严。

在对外交往活动中,保持态度的不卑不亢,也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维护。1931 年4 月29日,是两江女篮在东京进行比赛的前一天。这一天也是日本天皇的诞辰日。日本政府特意安排了日本陆军的步兵、炮兵、骑兵、工兵和锱重计1 万5 千精锐部队的阅兵活动。当时的日本外务省曾有意识地邀请两江女篮前往佐佐木练兵场,参观日本皇家举行的阅兵典礼。对于这种邀请的真正用心,可以说姑娘们心知肚明。然而她们还是接受了观摩邀请,但一个个却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将第二天在东京的第一场篮球比赛打好[4]。又如在东京的访问结束时,日本天皇的妹妹提出要接见两江女篮,当时日方的礼仪要求是,希望两江女篮在接受接见时能行九十度鞠躬礼。对此,两江女篮明确表示不能接受,因而最后只举行了握手礼[20]。

总之,两江女篮的出访,是一种体育比赛与交流,但也蕴含着强大的政治功能。1931 年当女篮姑娘们路过朝鲜平壤时,集中了成千上万的旅朝华侨。他们欣喜若狂,并赶在女篮即将离朝回国前自发签名,赠送给球队一面“万民旗”(即在中华民国的国旗上留有1 万人的签名)。以代表海外侨胞感谢女篮为中华民族争得荣誉,使侨胞扬眉吐气。上海《申报》的随队记者黄寄萍,在与女篮日夜相伴的过程中,也为她们的精神所感染,禁不住写下了以下的美好诗句:“萍迹越海访东羸,随军传记报捷音,欣看巾帼多奇志,誓为华夏振英名。”[21]国内媒体更是普遍赞誉两江女篮“以大无畏之精神,获极美满之成绩,不独放女子运动界之异彩,抑亦增国际球赛之光荣。”[15]“篮球队诸君立功异域,为国家增光荣。”[8]确实,体育为国争光,应该说是自近代以来中国人念念不忘的政治情怀。

4 结束语

从1931 到1935 年间发生的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江女篮出访活动,不仅是近代中国女性主动与外国体育进行直接对话的尝试,而且也是向世界充分展示近代中国女性自我革新的风采与成果。正所谓见微知著,发生在体育场上的女篮运动,恰恰证明了一个崭新的华夏新女性形象正傲然崛起。所以作为近代中国唯一劲旅的两江女篮在经历了与日韩和东南亚的篮球比赛与交流以后,其实力雄厚、英勇善战、傲视远东的威名,使得原有国际社会所认知的“东亚病夫”“小脚女人”,一概成为中国历史的过去式。她所预示的将是在全球化浪潮影响下,中华儿女一定会重新谱写出新的华章,以重塑中国历史的伟大辉煌。

猜你喜欢
女篮两江篮球队
第21届CUBA女篮四强攻防能力比较研究
凶手老罗
简单点,再简单点 重庆两江新宸全宅智能私人别墅
医者颂
如果我有剪刀手?
中国篮球队访平壤
那些终止暗恋的奇葩理由
新疆女篮冲击季后赛
美国女篮大胜西班牙实现奥运会六连冠
沃疆集团与新疆女篮再牵手 新疆沃疆女篮开始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