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葡萄:海南海水养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与助推器

2020-09-05 08:21方再光海南大学
中国农村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海水人工葡萄

文/方再光 海南大学

海葡萄规模化人工养殖效果

我国海洋大省海南省,所辖海域面积200余万平方千米,海岸线连绵1824千米,大小港湾星罗棋布,拥有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三大热带典型海洋生态系统。

2013年至今7年来,海南大学海葡萄研究团队牢记并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先后完成了海葡萄基础生物学与生态学,苗种快速繁育技术,种质保存技术,营养盐、温度、光照、盐度和pH值对海葡萄生长发育影响效应以及海洋污损生物防治技术等科研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海葡萄人工养殖技术体系。在海葡萄人工养殖技术研发与应用中,研究团队秉承和恪守“绿色、有机、无污染、健康可持续”理念,成功地将海葡萄人工养殖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使之成为实现海南海水养殖产业发展宏伟蓝图的新引擎和助推器。海葡萄成果“落地”后,实现经济效益亩年产值60万元,为海南传统海水养殖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力,为打好海南海洋产业脱贫攻坚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海水养殖生态恶化警钟敲响

海南岛四面环海,海洋生态资源和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海水养殖业得天独厚。作为海南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海水养殖业已经成为沿海广大渔民脱贫致富的热带特色农业产业。

民以食为天,沿海居民祖祖辈辈靠海吃海。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海南的海水养殖产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和科学指导,养殖规模盲目扩大且区域分布不合理,加之养殖模式单一,污染严重超出生态容纳极限,导致养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恶化,病害频繁暴发,经济效益低,养殖风险加大,海水养殖行业发展困难重重。在近海鱼类资源枯竭、养殖环境质量恶化、传统海水养殖产业和养殖模式有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情况下,如何实施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未来海南省海水养殖业发展究竟路在何方?

左:海葡萄与海马和海参立体生态养殖效果

右:海葡萄与海马和海参立体生态养殖

海葡萄立体生态养殖,是实现海南省海水养殖产业发展宏伟蓝图的新引擎和助推器。

海葡萄兼具养生与净化生态价值

海葡萄是一种食用海藻,学名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隶属绿藻门(chlorophyta)、蕨藻科 ( caulerpaceae) 、蕨藻属 ( Caulerpa) ,因其直立茎上的球状小枝外观浑圆饱满,色泽诱人,犹如水晶般晶莹剔透的串串葡萄而得名为“海葡萄”,又因其具有鱼子酱的独特风味和口感被誉为 “绿色鱼子酱”。

海葡萄富含人体所需多糖体、胡萝卜素、维生素及各种矿物质元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膳食纤维、ω-3 与ω-6 不饱和脂肪酸、α-次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AR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所含17 种氨基酸中有 11 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天门冬胺酸及脯氨酸是海藻特殊香味和口感的来源。海葡萄是低热量、零胆固醇的绿色健康蔬菜,对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便秘、中和胃酸、幽门螺杆菌等人体致病菌具有很好的食疗效果,长期食用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美容养颜,延缓衰老,促进智力发育,增强体质。

在日本,海葡萄被视为健康长寿养生菜。海葡萄也非常符合我国大众对健康、保健和美容等养生理念的要求。

海葡萄人工养殖技术源于日本,后传入我国台湾,是高等级保密技术。近年来,我国大陆企业曾向台湾澎科大寻求技术支持。鉴于海葡萄养殖技术关系到养殖产业未来,该技术持有者保持着谨慎的技术保留,其海葡萄养殖技术研发论文至今未见发表,目的就是避免海葡萄养殖技术外流。

以海南大学方再光博士和冯永勤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于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尾镇开展海葡萄规模化人工养殖技术研发,历时3年多,深入研究,先后破解了海葡萄的生态与生物学习性、繁育与改良、养殖生产管理、污损生物防治、优质高产稳产等一系列困扰海葡萄大规模人工养殖生产的技术瓶颈,成功地建立了海葡萄规模化人工养殖技术体系,经在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尾镇及琼海市长坡镇开展海葡萄试验性养殖,各项指标均达到预期目标,其研究成果被新华社《每日电讯》《中国科学报》《海南日报》等媒体报道。

在此基础上,2017年3月,海葡萄技术团队在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开始了规模化人工养殖,建立了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海葡萄科研与教学实习基地,在海葡萄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全面检验各项技术指标,进一步核准每个技术参数,针对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状况,找到了解决的科学方法,补充完善了海葡萄人工养殖技术,单位养殖面积(平方米)年产量达到92千克,养殖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得到了日本、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客商的高度认可,实现了海葡萄生产“高产、稳产和优质”目标。海葡萄规模化人工养殖的成功事例,先后被中央电视台科技苑栏目和三沙市卫视报道。

在海葡萄的试验与生产中,研究团队根据海葡萄生长发育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特征,开展了针对海葡萄对养殖水体中N、P等营养元素消除效果的研究,结果发现,海葡萄可以大量消除海水中N、P等营养元素,施行封闭式循环水养殖,则可实现零排放,净化水质,改善环境生态质量,充分彰显出海葡萄的净化生态价值。研究还发现,海葡萄易于被打造成海底“草原”,利用水下海葡萄大草原来维护养殖水体的生态稳定,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和捕食场所,非常适合和其他名贵海洋生物发展立体养殖,可大大提高单位养殖水体的经济效益。基于此,研究团队在2017年7月又着手海葡萄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创新研究,经过3年的精心探索,成功地建立了“斑节对虾+海葡萄”“海南花刺参+海葡萄”“海马+海葡萄”等立体生态养殖模式,收获了可喜的成果。

海洋生态养殖依靠科技进步

海洋生态养殖,是海洋生物系统和水域环境的组合。从生态效益上看,海水养殖是自然再生过程,因而要注意保持生态系统平衡。由此,大力发展海洋生态养殖,建立一套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生态养殖体系,合理、高效地利用水面增加蛋白质产量,对于改变人们的食物结构、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发展生态养殖,生产和食用安全、优质、营养的绿色食品,是人类饮食文化的变革。提倡绿色食品,是一种新的饮食文化观、消费观念、生活方式,以及一种新的人与环境共处依存关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生态养殖势在必行。

生态养殖理论和实践都充分说明,海水生态养殖综合效益突出,前景十分可观。由此,发展生态养殖的认知需要深入人心,同时需要先期进行调查研究,以科学地规划生态养殖的类型和形式。此外,还需注意更新和培育优质、高产、周期短的良种,不断优化养殖模式。生态养殖是依靠科技进步挖掘增产潜力从而实现生态渔业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有助于加速海水渔业发展现代化进程。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程度提升,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也就是说,人们逐渐会更加青睐那些绿色环保产品,对这类产品的需求将大大提高。另外,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海洋食品药残的国家相关规定将更加严格,绿色养殖的路线无疑是未来养殖业的最好出路。与之相适应的安全有机海洋食品的价格差异也将体现出来,绿色环保海洋食品的价格将逐渐提高。在国际贸易中,全球对环境控制的要求越来越严,标准越来越高,以环境标志为代表的非关税绿色贸易壁垒正在许多国家构筑,因此,我国只有加快发展海洋绿色养殖,才能提高海产品的质量档次,从而冲破国际市场中已经构建或正在构建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只有这样,我国的海水产品才能在国际市场中提升竞争能力。

猜你喜欢
海水人工葡萄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人工,天然,合成
人工“美颜”
当葡萄成熟时
海水为什么不能喝?
咸咸的海水
海水
人工制冷
海水能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