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百万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关于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的意见》的政策解读

2020-09-05 08:45蒋圣华浙江大学
中国农村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带头人农民工培育

文/蒋圣华 浙江大学

6月17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农村创新创业环境明显改善,创新创业层次显著提升,创新创业队伍不断壮大,乡村产业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达到100万人以上,农业重点县的行政村基本实现全覆盖。

创新创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动能,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核心要素。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饱含乡土情怀、具有超前眼光、充满创业激情、富有奉献精神,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的乡村企业家。培育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就是培育农村创新创业的“领头雁”,是培育乡村产业发展的动能。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产生较大变化,未来我国和全球的生产、贸易将发生长远和深刻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正逢其时,意义重大。

培养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农村创新创业日益成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战场”。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推进,对推动农村创新创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创新创业还存在质量相对较低,配套政策、服务和基础设施还相对薄弱等问题,亟需培育一批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促进农村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培养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需要。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创新创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动能。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有利于吸引更多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研人员等返乡入乡,在乡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培育新业态,有利于促进农业与现代产业跨界配置要素,打通城乡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双向流动渠道,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培养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在农村,难点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民工返城返岗就业造成冲击,影响农民就业增收。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培育一批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的乡村企业家,有利于激发返乡入乡人员自主创业、主动就业,形成创新带创业、创业带就业、就业促增收、致富奔小康的良好局面。

聚焦农村创新创业的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农村“双创”环境持续改善,广袤乡村正成为返乡入乡创新创业热土。

据监测,2019年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850万人,比上年增加70万人,规模不断扩大。本乡创新创业人员3100多万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阻碍了农民工外出务工步伐,2300多万滞留乡村的农民工中,约有60万人(2.6%)产生留乡创业意向。

近年来,农村创新创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除返乡农民工外,还有一大批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和城市白领返乡入乡创业,不断推动农村创业质量提升。据监测,40%农村创新创业人员具有高中以上学历;60%以上的创业项目具有创新元素;80%以上属于产业融合类型。

农村创新创业多依托当地优势、特色农业资源,开发小专精新特产品,发掘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资源,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创响了一批“土字号”“乡字号”品牌。

据调查,在应用新型技术方面, 55%左右的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广泛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5G视频农业、农村电商、直播直销、点对点直供等新业态新模式。

农村创业带动富民兴乡。农村创新创业项目带动农民转移就业的能力非常强。研究显示,平均每个农村创业项目能够吸纳6人长期就业和16人短期灵活就业。此外,据监测,40%的农村创业项目吸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30%的项目对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有帮助。

从基层反映的情况看,当前农村返乡入乡创业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创业项目不好选。60%返乡创业者认为,项目不好选,缺信息、缺技术,找不到服务机构。二是创业资金不好筹。80%的返乡创业者靠自筹资金创业,捉襟见肘,银行贷款所需的抵押担保难以提供。三是创业用地不好拿。返乡入乡创业一般需要一定的建设用地,但存量建设用地成本高,各类园区进不去,用地问题难以解决。四是创业人才不好聘。返乡入乡人员创办的大多是新产业新业态企业,需要大量专业人才。但农村存量人才不多,城里人才不愿去。五是创业风险不好控。返乡创业者只参加了养老保险和“新农合”,且不在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其他救助措施也不多,抵御创业风险的难度大。

推动农村双创 带头人培育是重点

近年来,返乡入乡创新创业已成为一种趋势。一大批农民工返乡创业,一大批退役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和科技人员入乡创业,一大批“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和能工巧匠在乡创业。这些都是培育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的重点对象。

扶持返乡创业农民工。返乡农民工具有一定的资金积累、技术专长、市场信息和经营头脑,他们是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的主体。据调查,返乡农民工占农村创新创业人员的70%,他们的创业成绩决定了农村创新创业总体情况。要支持引导返乡农民工重点发展特色种植业、规模养殖业、加工流通业、乡村服务业、休闲旅游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等,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鼓励入乡创业人员。近年来,大量经过系统教育训练、具有一技之长或掌握前沿科技的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和科技人员入乡创业,为农村创新创业引入了新理念、应用了新技术、开发了新产品、拓展了新市场。我们要加快营造“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的乡村营商环境,鼓励更多入乡人员发展智创、文创、农创等创意新颖、受众年轻、效益良好的乡村新产业新业态,通过培育一批优秀的入乡创业带头人,带动更多农民学技术、闯市场、创品牌,提升乡村产业的层次水平。

发掘在乡创业能人。在乡村,潜藏有大批传承中国乡土文化、手工技艺等的“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和能工巧匠。我们要将这些乡土人才挖掘出来,支持他们创办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培育一批在乡创业能人,打造一批“乡字号”“土字号”乡土特色产品,保护传统手工艺,发掘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新政策让双创能人大有可为

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主要从“钱、地、人”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钱的方面。一是落实创业一次性补贴政策。对首次创业、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二是加强金融扶持。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重点扶持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等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作用,积极为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提供融资担保。此外,鼓励各地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或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设立返乡入乡创业资金,并引导各类产业发展基金、创业投资基金投入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创办的项目。允许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农村创新创业园和孵化实训基地中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

地的方面。一是强化用地计划保障。各地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省级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应做好农村创新创业用地保障。二是盘活现有土地资源。支持开展县域农村闲置宅基地、农业生产与村庄建设复合用地、村庄空闲地等土地综合整治;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复垦腾退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入乡创新创业。

人的方面。一是政策激励。将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及其所需人才纳入地方政府人才引进政策奖励和住房补贴等范围。支持和鼓励科研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离岗入乡创业,允许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农村创新创业企业。二是社会保障。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及其共同生活的配偶、子女和父母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增加优质教育、住房等供给。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切实为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及其所需人才妥善办理社保关系转移接续。

猜你喜欢
带头人农民工培育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肖贤梅 孤岛脱贫带头人
老兵变带头人助农民脱贫致富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农民工眼中的大树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