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传统健身俱乐部存在的困境及发展路径

2020-09-05 02:41陈宇家傅文静
四川体育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健身房连锁场馆

刘 繁,陈宇家,傅文静

新时代我国传统健身俱乐部存在的困境及发展路径

刘 繁1,陈宇家1,傅文静2

1.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410081;2.湖南省认知与人类行为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410012。

运用文献综述法、访谈法等方法,立足于新时代的背景下,对我国传统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变迁、现实困境及今后发展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传统健身俱乐部存在着:(1)传统健身业经营重心的偏移;(2)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管理体系;(3)场馆服务高度同质化;(4)健身服务行业内部竞争等现实困境。基于此,提出新时代我国传统健身业发展的“基石”“主力军”“新动力”“重中之重”几点建议,以期为传统健身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托与实践指导,并推进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有效落实,进一步实现全民健康。

新时代;传统健身俱乐部;现实困境;建议

2019年11月,上海体育学院携手美国ACSM在《2020年中国健身趋势调查》明确指出:“未来中国最大的健身需求来源于减重运动,其次是青少年体育,而中国健身需求高居榜首的减重运动在全球趋势榜中排至前10位之后”。这也说明了中国健身业仍停留在减重、减脂的阶段,离世界健身潮流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要走。随着新时代人们运动欲望的不断攀升,未来传统健身俱乐部如何去破除自身的“中年危机”,提升重构后的核心竞争力,就能涅槃重生,再度成为中国健身行业的时尚潮流。

1 历史回顾:新中国传统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变迁

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作为与世界各国交流的重要把手,在我国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最著名的莫过于1972年的“乒乓外交”事件,推动了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友好往来[1]。而传统健身俱乐部源于欧美后传入国内,伴随着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在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巨大的提升,更是积极地响应国家“健康中国”号召,也推动了社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1.1 20世纪80年代,以高消费者为主

20世纪80年代,全方位、多角度落实改革开放,中国开始大量引进国外的设施、科学理念及先进技术,人们对新生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此时,以健美操为主体的简单健身操、器械率先出现在国人的视野中,主要分布于东部发达地区的大型酒店里,为客人提供一些简便的健身服务。在此时期的传统健身俱乐部面积小、器材简易,主要以高消费对象为主。

1.2 20世纪90年代,迎来大众健身的风尚

自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在体育行业中的消费额度呈现渐增的态势,“花钱买健康”与“健康第一”等科学理念逐步地深入人心。与此同时,央视节目“健美5min”的播出受到大众的好评与追捧,使健身操在中国内陆迅速传播开来,从东部的广深等沿海城市向大陆内部地区发展,此时的传统健身业不再局限于高档酒店,更多地迎合市场需求,走向大众。

随着国民经济状况的好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及传统体育俱乐部的发展。1995年6月,国家体委(现国家体育总局)制定并下发了《体育产业发展纲要》。于同年,为加速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增强国民体质,国务院制定并公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极大地刺激了传统健身业的壮大,并推动其蔓延至全国各个地区。

1.3 新世纪,引领高涨的全民健身热潮

新世纪的不断推进,在过去的10年间,中国传统健身业取得了显赫的成就与发展。随着浩沙、一兆韦德、英派斯等最早的连锁健身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及宝力豪、倍力等国际品牌进军中国市场,我国的传统健身业终于迎来“井喷式”的发展之路。

据《2006年中国健身俱乐部调查报告》中显示:“时至2006年12月,中国所有省份都陆续创办传统健身俱乐部,成功实现了国内地区基本覆盖”。体育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林也曾表示:“2012年中国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接近3000亿人民币,占国民经济GDP的0.6%,这也说明全民健身不再停留于口号上,而是真真切切的落实到群众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中”。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传统健身俱乐部数量一直处于动态上升的态势,从2010年的3245家增至2017年的5000多家,这也反映了社会的健身需求不断地扩大。

2 当代发展:我国传统健身俱乐部重构的现实困境

传统健身俱乐部(Traditionl Fitness Club)是源自欧美,以盈利为最主要目的,也是传统健身行业最主要的表现形式[3],其典型的特征有场地大、器械全和盈利手段单一。2018年6月,国内最早的健身俱乐部--浩沙健身忽然之间崩盘,让业界为之震惊与困惑。其曾在2009年扩张至全国86家门面,是当年兼规模与门店量于一体的顶尖品牌。近年来,各地传统健身业接二连三地出现停业、拖薪和卷款跑路等现象,这市场繁华的背后令人沉思与费解。

鉴于此,本研究走访国内不同类型的32家健身房(见表1),其主要涉及:以奇迹健身为代表的全国知名品牌;以华鹰健身、星燃健身(卷款跑路)和阳光健身等为主的大型健身俱乐部;以意志力健身为主的智能健身仓;以钻石健身为主的社区健身房;以约美健身为主的小型健身俱乐部;以准时健身、JDP-Fitness为主的健身工作室。在上述健身房的基础上,并与多名从业3年以上的健身工作者、管理者进行咨询,结合相关文献材料,对传统健身俱乐部发展、变革和重构进行深入的探究。

表1 32家不同类型健身房基本情况

注:标“*”代表健身工作室

2.1 传统健身业经营重心的偏移

21世纪初,传统健身俱乐部在国内迅速的发展与壮大,大多沿用的是美国加州“场地较大、设备齐全、预付会费”的传统模式[4](如表1)。这不仅能长期绑定消费者,获得大量流动资金,还能通过预售等活动,来获得不坚持锻炼的经济型顾客的高额利润。由于健身人口总量和健身费用的相继增加,加上很多顾客之前未办理过健身卡,导致普及期的传统健身俱乐部拥有稳定的收益。进入新时代以后,多数消费者趋向于更加精明,传统模式发展的弊端也日益突出。由于传统健身俱乐部绝大部分的收入是来源于消费者预付款,这也使得工作重心围绕着“营销”而开展,所提供的后续服务不尽如人意,健身市场陷入了口碑困境,一部分场馆因此陷入亏损甚至破产的“中年危机”。

2.2 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管理体系

随着体育俱乐部的不断壮大,国家体育总局牵头颁布健身俱乐部的星级认证和教练员的等级制度。传统健身俱乐部所评定的星级越高,代表服务质量和水平越高;健身教练共包括4个级别,最高等级为社会体育指导师[5]。但实际上,这些标准并未产生广泛的影响,也不能给健身消费提供一些针对性的指导。同时,传统健身业缺少统一性的管理组织和措施,虽然有过区域性的联盟,但其覆盖的范围十分受限,传统健身俱乐部的经营模式与服务水平还是处于“参差不齐、各自为政”的处境。加之健身市场缺少宏观的统筹规划,以及专门的条文束缚又没有相关的行业保护,导致恶性竞争的情况屡见不鲜。

2.3 场馆服务的高度同质化

新时代以来,居民的健康消费比重不断上升,健身的需求也更加的多样化。国外健身业的发展较早,坐拥着丰富的连锁俱乐部业态[6]。如美国健身俱乐部设有注重顾客的品味和整体环境的高端连锁健身房(如Life Time Fitness)、以专业运动员为对象的个性化健身房以及价格实惠的平价连锁健身,其丰富的业态吸引了许多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国外的健身俱乐部不再局限于场馆器械的比拼,而是满足顾客的各种需求,为顾客解决切身实际的问题[7]。目前,国内的传统健身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除了门店风格及装修不同以外,在硬件、软件方面大体一致,各种私教内容也如出一辙,提供的服务同质化程度较高,使得非连锁的小型健身房生存艰难。

2.4 健身服务行业内部竞争

近年来,健身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健身俱乐部的痛点未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模式也层出不穷,行业竞争日趋激烈[8]。据统计,2018年北京上海的传统健身俱乐部均在1300家以上,但上海健身工作室3556家、北京健身工作室3121家及光猪圈、Keep等新健身形式的出现,不难看出健身服务业的内部竞争非常激烈,部分经营不善者逐渐走向倒闭。除此之外,现阶段我国健身市场呈现出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包括大众运动的公共体育场所、各类单项体育俱乐部、有氧运动场馆及新兴的理疗康复中心,也在竞争激烈的健身市场中分到一杯羹。

新时期人们健身观更为成熟,优质的工作团队也成为传统健身俱乐部长久发展的重要保障[9]。其中,精英教练是所有健身俱乐部最急需的资源,其携带的专业能力和人脉是客源的有效保障。从图1可以看出:仅15%的人愿意一直从事教练的工作,32%的人更想往高层管理人员发展,而6%的人想要转行,47%的人希望自立门户经营工作室。由此可见,教练的职业流动性过大,致使会员回头率偏低,对传统健身俱乐部的长久发展造成不可小觑的影响。

图1 健身教练职业偏向

(数据来源:2018年前瞻产业研究院)

3 聚焦未来:我国传统健身俱乐部困境消弭的实践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级体育系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新时代思想,努力学习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自觉把传统健身俱乐部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方针去规划,并以此来助力与完善传统健身俱乐部的全面升级。

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前提下,传统健身俱乐部如何去紧跟时代脚步,去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未来生存、发展与壮大的关键。在未来,中国健身市场可挖掘和提升的空间是巨大的,传统健身俱乐部也将在未来健身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传统健身俱乐部在迈入未来之前,仍需一场自我变革的洗礼与重构。

3.1 加强自身定位和管理是发展的基石

随着居民的健身消费意识不断发展,对于新时代健身场馆的需求也日益精细化,部分定位模糊的健身场馆将逐步被市场所淘汰。健身场馆的自身定位对其后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涉及价格定位和市场定位两个部分。通过加强价格定位,变“大而全”为“细而精”,可以有效避免前期投入过大,导致的投入产出失衡现象;加强市场定位主要是针对俱乐部核心群体的选择,通过开展减肥训练营、游泳课程等方式实现差异化、个性化服务,加快健身品牌的专业化细分,以便提供更优质的场馆服务。在实际运作中,教练员流失、客户满意程度、器械的安全性等都是场馆运营中常见的问题,有效及时的场馆止损才能最大程度的风险规避。

3.2 知名连锁是未来健身业的主力军

在巨大健身市场需求面前,打造一个良好的连锁品牌显得尤为重要[10]。如CURVE俱乐部就是私教工作室连锁品牌的典型个例,以高强度的间歇训练为主,在全美已超过2万家连锁门店,如今更是全球很大的连锁机构之一。相较而言,我国传统健身业也有很多连锁品牌,但尚未产生全国性的知名品牌,多存在着地域性。在传统模式的困扰下、收费低且服务同质化的情况下,单店经营受时空限制,覆盖区域存在着局限性,部分俱乐部尤其是非连锁的小型健身场馆生存艰辛。加之人们对连锁品牌的信任度会逐渐增强,健身市场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高,实力较强的连锁品牌将在传统健身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3.3 智能化是传统健身俱乐部升级的新动力

在2018届FIBO Global的展会上,一系列新生科技产品的展览预知着未来健身业发展的态势,“智能+”已经成为健身领域发展的新动力[11]。现如今,新型健身俱乐部的运营管理更趋向于智能化的运作,包括进出人脸识别扫码、智能橱柜、智能化操房等设施,也将成为一种健身房之间竞争的有利条件。通过大数据分析、传感技术等高科技的智能硬件与软件相结合,使得会员的锻炼更科学性、目地性和有针对性。同时缩减了自身的场馆管理成本,打造了差异化竞争的优势,这也将成为传统健身俱乐部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3.4 融合创新盈利模式是重构的重中之重

传统健身俱乐部的盈利方式也在日渐丰富,包括开业预售、会员卡费、私教服务、健身行业培训、健身场地租赁、营养补剂等方式[12]。但我国传统健身俱乐部以捆绑办卡为主的盈利模式,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而重构是传统健身俱乐部未来发展的核心。近年来健身场馆重构整体呈现两个趋势:一类趋向于高会费、高质量服务的高端场馆转型;另一类则是向低投入、低运营成本的小型自助健身馆的发展趋势。除此之外,碎片化收费制、生态健身房、社区健身房和自助健身仓也是传统健身业未来创新盈利模式的主要方向。

4 结 语

“优胜劣汰”是自然生存法则,我国的传统健身俱乐部如何去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未来发展中取胜的关键。其中,优化场馆的锻炼环境是基础,提高用户健身体验是核心,持续创新才是发展的动力。在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的多重推动下,大力发展传统健身业的同时,挖掘群众深层次的锻炼需求,完善传统健身俱乐部配套服务体系,为群众体育事业产生更多的机会,也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全面健康实现的内在需求和必然选择。只有不断的深化研讨我国传统健身俱乐部的现实困境和未来发展,才能有效促进我国传统健身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李永安,张瑛秋.乒乓外交的文化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2(01):139~141.

[2] 国家体委.全民健身计划科技工程[J].体育科学,1997(02):1~3.

[3] 周葭萱,胡若晨.全民健身视角下传统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策略[J].湖北体育科技,2019(05).

[4] 王丽秀,马纯锋.健身俱乐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01):18~19.

[5] 魏永松,王晓贞.我国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的博弈[J].安徽体育科技.2012(04):8~12.

[6] 梁华伟.美国健身俱乐部经营特性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6(01):3~5.

[7] Zhao-Lian C.The Development Dilemma of Fitness Club Industry in the New Period[J].Sport Science & Technology, 2014.

[8] 陈坚伟.从健身应用分析“互联网+健身”的现状、问题与前景[J].体育科学,2016(09):20~27.

[9] 董庆楠.北京市一兆韦德健身俱乐部私人教练与服务质量关系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8.

[10] 石 岩,武瑞思.我国商业体育健身俱乐部连锁经营模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06):52~56.

[11] 何进胜,唐 炎.我国智能健身房商业模式分析研究与启示意义[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39(01):35~41.

[12] 胡良楠.陕西省体育健身俱乐部健身指导服务管理标准化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9,34(01):49~53.

The Dilemma and Outle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Health Clubs in the New Era

LIU Fan1, CHEN Yujia1, FU Wenjing2

1.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China;2.Hunan Key Laboratory of Cognition and Human Behavior, Changsha Hunan, 410012, China.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interview,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change, realistic predicament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fitness clubs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deviation of the center of business of traditional fitness industry; (2) lack of unified industry standards and management system; (3) highly homogeneous venue services; (4) internal competition in fitness service industry and other practical difficulties exist in China's traditional fitness clubs. Based on this, puts forward the new era of China's traditional “cornerston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tness industry, “main force”, “new”, “top priority” Suggestions, so as to provide theory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fitness club rely on and practice guidance, and promot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national strategy, further implement the national health.

New era; Traditional health club; Practical dilemma; Suggestion

G812.16

A

1007―6891(2020)05―0110―03

10.13932/j.cnki.sctykx.2020.05.25

2019-10-27

2019-11-16

猜你喜欢
健身房连锁场馆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宇宙健身房开张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专注零售连锁空间打造
库里受伤的连锁效应
场馆风采
不好意思,去健身房我也不想和你撞衫
健身房修炼:马甲线不再是梦
有壹手——重新定义快修连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