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端午节习俗及其比较研究

2020-09-05 08:23程宏伟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6期
关键词:金代宋代传统文化

【摘 要】端午节是我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传统节日,本文通过研究金代的端午节日习俗,并分析宋代与金代端午习俗中相通的地方、各自习俗的特点,探讨不同类型的端午风俗所揭示的文化内涵。使我们对这段时期端午节日习俗产生更丰富的认知,同时也能开拓历史性思维,对“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形成也有一定促进作用。促进其优秀端午习俗文化的传承,扩大其影响力;发掘其积极健康的内容,为世所用,或许可以为善待传统文化、开发其文化、旅游经济等提供某些参考。

【关键词】金代;宋代;端午节;传统文化

端午节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这是第一个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节日。《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1]因此,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日、龙舟节等等,是中国民间一个非常著名的传统节日。然而,由于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故事传说众多,历代都有不同的习俗。汉族人民端午节主要是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蒼术、白芷、赛龙舟、荡秋千等风俗。据《东京梦华录》卷八《端午》记载: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子、白团、紫苏、菖蒲、木瓜是端午节的应节物品。[2]宋代的端午习俗十分多元化,饮食习俗、宴赏习俗、运动习俗等等都特别丰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金代等少数民族政权的端午习俗。端午节的每个习俗都有其特殊的历史和文化意义。除了逐渐消失的迷信活动外,其他的活动大多传遍了中国和周边国家。如龙舟赛,获得了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界限,成为国际体育赛事。

金代主要端午习俗

端午是女真人较早采用的重要节日。《金史》卷8《世宗本纪·下》就有庆贺端午的记载,大定二十四年(1184)二月癸酉,世宗曰:“朕将往上京。念本朝风俗重端午节,比及端午到上京,则燕劳乡间宗室父老。” [3]金代端午节的礼仪习俗主要遵循辽代旧俗。据《金史 · 礼志》记载:“金因辽旧俗,以重五、中元、重九日行拜天之礼。重五于鞠场,中元于内殿,重九于都城外。其制,刳木为盘,如舟状,赤为质,画云鹤纹。为架高五六尺,置盘其上,荐食物其中,聚宗族拜之。” [4]这是金代的端午祭天习俗,拜天与女真人的自然崇拜宗教观念有关。

除了拜天金代端午节还有一系列礼仪和饮食程序,《金史·礼志》记载如下:“重五日质明,陈设毕,百官班俟于球场乐亭南。皇帝靴袍乘辇,宣徽使前导,自球场南口入,至拜天台,降辇至褥位。皇太子以下百官皆诣褥位。宣徽赞‘拜,皇帝再拜。上香,又再拜。排食抛盏毕,又再拜。饮福酒,跪饮毕,又再拜。百官陪拜,引皇太子以下先出,皆如前导引。” [5] 金朝祭拜仪式,将美味的食物向上天祭拜,然后举行“排食抛盏”、“饮福酒”等宴会活动。由此可知,端午节宴饮活动中饮酒是金代社会流行的习俗。同时在金朝,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的食物。此时,除了糯米,粽子的原料也加入了益智仁,煮好的粽子叫“益智粽子”。

金朝上自统治者,下至普通民众,还会在端午节这一天开展射柳、击球等竞技、娱乐活动。《金史·世宗本纪》就记载:大定三年(公元1264年)重午,金世宗“幸广乐园射柳,胜者赐物有差,复御常武殿,赐宴击鞠,自是岁以为常。” [6]射柳结束后,皇帝会在大殿上赐宴,宴请众臣。宴饮毕,皇帝和大臣们一起击球为戏。通常而言,牧民们都能在严肃的射柳氛围中达到放松自己、解除疲乏的目的。射柳具有巨大的象征意义,举行的场地也不受限制,在北方游牧民族地区十分普及,它丰富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精神生活。因此,北方射柳竞技运动是女真人游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宋金节日习俗比较

宋金两朝的端午节俗有其相同之处,当然也存在大量不同,宋金两朝都会在端午节这天吃粽子,并且都会举行祭天仪式,事毕都大摆宴席,也都有射柳活动的举行。不同之处则有两种,一是直接性不同。如金朝会在祭天仪式后举行击球游戏,击球是牧民族生产生活的一种,说明金代社会契合了游牧民族的端午习俗。宋朝则会进行竞渡比赛、食五色水团、又钉艾人于口上,制作辟邪饰品,宗教信仰比较浓厚,其主体内容多与避邪、驱毒、逐瘟和防疫有关。我国北方各民族从来没有端午节竞渡习俗,更不知道南方汉族有一位爱国诗人屈原。第二种便是间接性不同,庆祝活动相似,但内涵、样式却大相径庭,如宋金两朝统治者在端午这一天举行祭拜上天的礼仪。但金朝平民在端午节时,也可以选择宽敞的地界拜天。这与汉族政权只有皇帝才可祭天的礼制,存在极大的差别。宋金两朝在祭拜天神时的活动中会举行独具特色的仪式活动,保有了各自独特的风俗习惯。射柳活动始于契丹,被金代传承,经过女真族的改造,在举行时间和参与者的身份,以及其活动意义上都有了新的变化。举办的时间逐渐集中在端午、中秋、重阳这些重要的官方节日上,并且除了王公贵族,一般百姓也可以积极参与进来。射柳的目的也逐渐向娱乐方面转变,不再是单纯的祈雨仪式了。射柳运动金朝军事训练中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并且在军营中经常开展。射柳的战斗性提高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力量,他们以骑射著称,达到练兵的目标。饮食上,宋朝粽子五花八门,种类比金朝更加丰富,酒类小吃也是如此。金代在举行拜天礼时,会将大量美味的食物供出祭拜上天,随后“排食抛盏”,进行“饮福酒”的宴饮活动。

两个民族政权端午节日习俗具有很大相似性。对契丹等族端午节俗的共同吸收,汉族与女真族的民族杂居,且金朝与宋朝长期对時,疆界相接壤,金朝组织女真人移民南迁,贸易互通中的民族交往,民族战争等等多重途径,金朝与宋朝相似的端午节俗大多体现了文化包容的联系,如射柳类型的端午风俗形成过程中就存在着中原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的融合。但由于毕竟是两个不同民族政权,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造就了各自的差异性和民族性。

结语

综上所述,金代的端午节,既传承了端午节的整体特征,又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金代的端午习俗具有明显的北方民族特点及部族国家礼仪性质。金代的端午节习俗具有明显的北方民族特征和部落国家的礼仪性质。金代的端午节习俗,既源于女真民族根深蒂固的悠久传统,又深受中原及其他民族的端午节习俗的影响。金代女真族与汉族、契丹族等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在不断的相互融合和影响下共同发展,构成了一种新的端午风俗形式。

女真族有自己悠久的端午节习俗。它与汉族、契丹等少数民族的接触、融合日益深入,汉族、契丹等少数民族的端午节习俗和文化对女真的影响也不断加深,导致女真金族的端午节习俗多姿多彩。它们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融合,无疑影响了元、明社会乃至近代端午节日习俗文化的形成,为后世最终形成“中华一体”的民族文化格局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宋金时期汉族与女真族的节日文化交流,大大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形成“多元一体”的文明空间和观念世界。文化的多源性和包容性,注定了不同民族之间的节日文化具有民族性的同时具有共通性。借此研究我也想带动学界对于节日文化研究的重视,希望我们能够将他发扬光大,科学而又合理的继承两朝的端午节俗,这才是我们现在应该要做的!

参考文献:

[1]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北京:北京出版社,1961年

[2]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

[3][6]脱脱:《金史·世宗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4][5]脱脱:《金史·礼志》,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作者简介:

程宏伟(1997.8——)男,汉族,四川乐山,西南民族大学,中国史,20级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金代宋代传统文化
金代社会阶层间个体晋升的途径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宋代工笔花鸟用线
宋代浦城吴氏家族与王安石新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从猛安、谋克官印看金代的尺度
海丰镇的兴盛与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