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民族电影发展研究

2020-09-06 13:34骆艳
传媒论坛 2020年9期
关键词:电影融媒体民族

骆艳

摘 要:随着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媒体平台快速进入人们的生活中。近年来,各种大型融媒体民族电影逐渐起步,迅猛发展。整个行业也在进行不断摸索。民族地区的影视行业整体发展需要立足市场化、数字化以及网络化以更好地适应媒体时代。本论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对新背景新形势下的融媒民族电影进行了分析,对未来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融媒体;民族;电影

中图分类号:J9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9-00-02

一、引言

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使得新媒体迅速发展,并且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这样的融媒背景,受到科技和创新的作用,影视行业被重新洗牌。尤其是民族地区对影视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融媒时代,需要其融入民族元素,并且在传播市场化要求下树立品牌意识,以此促进民族地区影视产业的良性发展。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根据对我国融媒背景下民族电影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其优势及面临阻碍,针对困难,提出解决策略。

二、融媒体背景下民族电影发展简介

(一)信息化时代机遇

新媒体时代不可避免会对民族语言发展带来冲击。民族语言是一定范围内特定的文化交流工具及载体。在互联网融媒时代的虚拟世界里民族与民族之间界限被打破。各区域不同民族之间进行着日益增长的文化交流。民族地域的影视行业就需要注重在交流中突出自身特点。并且也需要注重时效性。例如通过高质量的译制片将民族电影尽可能推广。融媒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使得民族地区影视制作成本降低,甚至可以轻易完成之前难以实现的构想。

(二)市场化开放下保护民族语言

民族语言是不可再生资源,是民族特性的一种重要标识。可以有效地传承民族文化。一种民族语言的消失将在某种程度上代表这个民族的消亡。我国很多少数民族语言只有语音并没有文字载体,这样就造成了少数民族语言只能通过耳口相传的形式去继承。在社会急剧变化的新形势下。新媒体融媒环境使得民族语言使用频率下降。以汉语为主的主流语言不断推进,使得其他民族语言超乎寻常都速度不断消失,这也会导致民族文化岌岌可危。因此,可以认为,影视语言对民族地区也是一种传播保护方法。少数民族的地区因为语言存在差异,对汉语影视作品转换成少数民族语言的定义,理解程度上也有一定的障碍。面对这样的问题,民族语言译制应该通过技术优势,从信达雅的角度形成两种语言的衔接转换。在国家的发展战略中,中国也在不断输出本土文化,因此中国影视作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影视也为中国影视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增加了发展空间。

(三)注重体验

现在许多传统民族影视已经在商业平台中上架。这些平台依托强大的互联网新技术,通过资源共享、技术整合以及内容营销的方式方法给其提供了受众优势。资源共享下的新融媒生态使得风险被降到最低。在多方协助的合作共赢方式下,传播途径可以深度融合体发展。通过这些优势,可以轻易地推广“现象级”的融媒产品。搭接电影舆论将其推到主流舆论阵地,以此来充分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

三、融媒体民族电影发展困境

中国曾经见证过民族电影的繁荣。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几年中,拍摄了像《刘三姐》《五朵金花》《阿诗玛》《冰山上的来客》《农奴》等民族题材经典影片。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一部用少数民族母语拍摄的《黑骏马》震撼了全国观众。如今,却再难看到广为人知、票房出色的少数民族电影。本文经过研究,将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品牌发展力度不够

我国民族影视作品品牌意识欠缺,只关注于创作时的数量。忽视了对品质的把控。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品牌文化建设。无法形成民族地区影视品牌产业链。没有格局与档次的发展会严重影响其国际竞争力。

(二)产业没有形成系统

目前我国没有形成完善的民族影视产业系统。整体发展还处于比较混乱的阶段。顶层设计的经营者并没有正确的发展理念。从表面上来看,影视行业似乎欣欣向荣,但实际上却缺乏核心竞争力。甚至一些企业为了降低经营风险。在民族影视作品的创作中严格控制成本。这严重阻碍民族地区影视发展,也会导致发展失衡。

(三)缺乏创新

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民族影视电影译制已经开始从经验向功能转换。甚至在研究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视角。例如民族语译制的受众研究、与国家文化安全之间的关系,甚至还包括产业链发展研究。但是在传播效果这方面还缺乏研究。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受众心理方面研究处于空白。在30年来的少数民族电影发展过程中,题材创作,范围故事,越来越封闭及狭窄。艺术创作者只关注民族生活,并没有联系外界世界。这就导致叛离了我国民族影视的优良传统,甚至与当前形势大相径庭。然而国外的影视却将中国民族元素的故事做到了极致。比如,《花木兰》《功夫熊猫》都成为了好莱坞级别的大片。相比较而言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

四、解决对策

关于如何解决少数民族电影发展困局,笔者认为必须从国家战略层面出发,以较高我高度去思考破解。少数民族问题从始至终,在我们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问题中,属于需要被關注的极其敏感话题。由此,其衍生出来的少数民族电影,作为艺术和产业层面问题也同时属于政治战略问题。

(一)建立品牌,加大创新

民族影视电影发展必须要用大格局眼光打造。为了增强其在国际的竞争力。必须要通过品牌文化建设手段来提高知名度。通过系统化的品牌建设,才能有资本去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盘活整合资源,形成良性循环。并且大品牌在宣传上面也会更加有影响力及话语权。

(二)定位受众、政府支持

少数民族影视剧在目前的市场受众中,属于小众群体,除了特定的受众外,外界对其鲜有关注。因而传统的少数民族影视剧大多依靠政府补助。但是要想突破,就必须用商业化的头脑开拓市场。虽然目前大多数民族语译制传播主要依赖于稳定的受众,但是只有通过少数民族受众的扩大,将对影视剧的传统选择性接触行为影响拓展才能开拓市场。同时。也不能忽视民族语地区原来的受众,要精准了解其不断变化的需求从而将传播效果最大化。

目前,主要的阻力为艺术院线少、市场推广不足。这就造成了许多优秀的民族电影并没有被广大的消费者所了解。民族电影的属性为文艺片,文艺片的局限性在于受众少且票房号召力小。民族电影在无法完全商业化的现状下,就需要得到政府专项资金支持、搭建社会融资平台;利用电视媒体推广民族电影;加大公益展映的力度,培育市场。

当然,并不能完全依赖政府的补助,还是要努力适应现代商业电影运作。例如通过加大对创意、制片和发行投入,把商业和艺术结合起来。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下,要及時建立社会融资平台。帮助少数民族电影市场化发展,前期,政府就需要和发行方、院线方一起努力寻求民族电影的在投拍前论证、找准市场定位,避免地域性制约和艺术水平上的缺陷。通过民族文化工作系统的作用,才能有利促成电影文学的提高。通过办理政协少数民族代表提案,论证民族电影院线的建立,以专题电影展的方式,帮助一些优秀电影做长线回收成本的尝试。

(三)进行镜头外的“影视+X”产业的发展模式

民族影视产业的发展紧紧的依赖于国家的宏观文化产业。通常情况下,民族影视与政治、科技是齐头并进的。融媒体背景下构建“影视+X”的民族产业发展模式,将诸多民族文化点融合,防止以同一题材电影在同一时间出现的情况。融媒体时代,媒体融合俨然是一种新的趋势,民族影视作品更加抓住时机,站在风口去全面统筹,加强输入和输出的结合管控。比如一部剧无法在不同电视频道播出,就可以通过错峰播出来解决,与此同时,也不能忽略影视作品本身的内容和层次,这也是最基础的。

融媒体平台下,为民族影视作品提供了多元的传播渠道,并且从根本上影响着民族影视产业的格局。民族影视作品普遍来说,民族元素内涵丰富,富有感染力,也可以辐射类如旅游业、农业等其他产业,这样的经济效应是远远超出其本身的收益。一部民族影视作品可能只给观众讲了一个故事。但是其所植入的民族精神元素却是无穷的,民族影视产业链条的发展动力其实是民族精神的元素。

五、结语

在现代的融媒体时代,中国民族影视的发展离不开遵循融媒体的整体发展,并且在传播过程中要重视民族范围内外的同时传播。需要建立民族品牌的意识,并在其基础上构建“影视+X”。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坚守民族精神和四个意识,并且根据传播环境和大众需求及时更新及调整。同时要内容和质量两手抓,避免雷同作品,坚守本民族的精神根基,最终达到促进中国民族影视蓬勃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敏.少数民族电影路在何方?——从少数民族影片个案《怒江魂》谈起[J].电影评介,2006(12):32-33.

[2]孙巧怡.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促进电影文化发展[J].文化产业,2019 (11).

猜你喜欢
电影融媒体民族
MINORITY REPORT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传承 民族 文化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
国产“现象级”影片的跨文化症候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