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阈下新闻舆论的困惑分析与研究

2020-09-06 13:34朱迅
传媒论坛 2020年13期
关键词:新闻舆论新媒体互联网

朱迅

摘 要:新闻舆论代表着社会公众对新闻事件的整体看法,是情绪、理念、思考的集中表达与体现。当今,社會转型压力日趋凸显,衍生了日益多元的个体人格,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个人思维与沟通方式的多样化,催生了多元的网络舆论空间,对主流价值观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是传统舆论伦理边界逐渐被淡化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新媒体;互联网;新闻舆论;分析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3-00-0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新兴媒体的不断涌现,新闻热点的曝光速度不断提升,新闻数量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特别是近年来论坛、博客、微博、微信以及新兴的视频网站等全新时效性媒介的推广和普及,借助大数据、5G、云计算等新型通讯技术发展之势急速扩张,新闻传播的广度和深度获得技术、制度和政策助力乘风而上,“人人为媒”的自媒体环境下,个体获取和发布信息的热情度空前高涨,借助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和发展之势,以个性化、娱乐化与普泛化之姿呈现出当前新闻传播事业的新业态。根据“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发布的《2019年度互联网趋势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到8.2亿,移动互联网数据流量同比增长189%,其中,短视频对中国互联网流量和使用时长的贡献突出。”[1]

一、新媒体时代改变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思维模式

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上讲,媒介对人们诉求的回应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与媒介的距离,无论是个体或者群体,接触媒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其获取和传递讯息的需求。受众在选择媒介时,往往会受到技术水平、舆论环境和个人实际条件的限制。1974年,伊莱休·卡茨等人提出了“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心理学角度重新强调了受众的能动性特征,提出了“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模式,充分肯定了受众的目的、动机与期望对媒介选择的重要性。而伴随着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衍生出的新媒体,则是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进一步补充和延伸。

借助新媒体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更新,受众可以实现平等参与、个性化定制和互动性传播的全新体验,微信朋友圈、微博海量发布和转发资讯,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的普及,拓展了讯息传播的立体空间。视听结合的传播方式不断推广,非程式化的新闻采编手段一方面满足了人们舆论自主性、互动性的多点发布,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端点对点、点对面的发布资讯,同等的享受这些科技成果,实现交互式、分众式的传播途径,另一方面也是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填充和满足,面对纷繁复杂、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当代人面临着精神世界的危机与困惑,多数人通过网上资讯的浏览、发布与评论,摆脱了熟人社会难以启齿的窘境和利益冲突,负面情绪和隐私也可以毫无保留的在虚拟世界中得以释放,舒缓了精神压力和寻求慰藉的同时,获得了受众的关注和共鸣。与严肃性和深度性并存的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是,新媒体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广延性和分布式特征,其解构主义的非逻辑性和非线性创作的传播思维模式冲击着传统媒体固有的“议程设置”模式。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模式的强效果理论受制于个体认知能力、个体情感、技术手段等因素的进一步影响,加速了整个媒介议程环境形成的不对称性和传播效果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二、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伦理与秩序正受到挑战

这种区别于传统媒体以调查和实证为主的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舆论体验和感受,同时也承载着其鲜明的缺点和局限性。曼纽尔·卡斯特尔认为,互联网社会网络是自由交流空间,本质上是所有人的自由表达。但我们人类并不总是很善良的,历史经验上让他倾向于认同霍布斯和罗素:作为人类或个体,任何人都有天使和魔鬼的两面。每个人可以是最好的,也可以是最坏的。[2]

(一)信息泛滥真伪难辨,网络暴力现象日益猖獗

近年来,随着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新闻互动性大大增强,通过手机新闻APP,例如网易、今日头条、搜狐等自媒体软件,用户可自行匿名注册账号、浏览消息、发布新闻、转发评论等,这种低门槛与无节制的准入机制,受限于网络信息的复杂性与使用者个人教育水平、阅历和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易造成表达的盲目性和解读的多元化,根据自身利益需求与内心意愿对真实事件随意掐头去尾,以求获取个体的最大利益。在传播过程中,“不同类型的话题可能产生不同的舆论效应,典型的是非、善恶问题容易形成单一的螺旋,但争议性、多向性的问题则可能产生多个舆论中心和螺旋。”[3]

这些多争议的舆论事件往往会引起受众的持续关注,进而形成新闻热点,受制于新媒体碎片化传播方式的影响,事件的真实性和连续性很难得到保障。在很多情况下,新闻本身往往只关注其中一点或几点博人眼球的亮点,而对事件本身的整体性很难把握到位,相比较于传统媒体的纵深报道和持续报道,新媒体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似的报道方式,无法做到事件的高度还原,也就更谈不上公正客观的舆论引导,例如2018年演员毛某某微博发文在深圳某海关过关时遭遇“刁难式”搜查,并配有相关的图文说明,出于对公众人物的相信,有部分网友对毛某某的微博文章进行点赞、转发,甚至有部分过激网友在网上对海关人员进行指责和辱骂。后经调查,海关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并没有像毛某某在微博中写到的那样故意拖延时间、刻意刁难,事后毛某某也在发文道歉,承认所言非实。这件微博文章看似短小,却给相关单位和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困扰,也让我们看到了虚假讯息和网络暴力带来的危害性。

(二)舆情的激变性、分散性易造成群体极化,加剧社会矛盾

陈立丹教授认为,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份。[4]近年来,公共领域热点频发,拆迁事件、执法事件等新闻备受公众关注,很多热点事件是在网民用手机拍摄视频和图片后,经网上发布、转载和议论后深度挖掘和持续报道的。这种以媒为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方法一方面震慑了暴力拆迁等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违法行为,另一方面也为广大普通群众提供了更为直接和有效的维权方式,其中网络大V的转发和评论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网络大V活跃于各个网络社交媒体中,包含了社会各个阶层形形色色的人,既有企业高层和行业领袖,又有影视明星和名流大腕,也有存在于普通群体中的草根自媒体从业人员,他们伴随着新媒体的壮大从无到有,从舆论的边缘一步步靠近权力的中心,进而成为新媒体舆论的焦点和核心,最终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新意见领袖。

新媒体时代,网民作为网络世界的单一体存在,多元化的思維方式和个体需求弱化了传统媒体舆论的导向和指引,但同时随着网民群体中新意见领袖的出现,他们借助新媒体,把握话语权,依托公众的追捧,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舆论风暴,几乎推动了每个网络热点事件,在纷繁复杂的变化中左右着舆论格局,成为一股全新的社会力量。[5]由此而形成的分散的舆情也变得愈加难以控制和把握,部分人借助网络的即时传播等特征,肆意夸大事实真相,甚至为了博取关注度和点击率传播虚假信息挑起公众负面情绪,激化社会矛盾,进而引发群体性事件和社会动荡。

(三)经济利益驱使下低俗化与过度娱乐

当代大众传媒的广延性和包容性,在于现代艺术商品化的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工业以信息化为载体,为文化产品的制作、传播与消费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渠道与方式。低门槛的准入参与模式摆脱了精英文化的束缚,新媒介文化内容的多样化解读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娱乐体验和“快感”,严肃庄重的新闻话题随着表象化与快餐型的符号解构逐渐式微。“美不再处于自律的状态,而是被定义为快感和满足,是沉浸在灯红酒绿的文化消费和放纵中。后现代性使用的语言是通用的、套话式的,具有非个人化的特征,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可以称为媒体语言。”媒介符号意义匮乏与过剩的相对性使新闻舆论走向了割裂、自我迷失与冲突,随之而生的便是各类媒介商品的纷纷出现,他们借助现代工业的包装模式,以新奇、刺激、前卫的话题来引导受众特别是年轻受众的舆论焦点,抑或说在传统新闻资讯播报的前提下增加各类环节增加受众的关注度,这在消解了一元主义结构束缚的同时,也对主流价值观带来冲击。例如当下各类媒体往往会在标题中增加一些博人眼球的低俗话语,以此为噱头增加受众的点击率和关注度;某网络直播类节目用低俗的方言增加节目关注度;某网站新闻类节目用网络女主播,打上性感、惹火等字眼增加受众的关注度。

三、结语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传统媒体的改进以及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贯穿了现代工业文明的文化范畴及精神属性,大众化的娱乐审美体验使新闻舆论的导向变得更加活泼、平等和具体。符号化视觉表征基础之上的媒介文化变得更加主动、开放。在当今社会中,我们需要更加尊重作为以人为主体的媒体及其文化产品,其商品性、消费性的特性更加突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需求。但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对媒介文化的筛选、辨别和改良,新闻舆论导向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情感的宣泄、本性的释放,更应该体现在文化传承与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之中,单纯一味的将表象化、娱乐化与非理性化的符号与价值观强加在新闻舆论的传递之中,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参考文献:

[1]玛丽·米克尔.2019年度互联网女皇报告发布[EB/OL].https://tech.sina.com.cn/i/2019-06-12/doc-ihvhiqay5023579.shtml,2019-6-12.

[2]曼纽尔·卡斯特尔.网络时代和传播力[J].全球传媒学刊,2019(1).

[3]薛宝琴.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研究[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

[4]陈立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5]李良荣.网络与新媒体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6] 【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文化转向·译者序言[M].胡亚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新闻舆论新媒体互联网
牢记职责使命 强化创新驱动 努力提升党报集团新闻舆论工作水平
强化五个意识,提升新闻舆论工作水平
新形式下高校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线索与议程设置:提高党报传播力引导力的切入点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