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合肥何以崛起?

2020-09-06 13:37江寒秋
齐鲁周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代线京东方教职员工

江寒秋

新旧动能转换大潮涌动以来,杭州、合肥、郑州是济南学习的对象、对标的城市。其中,合肥的崛起路径值得济南借鉴。尤其是“科创济南”提出后,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了济南打造创新高地的载体,而合肥便是全国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是当前炙手可热的城市。

人们甚至用“中部深圳”这个极具褒义的称呼来肯定合肥所取得的成就。合肥,昔日的一个小县城,如何华丽转身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呢?

在揭开谜底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合肥這些年都做了哪些令人叹服的事情。

1969年,由于国际环境突变,北京决定向外迁出一批重点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在外迁的高校之列。

科大迁到哪?一时难以决定。在经历了河南、江西和湖北的婉拒之后,安徽向中科大抛出了橄榄枝。

其实当时安徽并不是最合适的,但却是最有诚意的。

为了留住中国科学的苗子,安徽省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学校需求,全力支持学校的发展。现在还流传着当年安徽省、合肥市为支持科大办学的许多故事。

为了不让学生及教职员工受冻,政府给科大宿舍和教室都安上了暖气。要知道,南方是没有暖气的。但为了学生们老师们能够安心学习、安心搞科研,市里二话没说把暖气的问题给解决了。

在教职员工生活上,在教职员工的医疗、子女教育上,合肥市加以照顾和政策倾斜,在学校用地、办学资金保障上也是尽全力予以支持。

要知道安徽省、合肥市当时这样做是有很大困难的,也是有很大风险的。有难度是因为当时全国经济形势都不好,一下子增加这么一所几千人的大学,压力可想而知。有风险的是,很可能科大过不了一段时间就要搬回北京。事实也是这样,当年外迁的13所高校,不少高校都陆陆续续迁回了北京。

合肥明知中科大将来很可能留不住,但还是竭尽全力支持、呵护中科大的成长。也正是这份诚意打动了中科大,中科大最终没有迁回北京,留在了合肥。

这才有了今天合肥在尖端科技领域和高端人才资源上面的巨大领先优势。可以这么说,留住中科大,是安徽省和合肥市人民做的最重要最正确的决定之一了。

时间来到了2007年。

当时的显示屏企业京东方正在为自己的第6代线项目寻找落地城市。京东方先后考察了深圳、武汉、成都及合肥四个城市。按照京东方自己的说法,他们最中意的城市是深圳。但是由于一系列原因,京东方没能落户深圳。由于当时合肥市主要领导的大力争取,6代线最终花落合肥。

事实上,当时引进这条生产线时,合肥是冒着风险的。因为当时的4代线以及4.5五代线都是巨亏的状态。也就是说,京东方建6代线,资金不足,前景也不确定。

但是经过通盘考虑并排除了各方阻力之后,合肥市主政领导力排众议,与京东方签下了项目合同。为了支持京东方发展,合肥市拿出当年财政收入的80%投入到6代线项目上。为此,据说当年已经批复的地铁建设项目都被暂停建设。

合肥市的魄力可见一斑。

好在京东方也十分争气。6代线取得了巨大成功,国内外众多需要显示屏的科技企业纷纷与京东方达成合作协议。

这样的故事还很多。

2011年投资半导体企业长鑫/兆易创新,2019年投资新能源汽车蔚来……

有人说,合肥近几十年的成功是靠风险投资,而且一次次都投对了地方。

其实,从中科大到京东方,从长鑫/兆易到蔚来,合肥市显示出的是魄力,是眼光,更是诚意。

试想,如果合肥只是在引进高校、企业等创新主体上下功夫,而不在帮扶和纾困解难创新主体上动真情,引进的也会走,留下的也发展不好。

正是有了安徽省、合肥市政府的“全心、全力、全面、全程”的五星级服务,才使得各类创新主体引得进、留得下、发展得好。

2018年“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结果中,合肥位列上海北京之后,位列第三。

在今年央视财经公布的2019年城市营商环境排名中,合肥在政务环境维度领域同样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列第三。

如今的合肥在产业、科技、金融、外贸、人才培育等领域全面发力,成为了人人向往的名副其实的“大湖名城、创新高地”。

猜你喜欢
代线京东方教职员工
教育部:加强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工作
学校如何预防性侵害未成年人——以美国教职员工入职审查制度为例
京东方大学堂:提升组织业绩 推动战略目标实现
华星光电与京东方的区别
高校退休教职员工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2016年前中国大陆10条AMOLED生产线将量产
“智猪”京东方?
中国面板产能过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