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电视媒体报道形式的创新

2020-09-06 13:34文颖
传媒论坛 2020年10期
关键词:电视媒体公信力创新

文颖

摘 要:当前,随着新媒体的强势崛起,使得媒体行业逐渐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格局,构建了一个全新的业态环境。新媒体的发展虽然对传统媒体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是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其也有新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电视媒体在公共事件的报道方面显然更具公信力。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面爆发的背景下,电视媒体作为群众基础好、公信力高的媒体代表,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创新报道形式,及时、客观、公正的向社会大众报道疫情信息。本文主要探讨在当前疫情的背景下,电视媒体应如何创新报道形式。

关键词:电视媒体;报道形式;创新;疫情;公信力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0-000-02

一、引言

对于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报道,电视媒体具有天然的优势,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代表,长期以来,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即使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视媒体在社会大众心目中依然具备极高的公信力。当前,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人们无法外出,迫切需要获取疫情发展的信息,在此情况下,电视媒体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代表官方发声,客观公正的向社会大众报道疫情信息,传播正能量,同时要积极主动破除互联网当中传播的虚假信息,平息社会大众的恐慌情绪,确保这场“疫情攻坚战”的胜利。

二、电视媒体的优势、劣势分析

(一)电视媒体的优势

1.人才优势

电视媒体在我国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从新闻采编、制作、播出,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善的体系,电视媒体集合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涵盖了新闻采编、设计、录制、剪辑、配音、主持等多个方面。从这些方面来看,电视媒体在人才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在新闻报道方面专业性更高,这些人才使得电视媒体在处理突发性公共事件时,不仅可以快速做出反应,并且可以正确进行处理,新媒体显然无法与之相比。在此次疫情过程中,中央电视台以及各地方电视台反应迅速,并积极传播相关防疫措施以及政府的决策,使群众快速了解了相关信息,在控制人员流动、要求群众居家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受众优势

电视媒体的受众极为广泛,各类电视节目在长期的播出过程中吸引了大批的忠实受众,人们潜意识里已经将电视媒体当作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比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今日说法》等节目,其受众群体庞大,因此,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经过电视媒体的发声,信息可以得到快速的传播。

(二)电视媒体的劣势

1.传播的信息量相对有限

电视媒体的各类节目都有严格的播出时间限制,这就导致节目所传播的信息必然有限。在新闻报道播出时,节目制作人员会对播出内容进行严格的控制,在保证新闻信息真实性的基础上,缩减信息量,以控制节目时长。这在平常时期,并不会产生不良影响,但是在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时,显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官方媒体不能及时发声,或者不能传播更多可靠的信息,群众必然会受到互联网信息的影响,而互联网信息参差不齐,真实性无法保障,如果部分别有用心之人传播虚假信息,会加剧群众的恐慌情绪[1]。电视媒体作为官方发声的通道,如果无法及时对虚假信息进行澄清和解释,可能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2.传播速度慢

电视媒体有严格的播出时间以及播出时长限制,总体上信息传播的速度较慢,而新媒体完全不受播出时间、时长的限制,同时不受空间的限制,以互联网为载体,传播速度极快,并且影响范围较广[2]。在此情况下,电视媒体对于媒体环境的掌控力度明显下降,无法及时的向社会大众传达真实、可靠的信息,群众极有可能被虚假信息误导。

三、电视媒体报道形式创新的基本思路

目前,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已经改变了媒体行业的格局,新媒体体现了自身无与伦比的优势,但是由于新媒体发展时间较短,缺乏相应的规范,因此,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从当前的媒体行业发展现状来看,新媒体对传统媒体造成冲击是必然的,甚至于在某些方面,新媒体已经可以取代传统电视媒体。因此,电视媒体必须要进行创新,一方面要突破传统媒体的限制,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一方面也要积极与新媒体相融合,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傳统媒体的作用[3]。这是现阶段电视媒体创新的基本思路,同时也是必然趋势。

电视媒体作为官方喉舌,在群众当中具有极高的公信力,新媒体虽然信息量庞大,并且更加多元化,然而人们依然更加相信电视媒体传播的信息。电视新闻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在真实性、准确性以及时效性方面都十分可靠,对于国家的决策可以正确地解读,对于新闻事件可以确保客观报道,多方位解读分析,具备较强的把控能力,这是电视新闻媒体具备公信力的关键。

此外,电视媒体与官方联系更加紧密,可以第一时间获取官方信息,比如在此次疫情中,中央电视台全程直播了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在此次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这极大地坚定了人民群众以及一线医护人员战胜此次疫情的信心。

四、电视媒体报道形式的创新途径

(一)构建全媒体传播渠道

在当前互联网快速普及以及新媒体强势崛起背景下,电视媒体的受众群体被大量分流,各类手机APP、小程序等抢占了用户流量,成为媒体行业的一支生力军。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这种形势下,必须要尝试与新媒体融合,借助互联网的平台以及新媒体的形式实现与用户的对接,拓展新闻传播的广度与深度,吸引更加庞大的受众群体,从而构建出具有更强大的受众聚合效应的传播平台[4]。尤其是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时,电视媒体作为官方发声的通道,通过全媒体的渠道进行报道,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将信息传达给社会大众,使公众了解事件的详细信息。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包括中央电视台以及地方电视台在内的传统媒体,都积极拓展新媒体传播渠道,借助微博、抖音、微信、快手等自媒体平台,建立官方账号,以短视频的形式传播疫情相关信息。这不仅解决了电视节目播出时间限制、播出时长限制等问题,同时也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可以使社会大众随时随地通过移动智能终端了解真实的疫情信息。

(二)构建“社交+内容”的传播形式

目前,各类社交软件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除了时下的年轻人还有一大部分老年人都是微信等社交软件的忠实用户,内容为王的时代已经过去。当前,传播渠道才是重中之重。在报道突发性公共事件时,只有掌握用户基数庞大的传播渠道才能确保信息得以快速传播,如何掌握更多的用户资源、提升渠道传播能力是当前电视媒体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5]。

在当前融媒时代,如何做出优质的新闻突发事件视频不是困难的事情,但是如何更好地将这些突发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分发,则是重点深思的话题。新媒体时代,新闻的诞生若要产生良好的效益和价值,就需要在媒体平台、社交平台、视频播放平台以及商业平台等多渠道来进行全面融合,通过各个平台的协同,来实现跨平台联动效应[6]。对于突发新闻报道来说也一样,需要引入多元化的智能分发机制之外,还要多平台实现分流,提升曝光度。

从本次疫情过程中电视媒体报道的经验来看,传统电视媒体的传播力远远无法与各类社交软件相媲美,反倒是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传统媒体在抖音官方账号的粉丝规模极为庞大,央视新闻的抖音账号关注粉丝6542.6万,人民日报抖音关注粉丝7657.7万。显然,以这种方式进行新闻报道,其传播效果要明显优于电视媒体,并且这种报道形式也更加契合当前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习惯,无论是传播的深度,还是传播的广度,都明显优于传统的电视媒体报道形式。

(三)完善直播技术

突发性公共事件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其突发性,媒体在进行报道之前,往往并未掌握事件的详细信息,需要以新闻直播的形式向社会公众传播信息,因此,完善直播技术极有必要。首先,当前电视媒体的直播技术要能适应在不同区域、不同环境,甚至于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新闻直播。突发性公共事件往往现场的各种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完善直播技术是确保直播效果的有效保障。其次,电视媒体的直播技术要实现多平台实时直播,不仅仅局限于电视媒体,同时还要适应新媒体平台的直播要求,要形成统一化的直播技术,形成以无线电传播、互联网传播等多种平台实时直播的技术手段[7]。当前我国的互联网用户基数不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在电视直播的同时增加网络平台直播,可以有效扩大直播效果,实现电视媒体与用户的有效链接,社会公众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接收新闻信息,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电视媒体的公信力优势。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融媒体的时代背景下,电视媒体要应时而变,随时而制,积极适应媒体行业业态环境的变化和发展,突破传统传播模式的限制,创新报道形式,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丰富传统电视媒体的传播形式、传播渠道,完善直播技术,这对于提升电视媒体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能力具有极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亮.浅析新形势下地市级电视台如何创新时政新闻节目[J].新闻传播,2016(14):99-100.

[2]崔澜夕.融媒体时代两会报道创新探析——以“新浪新闻中心”和“光明日报”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6(1):18-19.

[3]李向伟.浅谈我国广播电视新媒体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科学技术创新,2017(11):58-58.

[4]黄秀根.紧扣教育主题创新报道形式讲好教育故事——中国教育电视台“两会”宣传报道策略与创新路径探析[J].教育传媒研究, 2016(2):62-67.

[5]王卫明,刘文浩.电视媒体交通事故報道的现状与创新——以齐鲁电视台《每日新闻》为例[J].声屏世界,2016(9):24-26.

[6]孙卓理.全国两会报道如何实现媒体创新融合——记河北广播电视台全国两会专题报道《奔跑2019》[J].采写编,2019(2):5-7.

[7]吴非,冯韶文.突发性公共事件报道中媒体对于国家形象的塑造——以CCTV“5·12”汶川地震直播报道为例[J].电视研究, 2008(07):31-33.

猜你喜欢
电视媒体公信力创新
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机构公信力探析
完善仲裁制度 彰显仲裁公信力
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探讨
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建设路径浅析
老龄化社会电视媒体惠老服务的反思与对策
大数据时代高校如何利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管理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