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读让语文教学返璞和超越

2020-09-06 13:33李乐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文本设计生活

李乐

所谓素读,是指阅读者有虔诚的态度和多变的形式,对文本展开返璞归真的阅读和学习,实现文本意义的再运用和再创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启用素读教法,能够为学生传递更为真切的阅读信息,促进学生阅读思维的更新和升级。教师要在素读教学中发挥指导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适宜的学习环境,启动学生阅读思维,建立文本素读意识。

一、素读强调教师客观解读

素读理念有丰富哲学意义,返璞、超越、融合,都属于其中的关键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有理性回归意识,对教学设计进行最本真的改进。所谓理性回归,说明我们的阅读教学存在某些形式主义,或者急躁浮夸成分,需要适时进行净化和剔除,让语文课堂真正进入本真境界。因此,教师要深度解析文本内容,对文本内容进行直观展示,引导学生认识文本本质。

小学生阅读思维都比较直观和客观,教师在文本解读时,需要切合学生阅读思维,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回应和认同。如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绿》,这是艾青的小诗,如果从“意在诗外”的原则出发,教师可以联系更多背景,对其内涵进行深度发掘,但小学生眼睛看到的就是最显性的绿色,教师也只有从这个点展开解读:我们眼中看到的是绿色,感受到绿的美妙,这是春天的味道和符号,阅读时展开思考,作者将哪些东西涂上了绿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展开阅读感受,自然有更直接的体悟。很显然,教师在文本解读时,就是要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以及绿色给人们带来的希望。学生在阅读时,对绿色有了更温暖的感觉,说明教师教学引导发挥了积极作用。教师没有做更深刻的发掘,体现素读教学的基本原则。素读要求教师解读要给学生带来直观感知和体验,让学生获得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这已经足够了。

二、素读注重学生生活链接

教材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有更多关联,教师在文本阅读引导时,需要对学生生活认知基础有一定把握,以便进行适时的对接和联系,让学生运用生活认知展开阅读学习,这对全面提升学生阅读品质也有一定促进。学生生活认知是重要教学资源,从文本生本思维对接角度出发展开教学设计和调度,符合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诉求,与学生学习成长是一致的。

学生生活认知呈现差异性,这是教师文本解读时需要关注的地方。在素读教学设计中,教师有意识注重学生生活认知链接,其助学作用会更为突出。如《猫》,学生对猫这种动物是比较熟悉的,因为很多人家里都会养猫,虽然现在的猫不大会捉老鼠了,但其形态、习性等方面的特点是大家共知的。在文本阅读时,教师要求学生结合生活认知展开文本阅读:作者从几个方面写出了猫的特点,特别是生活习性方面的,结合你的生活认知,归结小猫的习性特点有哪些,在作者描写中,哪一点写得最精彩?学生开始阅读文本内容,对小猫的具体表现展开细致梳理,从捕捉老鼠、亲近人、胆量、玩耍等方面展开阅读和归结,揭示小猫的可爱的性格表现。学生对猫之类的小动物都比较熟悉,这是共知的学情信息。教师针对学生生活认知展开教学调度,让学生深入文本之中,对小猫的特点进行归结,自然理顺了文本内容,对作者情感表达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三、素读强化教学交流对话

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多重对话关系,文本、生本、师本构成语文课堂的“三位一体”,而师本是最为活跃的元素,处于多重对话的核心地位。教师引导文本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都能够形成丰富学习动机。传统教学强调教师的单边行动,对学生进行灌输,剥夺学生对话权利,教学成为“满堂灌”;现代课堂教学中,也有教师放任学生,让学生完全自由阅读学习,导致学生阅读学习认知呈现一盘散沙。我们不能走向极端,教师要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阅读服务。

课堂交流设计时,教师需要从不同角度展开操作,还要注意改变一些常规的做法,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新鲜感觉。如教学《白鹅》,一般情况下,都是教师设计阅读问题,然后让学生展开阅读思考和讨论,学生对这样的互动操作存在更多审美疲劳,如果能够改变问题设计主体,想必会有不同的感受生成。教师尝试让学生展开问题设计,而且要指定问题解读对象,学生回应更为积极,很多学生都能够展开深度阅读,设计难度更高的问题,并要求教师来回答。如:作者笔下的白鹅,其性格特点太突出了,你能够用几个典型词语加以总结吗?教师拿到这个问题,开始了思考,很快就给出回答:傲慢。学生对教師解读展开热议,这样一个问题,教师只给一个词语,能够准确解读吗?学生各种意见开始呈现。教师也参与到对话之中,对问题解读进行细致解析,让学生逐渐理解了这个典型词语的丰富含义。教师将学生推到问题设计者位置,目的是比较明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设计中有更多阅读感知和体验,自然形成个性阅读认知。课堂对话在不知不觉中打开,学生成为主角,其阅读进入良性轨道之中。

四、素读关注阅读意义共享

阅读是学生个性学习行为,教师要做好教学调度,让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学习互动,在阅读意义共享基础上完成认知成长。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终究是“哈姆雷特”,如果将更多阅读意象进行共享,学生从共享中获得的学习信息会更为丰满,其学习启迪也会更为深刻。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学生信息共享带来更多便利条件,教师为学生布设网络交互任务,让学生展开网络阅读交流,都能够形成崭新阅读感知体验。

在教学文言文《囊萤夜读》时,教师先与学生一起扫除文字障碍,识字之后借助工具书进行整体阅读,理顺基本内容和情节,为学生设计阅读任务:这是古代勤奋读书的典型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哪些阅读感受呢?可以用一句话总结出来,看谁的观点更有价值。学生再度展开阅读讨论,各种阅读见解不断涌现。如:“囊萤夜读反映的是勤学者的读书精神,因为家里贫穷,没有灯照明,选择用萤火虫来照明看书,真是令人感动。”“我认为这位古人太聪明了,捉萤火虫来看书,真是很有意思,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就是‘环保。”教师对学生的个性阅读观点进行点评,要求学生展开互评。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达成更多共识,阅读训练获得满意成效。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个性观点展示活动,目的是信息共享,让大家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本身就是一种素读学习。学生阅读观点没有绝对的对错之说,教师肯定学生的个性探索,对促进学生阅读思维的成长有更多帮助。素读是一种阅读方式,更是一种学习理念,在学习中内化,在内化中学习,自然形成良性循环。

素读要求教师对文本进行客观解读、素读注重学生生活认知链接、素读强化阅读教学的多元互动、素读关注阅读意义的信息共享,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在更多方面做出积极探索,为素读教学模式顺利推进提供助力支持。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振兴路小学(221000)

猜你喜欢
文本设计生活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BUBA台灯设计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有种设计叫而专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