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支架式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2020-09-06 13:33刘英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开国大典支架文章

刘英

受日益深入推进的课改影响,教育理念不斷升级,各类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也随之大量涌现,“支架式”阅读便属于其中代表。基于表格、概念图、复习活动、先行组织者等支架式策略,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即可获得新的途径,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升也能够同时获得支持。

一、基于学情合理运用支架

为开展高水平的语文“支架式阅读”教学,支架的运用应结合学情实际,基于学生学习的情况,包括学习成绩、学习环境、学习方法与能力、学习动机与兴趣、对学习的认识与态度等情况,即可更为合理的开展“支架式阅读”教学。在具体教学中,应结合年段特点、认知水平,合理选择、运用、提供支架。基于小学生特有的年龄段特点,语文“支架式阅读”教学应尽量采用工具支架和图表支架,以此通过直观的概念替换抽象的概念,提高教学有效性。以图表支架的应用为例,其能够通过可视化的填空、表格、图形、图画、连线等形式转换抽象的概念,学生可由此更快的理解和完成学习目标。在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中,文中的圆明园距离学生生活较远,但文章所配的插图十分吸引人,基于插图中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及文章内容,教师即可采用图表支架带领学生梳理文章中的地点、事件等要素,适时板书,以此建构学生理解课文的框架,插图和板书由此可称为学生理解文章的支架。通过对文章的更形象、直观感知,学生可更深入了解圆明园,并加深自身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基于学生认知水平,教师可合理运用知识支架,以此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供概念上的固定点满足新经验的学习需要,新旧知识的可辨性增加可较好启发学生建构文意。知识支架的运用要求教师在教学前呈现一些知识,以此在即将学习的知识和学生已知的知识间架设一道桥梁。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红楼春趣》教学为例,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可通过猜谜导入,可选用谜语“像飞鸟,像蝴蝶,乘风伴云天上飘,一根线儿拴在身,风儿一停向下掉”,以此通过谜底“风筝”导入课程,随后可采用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中的《春居》一诗,勾起学生以往的学习记忆,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描绘的情境之中通过谜语和《春居》一诗,教师可在无形中搭建关于风筝、春天的知识支架,学生可由此初步了解教学主题、复习以往学习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新旧知识间联系的搭建也能够顺利实现。

二、基于教学内容匹配支架

基于教学内容的语文“支架式阅读”教学需结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认识到阅读属于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由此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即可保证学生享受审美乐趣、获得思想启迪、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理解、感受、评价、欣赏的能力上。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基于偏知识类、偏情感类的教学内容针对性开展“支架式阅读”教学。对于偏知识类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特点,应设法将抽象的概念变转变为便于学生理解的内容,同时积极结合学生已有经验。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自相矛盾》为例,文中的“矛”“盾”大量出现,部分学生可能无法较好从中深入理解课文,教学可能面临阻碍。因此,教师可通过搭建图表支架或工具支架,引导学生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识描述“矛”“盾”,部分学生基于游戏、课外阅读、影视动画等经验进行的描述可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教师可随后展示清晰的图片并进行讲解,这一讲解过程同样可引用游戏、课外阅读、影视动画等内容,此时学生即可产生较为直观的感知。进一步提供知识支架,教师即可基于“矛”“盾”引出课文的主旨,加深学生对“矛盾”一词的理解,学生可由此产生理性与感性的认知,更为深化的理解文章。

基于偏情感类的教学内容,“支架式阅读”教学需基于课本吸引学生注意,以此通过主动思维和情感活动,加强学生对文章的体验和理解,并保证其能够产生思考和感悟,由此熏陶学生情感,即可保证学生能够享受审美乐趣,并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启迪。以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为例,文章感叹时间匆匆流逝,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理解光阴匆匆存在一定困难,但通过教师的引导,即可辅助学生深入认识光阴的流逝,学生可由此发现文章中有价值的元素,即“时光一去不复返”。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音乐、图片等渲染气氛,并辅以多种方式的动情朗读,以此搭建情境支架,引导学生做到以读促情、以读促悟。教学过程不应过分执着于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而是需要基于创设的情境,启发诱导学生的思维,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知强化、情感体验的增加也可同时实现。

三、基于教师特点设计支架

小学高年级“支架式阅读”教学还应结合教师特点,包括教师的教学风格、个性特点、教学理念,以此做到教学过程中的扬长避短。如教师善于课堂管理,语文教学过程中可多使用榜样支架。如教师善于表达,则应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沟通。如教师偏理性思维且逻辑思维能力较强,语文教学则可多使用方法支架和范例支架。如教师偏感性思维且注重人文情怀,教学则应积极应用情境支架,

以善于表达的教师为例,其在小学高年级“支架式阅读”教学中往往积极采用问题支架,以此加强师生间交流。以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的第一课时教学为例,在学习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为保证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理解各段落的意义及关联,明确文章的重点学习部分,便可以针对性设立一系列问题支架,如引导学生思考歌曲《绣红旗》歌词中“今天终于盼到你”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看到“开国大典”四个字的感受、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开国大典令人激动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开国大典的盛大之处。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仅设计四个问题,但深入分析问题可以发现,问题的设计存在层层紧扣、息息相关特点,通过采用问题支架,学生可逐步加深对文章及“开国大典”的理解,文字也会形成清晰的脉络,更便于学生学习。基于问题支架,学生可逐步学会理清课文结构的方法,并更好学生后续内容,深入认识开国大典及新中国成立。通过搭建问题支架,螺旋呈现的多个相连问题还能够保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拥有清晰的思路,并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组织,学生的学习难度降低、学习空间拓宽、学习自主性和情趣激发、学习效率提高、学习经历丰富、课堂增值也能够由此实现。

综上所述,“支架式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较好服务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为更好发挥“支架式阅读”教学优势,“支架式阅读”教学在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创设情景方面的应用也需要得到重视,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提升可由此获得更为有力支持。

本文系徐州市2019年度立项课题《小学高年级语文实施“支架式阅读”的策略研究》(编号:G190803)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中心小学 (221115)

猜你喜欢
开国大典支架文章
作战时间横跨开国大典的是哪一次战役?
10月历史大事记
心脏支架有寿命吗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提供教学支架,突破教学难点
iBed Tablet Stand平板支架
用“四步叩问法”突破共点力平衡中的支架问题
陈氏父子的上海往事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