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阅读为学生语文学科素养成长助力

2020-09-06 13:33凌菊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白鹭读后感深度

凌菊

所谓深阅读,是指深度阅读,是对内容理解、关联分析的全新阅读行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更多深度阅读的机会,在深度阅读探析中形成阅读认知基础。教师适时布设思考问题、强化情感诵读、传授整合技巧、创新训练形式,都能够为学生提供深度阅读动机,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促进学生文本阅读认知构建。

一、布设思考问题,创设深阅读情境

深度阅读需要深入思考,教师要及时为学生布设一些阅读问题,利用问题展开教学调度,让学生自然进入思考环节,对文本内容进行整合、分析、归结,并在关联性思考中建立文本认知基础。学生阅读学习需要良好的环境,教师在教学引导时,需要建立情境创设意识,利用多种媒体手段,投放图片、视频、动画等信息,都能够帮助学生进入思考环节。

学生阅读基础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在阅读问题设计时,可以采用折中的策略,给学生更多选择权利,这样能够有效提升问题调度作用。如教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课文中有一句话: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教师围绕这句话设置阅读问题:我们对诗歌的研究不深,但作者将白鹭比喻成精巧的诗,还是给我们带来更多的遐想,你会如何理解这句话呢?再如,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这是对白鹭身段的描写,虽然带有夸张意味,但表达倾向性是比较突出的,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设计呢?……学生根据教师问题调度展开深入思考,课堂学习气氛浓重起来。课堂发言时,很多学生都能够给出比较深刻的理解。有学生认为,白鹭是一首诗,写出白鹭的精巧、高洁、优雅、纯真、灵动等属性特征。也有学生对白鹭身段的描写展开深度解析,从对比角度进行操作,表达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教师为学生布设思考问题,而且给出了更多铺垫和提示,目的是让更多学生都能够获得一些启迪,顺利进入到文本阅读核心,通过深入思考和多元互动,自然建立阅读共识。教师在问题设计时做出别样设计,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动力支持,确保深入阅读顺利展开。

二、强化情感诵读,引发深阅读思维

情感诵读是典型阅读训练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心理触动,学生调动情感展开诵读学习,需要形成更多情感共鸣,也能够促使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核心,在多元思维对接中建立阅读认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是对情感诵读作用的最有效解读。如果有需要,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课堂演绎活动,让学生在进入角色之中感受文本内涵。

在教学《桂花雨》这篇课文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乡思方面的歌曲,将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之中。为给学生以更深刻的心理触动,教师为学生做现场示范诵读,并设计了音乐背景,渲染了一种特殊的氛围。学生跟随教师展开仿读,很快就受到一些触动,情绪被逐渐调动起来。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诵读比赛任务:先进行诵读训练,准备参与诵读比赛,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选拔操作,然后参与班级总决赛。诵读时要注意体现技巧方法运用,先确定情感基调,然后在语气、语调、语速方面进行控制,注意体现情感的赋予,形成更多情感共鸣。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展开对应学习和交流,课堂学习进入良性互动阶段。

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诵读训练环节,特别是诵读比赛设计,为学生提供深度感知文本的机会。学生在对文本进行深入研讨之后,才能形成更真切诵读体验。诵读是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唯有达成共识,才能建立共性认知。学生诵读体验呈现个性化特征,教师针对学生实际需要作出学法指导,可以让更多学生都能够获得学习成长。

三、传授整合技巧,提升深阅读品质

深度阅读有多种方法途径,教师要为学生做出具体的规划,让学生能够建立明晰的操作思路。语言鉴赏、质疑阅读、课堂辩论、读写结合、信息搜集、对比阅读等,都属于深度阅读范畴,教师要为学生做出具体规划,给学生提供更多深入阅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多重思考体验中形成学科认知能力。教无定法,这阅读学习也是如此,教师不能给学生提供“万能学法”,但鼓励学生自行探索阅读学法,无疑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

如教学《落花生》,教师先与学生一起阅读文本内容,对文本折射的道理进行启迪和引导,然后要求学生展开质疑性阅读,提出个性阅读问题:这篇散文,通过记叙一件小事,却引发了生活思考,这是典型的以小见大的写法。在具体阅读时,你有哪些疑问呢?如果用质疑方式展开阅读鉴赏,你会设计哪些有价值的质疑问题呢?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为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开始阅读文本内容,查阅相关教辅材料,展开互动交流,问题不断涌现。“落花生虽然生长在土里,没有华丽的外表,但却是极好的东西,给人们带来丰富的营养。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作者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展开设计呢?”“利用一种植物来折射一种道理,作者设计更为精巧,我们如何借鉴这样的写法?”

教师为学生布设质疑学习任务,而且给出更多学法提示,让学生顺利进入深度阅读思考之中。让学生设计有价值的质疑问题,对学生是一种考验,教师这样的教学设计带有激励性,其调度作用更为鲜明。深度阅读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需要学习主体启动学习思维参与到深入学习活动之中。

四、创新训练形式,构建深阅读认知

课内课文对比阅读、课外搜集阅读信息、课外制作电子作业、撰写观察日记、创编课本剧等,都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更丰富认知体验,教师精选训练形式,做出具体任务布设,传授训练方法,给学生深度阅读学习提供更多助力支持。

教师创新阅读训练设计,不能只是针对训练形式,而是要从更多角度展开思考。如教学《珍珠鸟》,教师为学生带来的训练设计是:结合文本阅读,说说阅读感受,写一篇读后感,要求针对文本某一个点展开论述,要体现鲜明的观點。学生大多没有写过读后感,对其操作模式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教师先为学生展示一些读后感范例,要求学生从人类和动物和谐相处角度展开思考,写出健康大自然的主题。学生开始针对性阅读,对相关主题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快速进入读写状态。在课堂展示阶段,很多学生的读后感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准。

教师为学生设定了读后感训练任务,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学生从读后感操作形式和规律等角度展开学习和探究,很快就能够进入学习实践之中,由此形成的训练认知会更为丰富而深刻。一个简单的读后感,给学生带来丰富学习体验,这无疑是深度阅读学习的重要训练选择。

深度阅读为语文阅读教学带来更多成长动力,教师要在方法运用上有更多创意设计。精选阅读问题、创新诵读学习、传授整合技巧、升级训练设计,都能够为学生提供难得阅读认知成长契机,教师要做好教学调查,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启迪,以有效提升其阅读认知水平,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实验小学(2321116)

猜你喜欢
白鹭读后感深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如何写读后感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读后感”等十七则
《大闹天宫》读后感
找不同
简笔画白鹭
吃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