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行》《短歌行》释义

2020-09-06 09:13张亚丽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4期
关键词:短歌行

摘  要:诗歌艺术可以让我们获得美得享受和意境,也可以让我们体会到美的情趣。对诗歌进行赏读并赋予自己的理解是对古代文化财富最大的认可。笔者就乐府诗歌《长歌行》和曹操的《短歌行》从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两方面进行理解阐述,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鍵词:《长歌行》;《短歌行》;乐府诗歌

作者简介:张亚丽(1971.4-),女,汉,河南省新乡温县人,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文。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4-0-03

引言:

诗歌的价值在于其中蕴含的丰富道理或作者的真情实感,诗歌的特色在于很多作品并不是直接抒情达意,而是借助某些自然事物传情达意,符合我们传统文化提倡的含蓄隐晦的风格。无论是《长歌行》还是《短歌行》都是借助自然事物抒发自己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成为流传至今的优秀诗歌。

一.《长歌行》和《短歌行》简介

《长歌行》是《乐府诗集》中的一首诗歌,《乐府诗集》是宋朝的郭茂倩先生编的一部诗总集,全书一共有12类100多卷。乐府是一个由秦代开始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在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发展昌盛。乐府诗主要是“乐府”机构从民间搜集的大量诗歌作品,随着乐府诗的系统化发展,乐府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体裁,内容丰富充实,题材设计生活的方方面面,非常广泛。而“长歌行”即汉乐府曲题。《长歌行》是“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歌行体。《长歌行》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它从“园中葵”这种植物谈起,使用了“赋比兴”的手法,用“园中葵”“朝露”“阳春”等来比喻青春年少,又写到害怕秋天“焜黄华叶衰”,比喻人们都害怕老去。而最后一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点出本诗的主旨,年轻的时候不努力,老了的时候白白伤悲来揭示文章内涵,我们要在年轻的时候努力成就事业,老了就做什么都于事无补了。这是人生发展的哲学,也是勤劳致富的真实体现。

《短歌行》是文学家也是政治家——曹操所写的诗歌。对于这首诗歌的写作时间是存在争议的,一种认为是在赤壁大战之前,即建安十三年208年,这是我国大文豪苏轼的看法,它的理论依据为《三国演义》中提到曹操曾在赤壁大战前吟诵《对酒当歌》,就是这首诗歌,第二种事张可礼的《三曹年谱》中提到“抒发廷揽人才之激切愿望,盖与《求贤令》作于同时”。

其写作背景为作者作为魏国的统治者,也是三国中的重要人物,他为了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大力打击世袭豪族势力,开始求贤若渴,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贤勿拘品行令》等,而《短歌行》就是其中的一首挖掘人才的诗歌。爱诗歌含有丰富的情感,尤其是抒情,所以此诗歌有较强的感染力,使他的主张可以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配合其政策的落实。

二.《长歌行》的写作特色分析

《长歌行》是古代诗歌中的一首名作,诗歌中运用了一系列的比喻来说明我们应该珍惜年轻时的大好时间,尽早努力,为自己的人生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诗歌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菜园里的葵花上还有很多露珠摇摇欲坠,一副刚睡醒的模样。世界万物都在这个春天受到大自然雨水的恩惠,喝饱了水,散发着生机。而太阳从东方缓缓升起时,露珠就都被晒干了,葵花在舒服地洗着阳光浴。但是,秋天一到,它们就开始凋零,失去了春天时的光泽与生机,枯黄衰落,这是万物有兴到衰的变化过程,无论是人还是事物都逃离不了这个法则。人也要经历一个从少年到老年的时期,小时候不懂事,在父母、老师和社会的哺育中茁壮成长,就像“阳春布德泽”的春天;中年时期开始独立生活,独立工作,发光发热,这是一生的鼎盛时期,到了老年时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开始走下坡路,很多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就像秋天的葵花凋零枯萎。而时间就像一路向东的河水,不断流淌,永不停止,也不会倒流。时间也是如此,不断地前进,谁也无法回到过去,当老年时期后悔年轻时期不努力不作为,已经于事无补了。用这种方法劝诫青少年要珍惜大好时光

诗歌的创作注重含蓄和凝练,诗人情感的表达往往不是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强硬的灌输,而是借景抒情,咏物言志。在诗歌中,写的“景”和“物”就是客观世界中的“象”,所抒发的“情”和“志”就是作者主观中的“意”,合起来就是我们常说的“意象”。“意象”就是创作主体由客观事物产生的情感活动赋予大艺术影像。意象既是我们赏析一篇诗歌的重点,也是创作者现实生活的真实这招,还体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当时的心境、想法。比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从诗歌中的“晓风残月”“杨柳”体现出作者对恋人的思念之情。“杨柳”就是“物”和“景”,思念之情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情”,即“意”。换句话说,意象不是本就有的,而是经过诗人情感的赋予,普普通通的事物才有了灵魂,才能成为意象。诗人创作需要三样东西,即突然降临的灵感、对生命的感知和丰富的经验,这三者相互融合才能形成令人赞叹不已的意象,才能呈现出超出常人创作的诗歌。而《长歌行》就是在作者常年看见植物四季循环往复的变化和河水流动的社会经验上,将其与人生感悟相结合引发的思考。

不同的诗人的语言风格大不相同,即使是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都可能会随着境遇呈现不同的语言风格。比如: 杜甫在战乱时期写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名句,语言沉重浓郁,表现出厚实的历史意识,而在《闻军官收河南河北》中写出“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名句,语言轻快,可以看出作者在听到朝廷收复河南河北后的欣喜若狂。对语言风格进行鉴赏,其实也是对诗歌语言的色彩、情趣、境界和格调进行赏析。《长歌行》的语言平时质朴、朴素自然,用“园中葵”“阳春”等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没有任何修饰,很容易让读者理解其意境。语言平淡无奇,不追求华丽的词藻,但平淡中又蕴含着珍惜时间的深意。自然界中的世界万物都是循环往复的,比如:春夏秋冬,每年都在重复着。人的生老病死本也使循环往复的过程,但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年轻时候努力学习和工作,老年之际才能享受前半生苦难带来的福气,这是作者想要告诉人们的道理。

三.《短歌行》的写作特色分析

《短歌行》的作者为曹操,他从小生活在宦官之家,他祖父是宦官曹腾,他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的重要人物之一,是汉代相国曹参的后人。曹操从小对政治耳濡目染,而且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所以政治才能突出。在东汉末年政治动乱的年代,其政治才能日益凸显,她严格打击贪官的腐败行为,办事公正严明,在战争不断、割据势力猖獗的社会背景下,乐府诗从以叙事为主改为抒发个人情感为主,以曹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就是在这时期产生的文学流派,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而《短歌行》就是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的乐府的重要代表作。

《短歌行》主要有四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其特殊的含义,这四个章节层层递进共同向世人展现出曹操的雄心壮志和渴望重用广大人才的强烈愿望。这首诗歌的首句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体现了作者在感叹人生苦短,我们可以想象诗人在一边喝酒一边歌唱的凄凉画面。作者用“露水”来比喻短暂的人生,消失速度很快,是我们追也追不上的距离。与作者的人生经历相结合,作者在感慨自己年近半百,祖国的统一大业还没有实现,这是诗人想要招揽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写出了诗人在听到远处的歌声后,想到了自己现在不堪的现状,悲伤之情油然而生,而未来还不在预料之中,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诗人内心的忧虑更加浓重。那么什么可以排解内心的忧伤呢,只有“杜康”,“杜康”是“酒”的别称,意思也就是说只有酒可以排解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彷徨之情。开头前几句在讲述作者非常烦闷,烦闷什么呢?烦闷没有大量的“贤才”来和他合作,共谋天下事。这是曹操早年的一个困惑,也是再向贤能人才发出橄榄枝,同时,作者也在提醒广大贤能之人,他们就像朝露,只有一瞬间可以吸取精华。激励他们赶紧为国家效力,为自己效力,从而帮助自己一统天下。

诗歌的第二章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其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出自《诗经》,原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向往,在《短歌行》这首诗歌中表达的则是曹操对贤能人才的渴望,他们对于诗人来说也是日思夜想的“爱人”。只有这些人才全都聚集在诗人身边,诗人才能安心入睡,专心谋划天下大事。从这几句话中我们不难感受到诗人在获得人才后是多么高兴。诗歌的第三章节为“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明月高高在上,如何可以得到得不到贤才作者忧心忡忡,我内心的忧愤突然涌上心头,久久不能断绝。我仿佛看到远方的宾客走在田间小路上,一个个前来探望我。酒过三巡后大家争着诉说往日的情谊。这个章节作者将人才比作天上的月亮,突出了人才可遇不可得的情况。后两句幻想很多朋友聚在一起饮酒畅谈,说起过去的恩情。这句话从现实与幻想两个角度表达了作者急于得到人才的心情。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为“感组哀乐,缘事可发”。即乐府诗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快乐与悲哀,源于具体事物引发的万千感慨。墨格尔曾经说过:艺术的形式是诉诸感觉器官的形象。艺术形式离不开“形象”充当中介来表达。诗歌的第四章节主要描绘了在月明星稀得夜晚,一群乌鹊绕树三圈却没有它们的一席休息之地。高山不辞土石才能成就山的巍峨高法,大海不放弃任何一个涓涓细流才能成就自己的壮阔宽广。我想像周公一样礼贤下士,希望天下的青年才俊能够真心归顺我。在这一章节用高山、大海比喻自己成就事业就要聚集天下英才为自己所用,才能成就大业。最后一句将自己比作周公,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表达自己愿意礼贤下士得到人才。这首诗歌的主题明确,通过运用比喻、用典等手法感叹时光飞逝,引出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对人才的渴望。其次,本诗采用了《诗经》擅用的四言句式,庄重典雅,语言质朴,节奏感鲜明。“一个愁”字既写出了人们对自然循环法则的无可奈何和遗憾,但又通过时间的更替想到海水的“一去不复返”。

四.《长歌行》和《短歌行》的区别

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短歌行》有128个字,而《长歌行》只有50个字,大部分喷就会有一个疑惑:《长歌行》还没有《短歌行》的篇幅长。其实,《长歌行》中的“长”和《短歌行》中的“短”并不是指篇幅的长短,而是指歌声的长短。乐府诗产生于汉代,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确实可以歌唱的。而歌声的长短和表达的情感密切相关,长歌比较悠长婉转,比较适合温柔含蓄情的表达,《长歌行》就是从春天美好的景物和秋天的枯黄凋零联想到人生哲理,用自然万物的变化表达光阴似箭,一去不复返的哲理,从而告诫人们珍惜时间,这首诗歌中蕴含的感情较为含蓄婉转,歌声悠长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曹操的《短歌行》种流露出詩人伟大的政治抱负和求贤若渴的豪情壮志,情感高昂雄健,演唱时歌声短而急促更能够表达出作者内心的豪情万丈和英雄气概,更能够感染读者体会诗人内心的激情澎湃,引起有识之士的共鸣,发挥自己的政治才能为自己效劳。

这两首诗歌之间不只有不同点,还有相同点,“歌行”就是这两首诗歌的共同点。在古代,“歌”更加强调感情的抒发,“行”更加注重文思的流畅,“歌行”既可以单独陈列,也可以并称,并称的意思则为既能放情而歌,还可以行云流水。而这两首诗歌都具备了这两个特点,篇幅不限,句式不定,形式自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达到了抒情达意的目的。

五.小结

总而言之,《长歌行》和《短歌行》具有一定的相同点,也具有一定的不同点,对于这两手诗歌的释义见仁见智,每个人看法都有所不同。但每一首诗歌都是作者情感的表情,文学素养的重要体现,是先人留给我们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细细品味,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人生的启示。

参考文献:

[1]陈晓宇.《长歌行》《短歌行》释义.青年文学家.2020年12期.

[2]吴庆业.《短歌行》解读新视角.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年Z1期.

[3]梁镇源.国学天地·古代文学题材之乐府诗《长歌行》阅读赏析.读与写(高中版).2007年08期.

摘  要:诗歌艺术可以让我们获得美得享受和意境,也可以让我们体会到美的情趣。对诗歌进行赏读并赋予自己的理解是对古代文化财富最大的认可。笔者就乐府诗歌《长歌行》和曹操的《短歌行》从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两方面进行理解阐述,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长歌行》;《短歌行》;乐府诗歌

作者简介:张亚丽(1971.4-),女,汉,河南省新乡温县人,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文。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4-0-03

引言:

诗歌的价值在于其中蕴含的丰富道理或作者的真情实感,诗歌的特色在于很多作品并不是直接抒情达意,而是借助某些自然事物传情达意,符合我们传统文化提倡的含蓄隐晦的风格。无论是《长歌行》还是《短歌行》都是借助自然事物抒发自己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成为流传至今的优秀诗歌。

一.《长歌行》和《短歌行》简介

《长歌行》是《乐府诗集》中的一首诗歌,《乐府诗集》是宋朝的郭茂倩先生编的一部诗总集,全书一共有12类100多卷。乐府是一个由秦代开始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在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发展昌盛。乐府诗主要是“乐府”机构从民间搜集的大量诗歌作品,随着乐府诗的系统化发展,乐府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体裁,内容丰富充实,题材设计生活的方方面面,非常广泛。而“长歌行”即汉乐府曲题。《长歌行》是“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歌行体。《长歌行》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它从“园中葵”这种植物谈起,使用了“赋比兴”的手法,用“园中葵”“朝露”“阳春”等来比喻青春年少,又写到害怕秋天“焜黄华叶衰”,比喻人们都害怕老去。而最后一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点出本诗的主旨,年轻的时候不努力,老了的时候白白伤悲来揭示文章内涵,我们要在年轻的时候努力成就事业,老了就做什么都于事无补了。这是人生发展的哲学,也是勤劳致富的真实体现。

《短歌行》是文学家也是政治家——曹操所写的诗歌。对于这首诗歌的写作时间是存在争议的,一种认为是在赤壁大战之前,即建安十三年208年,这是我国大文豪苏轼的看法,它的理论依据为《三国演义》中提到曹操曾在赤壁大战前吟诵《对酒当歌》,就是这首诗歌,第二种事张可礼的《三曹年谱》中提到“抒发廷揽人才之激切愿望,盖与《求贤令》作于同时”。

其写作背景为作者作为魏国的统治者,也是三国中的重要人物,他为了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大力打击世袭豪族势力,开始求贤若渴,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贤勿拘品行令》等,而《短歌行》就是其中的一首挖掘人才的诗歌。爱诗歌含有丰富的情感,尤其是抒情,所以此诗歌有较强的感染力,使他的主张可以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配合其政策的落实。

二.《长歌行》的写作特色分析

《长歌行》是古代诗歌中的一首名作,诗歌中运用了一系列的比喻来说明我们应该珍惜年轻时的大好时间,尽早努力,为自己的人生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诗歌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菜园里的葵花上还有很多露珠摇摇欲坠,一副刚睡醒的模样。世界万物都在这个春天受到大自然雨水的恩惠,喝饱了水,散发着生机。而太阳从东方缓缓升起时,露珠就都被晒干了,葵花在舒服地洗着阳光浴。但是,秋天一到,它们就开始凋零,失去了春天时的光泽与生机,枯黄衰落,这是万物有兴到衰的变化过程,无论是人还是事物都逃离不了这个法则。人也要经历一个从少年到老年的时期,小时候不懂事,在父母、老师和社会的哺育中茁壮成长,就像“阳春布德泽”的春天;中年时期开始独立生活,独立工作,发光发热,这是一生的鼎盛时期,到了老年时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开始走下坡路,很多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就像秋天的葵花凋零枯萎。而時间就像一路向东的河水,不断流淌,永不停止,也不会倒流。时间也是如此,不断地前进,谁也无法回到过去,当老年时期后悔年轻时期不努力不作为,已经于事无补了。用这种方法劝诫青少年要珍惜大好时光

诗歌的创作注重含蓄和凝练,诗人情感的表达往往不是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强硬的灌输,而是借景抒情,咏物言志。在诗歌中,写的“景”和“物”就是客观世界中的“象”,所抒发的“情”和“志”就是作者主观中的“意”,合起来就是我们常说的“意象”。“意象”就是创作主体由客观事物产生的情感活动赋予大艺术影像。意象既是我们赏析一篇诗歌的重点,也是创作者现实生活的真实这招,还体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当时的心境、想法。比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从诗歌中的“晓风残月”“杨柳”体现出作者对恋人的思念之情。“杨柳”就是“物”和“景”,思念之情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情”,即“意”。换句话说,意象不是本就有的,而是经过诗人情感的赋予,普普通通的事物才有了灵魂,才能成为意象。诗人创作需要三样东西,即突然降临的灵感、对生命的感知和丰富的经验,这三者相互融合才能形成令人赞叹不已的意象,才能呈现出超出常人创作的诗歌。而《长歌行》就是在作者常年看见植物四季循环往复的变化和河水流动的社会经验上,将其与人生感悟相结合引发的思考。

不同的诗人的语言风格大不相同,即使是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都可能会随着境遇呈现不同的语言风格。比如: 杜甫在战乱时期写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名句,语言沉重浓郁,表现出厚实的历史意识,而在《闻军官收河南河北》中写出“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名句,语言轻快,可以看出作者在听到朝廷收复河南河北后的欣喜若狂。对语言风格进行鉴赏,其实也是对诗歌语言的色彩、情趣、境界和格调进行赏析。《长歌行》的语言平时质朴、朴素自然,用“园中葵”“阳春”等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没有任何修饰,很容易让读者理解其意境。语言平淡无奇,不追求华丽的词藻,但平淡中又蕴含着珍惜时间的深意。自然界中的世界万物都是循环往复的,比如:春夏秋冬,每年都在重复着。人的生老病死本也使循环往复的过程,但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年轻时候努力学习和工作,老年之际才能享受前半生苦难带来的福气,这是作者想要告诉人们的道理。

三.《短歌行》的写作特色分析

《短歌行》的作者为曹操,他从小生活在宦官之家,他祖父是宦官曹腾,他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的重要人物之一,是汉代相国曹参的后人。曹操从小对政治耳濡目染,而且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所以政治才能突出。在东汉末年政治动乱的年代,其政治才能日益凸显,她严格打击贪官的腐败行为,办事公正严明,在战争不断、割据势力猖獗的社会背景下,乐府诗从以叙事为主改为抒发个人情感为主,以曹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就是在这时期产生的文学流派,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而《短歌行》就是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的乐府的重要代表作。

《短歌行》主要有四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其特殊的含义,这四个章节层层递进共同向世人展现出曹操的雄心壮志和渴望重用广大人才的强烈愿望。这首诗歌的首句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体现了作者在感叹人生苦短,我们可以想象诗人在一边喝酒一边歌唱的凄凉画面。作者用“露水”来比喻短暂的人生,消失速度很快,是我们追也追不上的距离。与作者的人生经历相结合,作者在感慨自己年近半百,祖国的统一大业还没有实现,这是诗人想要招揽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写出了诗人在听到远处的歌声后,想到了自己现在不堪的现状,悲伤之情油然而生,而未来还不在预料之中,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诗人内心的忧虑更加浓重。那么什么可以排解内心的忧伤呢,只有“杜康”,“杜康”是“酒”的别称,意思也就是说只有酒可以排解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彷徨之情。开头前几句在讲述作者非常烦闷,烦闷什么呢?烦闷没有大量的“贤才”来和他合作,共谋天下事。这是曹操早年的一个困惑,也是再向贤能人才发出橄榄枝,同时,作者也在提醒广大贤能之人,他们就像朝露,只有一瞬间可以吸取精华。激励他们赶紧为国家效力,为自己效力,从而帮助自己一统天下。

诗歌的第二章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其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出自《诗经》,原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向往,在《短歌行》这首诗歌中表达的则是曹操对贤能人才的渴望,他们对于诗人来说也是日思夜想的“爱人”。只有这些人才全都聚集在诗人身边,诗人才能安心入睡,专心谋划天下大事。从这几句话中我们不难感受到诗人在获得人才后是多么高兴。诗歌的第三章节为“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明月高高在上,如何可以得到得不到贤才作者忧心忡忡,我内心的忧愤突然涌上心头,久久不能断绝。我仿佛看到远方的宾客走在田间小路上,一个个前来探望我。酒过三巡后大家争着诉说往日的情谊。这个章节作者将人才比作天上的月亮,突出了人才可遇不可得的情况。后两句幻想很多朋友聚在一起饮酒畅谈,说起过去的恩情。这句话从现实与幻想两个角度表达了作者急于得到人才的心情。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为“感组哀乐,缘事可发”。即乐府诗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快乐与悲哀,源于具体事物引发的万千感慨。墨格尔曾经说过:艺术的形式是诉诸感觉器官的形象。艺术形式离不开“形象”充当中介来表达。诗歌的第四章节主要描绘了在月明星稀得夜晚,一群乌鹊绕树三圈却没有它们的一席休息之地。高山不辞土石才能成就山的巍峨高法,大海不放弃任何一个涓涓细流才能成就自己的壮阔宽广。我想像周公一样礼贤下士,希望天下的青年才俊能够真心归顺我。在这一章节用高山、大海比喻自己成就事业就要聚集天下英才为自己所用,才能成就大业。最后一句将自己比作周公,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表达自己愿意礼贤下士得到人才。这首诗歌的主题明确,通过运用比喻、用典等手法感叹时光飞逝,引出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对人才的渴望。其次,本诗采用了《诗经》擅用的四言句式,庄重典雅,语言质朴,節奏感鲜明。“一个愁”字既写出了人们对自然循环法则的无可奈何和遗憾,但又通过时间的更替想到海水的“一去不复返”。

四.《长歌行》和《短歌行》的区别

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短歌行》有128个字,而《长歌行》只有50个字,大部分喷就会有一个疑惑:《长歌行》还没有《短歌行》的篇幅长。其实,《长歌行》中的“长”和《短歌行》中的“短”并不是指篇幅的长短,而是指歌声的长短。乐府诗产生于汉代,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确实可以歌唱的。而歌声的长短和表达的情感密切相关,长歌比较悠长婉转,比较适合温柔含蓄情的表达,《长歌行》就是从春天美好的景物和秋天的枯黄凋零联想到人生哲理,用自然万物的变化表达光阴似箭,一去不复返的哲理,从而告诫人们珍惜时间,这首诗歌中蕴含的感情较为含蓄婉转,歌声悠长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曹操的《短歌行》种流露出诗人伟大的政治抱负和求贤若渴的豪情壮志,情感高昂雄健,演唱时歌声短而急促更能够表达出作者内心的豪情万丈和英雄气概,更能够感染读者体会诗人内心的激情澎湃,引起有识之士的共鸣,发挥自己的政治才能为自己效劳。

这两首诗歌之间不只有不同点,还有相同点,“歌行”就是这两首诗歌的共同点。在古代,“歌”更加强调感情的抒发,“行”更加注重文思的流畅,“歌行”既可以单独陈列,也可以并称,并称的意思则为既能放情而歌,还可以行云流水。而这两首诗歌都具备了这两个特点,篇幅不限,句式不定,形式自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达到了抒情达意的目的。

五.小结

总而言之,《长歌行》和《短歌行》具有一定的相同点,也具有一定的不同点,对于这两手诗歌的释义见仁见智,每个人看法都有所不同。但每一首诗歌都是作者情感的表情,文学素养的重要体现,是先人留给我们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细细品味,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人生的启示。

参考文献:

[1]陈晓宇.《长歌行》《短歌行》释义.青年文学家.2020年12期.

[2]吴庆业.《短歌行》解读新视角.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年Z1期.

[3]梁镇源.国学天地·古代文学题材之乐府诗《长歌行》阅读赏析.读与写(高中版).2007年08期.

猜你喜欢
短歌行
短歌行
短歌行(组诗)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对比阅读
天下英才,尽入彀中——评《短歌行》中典故的运用
语文教学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应用
以古诗教学为例谈“少教多学”
《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之解疑答惑
由《短歌行》看孟德求贤
以《短歌行》为例浅谈曹操对四言诗的继承和创新
《短歌行》涵咏品赏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