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切献给党》与红色经典出版潮流

2020-09-07 10:30王学良
新阅读 2020年9期
关键词:献给党革命红色

文/ 王学良

1949 年10 月1 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自己的新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的国家,新的人民,需要新的文化、新的表达。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神情喜悦,欢呼呐喊。但中国人民的奋斗史,如何书写,中国的未来,怎么描绘,当家做主的工农,怎样刻画,等等,这些是当时面临的重要文化和文学问题。社会主义新中国需要自己的作家,需要自己的文学,它在思想、艺术和文化上都将具有不同以往的新特点和新精神。新的历史开始了。

吴运铎,中国的第一代工人作家,他生于旧社会,是一个煤矿工人。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接受了党的教育,参加了革命部队,和同志们一起,刻苦钻研,研制武器,建立兵工厂。他一再冒着生命危险,突击紧急任务,三次负伤。他始终以坚强的意志和对革命的无限忠诚来战胜死亡的威胁。当他躺在病床上的时候,还在紧张地学习,坚持写作和科学实验,充满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1951 年9 月30 日,吴运铎作为特邀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在当天晚宴上,周恩来总理握着吴运铎的手说:“你就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2009 年,吴运铎当选“100 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953 年初,吴运铎在北京俄专二部学俄文,准备出国去苏联学习。工人出版社编辑何家栋就利用中午间隙,到北京俄专二部操场球架下等他。每天下课见面后,吴运铎口述,何家栋记录,再回去整理。几个月后,书稿完成。作品命名为“把一切献给党”,呼唤出时代的最强音,直抵读者的心灵,画家罗工柳、尚沪生、王式廓等为该书做插图。该书出版后,石破天惊,洛阳纸贵,发行了数百万册。一时间,吴运铎成为当时人们的偶像,他的英雄事迹和高尚精神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支柱。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把一切献给党》成功打响了红色经典出版的第一枪。随后,红色经典作品的出版波涛汹涌,有中国青年出版社的“三红一创”(即《红岩》《红日》《红旗谱》和《创业史》),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青山保林”(即《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还有“三花一铁,新敌艳野”(“三花一铁”即《苦菜花》《迎春花》《朝阳花》《铁道游击队》,“新敌艳野”即《新儿女英雄传》《敌后武工队》《艳阳天》《野火春风斗古城》)。2009 年,中国出版传媒商报选出新中国成立60 年最具影响力的600 本书,在红色经典分类里,赫然列有30 多部图书。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农村改革、社会主义建设等历史变革中英勇无畏、奋发向上的革命精神,塑造了一大批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的人物形象。

吴运铎在《把一切献给党》中写道:“我们要永远记住毛主席的教导,做一个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把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智慧、我们的生命、我们的一切,都交给祖国、交给人民、交给党吧!从人民和党那里,我们将获得无穷的力量,去移山倒海,开发矿藏,修建水闸,征服沙漠,把我们祖国建设成美丽的花园。”这几乎就是吴运铎一生的真实写照。他忘我地工作学习,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在他的思想里,党和人民是统一的,为党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工人出版社除了出版《把一切献给党》外,还有《我的一家》《赵一曼》《方志敏战斗的一生》《包身工》《狱中纪实》《不死的王孝和》《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记毛主席在陕北战争中》等革命历史回忆录系列作品,这些图书汇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红色经典出版潮流,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猜你喜欢
献给党革命红色
织幅壮锦献给党
红色是什么
一曲歌儿献给党
赞歌献给党
红色在哪里?
中国的出行革命
赢来安宁献给党
追忆红色浪漫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