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对慢性肌骨疼痛的疗效观察

2020-09-08 03:47徐正涛王幼平钟德琴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0年16期
关键词:肌骨皮质激素研究组

徐正涛 王幼平 钟德琴(通讯作者)

(1 十堰市郧西县人民医院 湖北 十堰 442600)

(2 郧西县妇幼保健院 湖北 十堰 442600)

疼痛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症状,是机体对潜在损伤和损伤组织所引起的不愉快的一种感觉和情绪体验,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认知和生理活动。若疼痛持续存在,疼痛程度为中度或重度,特定情况下无法缓解,可能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改变,则为慢性疼痛[1]。慢性肌肉、骨关节( 后简称肌骨) 疼痛是常见的一种慢性疼痛,持续且难以缓解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使其入睡困难、抑郁、社会生活能力下降,严重的慢性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个人情绪和身心健康,而且对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一定负担,因此,对慢性肌骨疼痛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2]。目前在慢性肌骨疼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以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康复、介入治疗和自我管理为主,随着慢性肌骨疼痛患者疼痛机制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新型镇痛药物的出现,糖皮质激素在慢性肌骨疼痛患者的治疗中日益受到重视[3]。基于此,本研究对糖皮质激素在慢性肌骨疼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100 例慢性肌肉和骨关节疼痛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 例,男性26 例,女性24 例,年龄32 ~67岁,平均年龄49.78±10.23 岁)和研究组(50 例,男性25 例,女性25 例,年龄32 ~66 岁,平均年龄49.02±10.36 岁),排除已确诊癌痛者及合并其他系统严重脏器疾病者和治疗依从性较差者,本研究经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进行治疗,本研究中选用的药物是右布洛芬胶囊,3 次/d,3 餐后半小时服用,150mg/ 次;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选用醋酸泼尼松龙,3 次/d,用量控制在5 ~10mg,后根据病情减少药量,两组患者均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疼痛程度选用疼痛数字评分(NRS)进行评估,满分为10 分,分数越高,疼痛越为剧烈,无痛为0 分,轻度疼痛为1~3 分,中度疼痛4 ~6 分,重度疼痛为7 ~9 分,剧烈疼痛为10 分。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100(WHOQOL-100) 进行评价,总分100 分,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2.0 软件进行分析统计,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对比采用t检验,以(±s)表示,P<0.05 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NRS 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NR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RS 评分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NRS 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NRS 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NRS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50 6.52±1.82 4.01±1.02对照组 50 6.47±1.74 5.41±1.03 t-0.140 6.829 P-0.889 0.001

2.2 两组WHOQOL-100 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WHOQOL-100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WHOQOL-100 评分均有所上升,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WHOQOL-100 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WHOQOL-100 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WHOQOL-100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50 72.69±4.85 83.69±5.67对照组 50 72.14±4.89 78.47±5.01 t-0.565 14.224 P-0.574 0.001

3. 讨论

慢性肌肉和骨关节疼痛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顽固疾病,长期疼痛会形成局部疼痛综合症或复杂的中枢性疼痛,可导致患者免疫力降低、各系统功能失调,诱发诸多并发症,甚至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胁。缓解疼痛是提高慢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目前多采用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神经阻滞疗法等方法进行治疗。药物治疗中常见的镇痛药物有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镇痛药、抗抑郁药和抗惊厥药等,本研究中选用了NSAIDs,NSAIDs 是指不含糖皮质激素但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作用的一类药物,右布洛芬属于其中芳基丙酸类,可抑制环氧化酶活性,抑制前列腺素等致痛物质的合成,从而起抗炎镇痛作用[4]。

糖皮质激素(GCS)为脂溶性激素,药物半衰期较长,GCS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毒素和抗休克等作用,在临床中诸多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GCS 可有效减轻局部炎症反应,缓解或消除疼痛[5]。有研究指出[6],GCS 强大的抗炎作用是其镇痛的药理学基础,GCS 的局部镇痛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慢性疼痛的中枢敏化和外周敏化。GCS 不仅能减轻损伤神经根的炎症、改善机体微循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且能抑制外周敏化。

本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NRS 评分、WHOQOL-100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NRS 评分为4.01±1.02分, 对照组为5.41±1.03 分, 研究组WHOQOL-100 评分为83.69±5.67 分,对照组为78.47±5.01 分,研究组NR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WHOQOL-100 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在常规镇痛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糖皮质激素效果更佳,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但糖皮质激素有较大的副作用,不宜长期使用,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谨慎使用该药物。

综上所述,针对慢性肌肉及骨关节疼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效果更佳,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肌骨皮质激素研究组
肌骨超声在诊断肌肉与骨骼疾病中的作用
肌骨超声检查在风湿性膝关节炎患者中检出率及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
肌骨超声引导下刀钩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美国放射科住院医师胜任力评价系统:肌骨放射学milestone解读与思考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生发Ⅰ号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患者秃眉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