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0-09-08 03:47候新培
医药前沿 2020年16期
关键词:套环直肌斜视

候新培

(赤峰市朝聚眼科医院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患者出现间歇性外斜视其实是一种存在与共同性歪斜与外隐斜中间的疾病类型,很多患者在歪斜发展途中都会患者间歇性外斜视。所以,必须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防止患者双眼视觉受到严重影响。本文通过多发年龄段患者经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治疗的差异性进行研究与分析,现报道如下[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7 年9 月—2018 年10 月期间收治的102例间歇性外视手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依照患者年龄将其分成两组,各组51 例,此次研究对象均符合纳入标准,且已获取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与签字。观察组患者年龄在3 岁~9 岁,平均年龄在(5.11±1.01)岁;对照组组患者年龄在10 岁~13 岁,平均年龄在(10.02±1.23)岁。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治疗,均根据斜视类型进行手术,治疗步骤如下:双侧外直肌后徙术针对分开过强行患者;非主导眼外直肌后徙术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或者双侧外直肌后徙术主要针对基本型患者;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主要针对集合不足型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以上治疗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对实施手术的眼睛放置开睑器,采取parks 切口,将球结膜剪开,然后分离筋膜,致使肌肉充分暴露出来。内直肌缩短术:脚规测量缩短量,6-0 可吸收缝线双套环缝合肌腱,使用钳夹进行止血之后于肌止缘后的1 毫米剪断肌腱。将双套环缝线间断缝合于原肌止缘处结扎。在缝线前大约2 毫米的地方将多余肌肉减掉。外直肌后徙术:在肌止缘后大约1 毫米的地方采取6-0 缝线双套环缝合肌腱,平行后退后将双套环缝线经巩膜浅层做间断缝合于新止点的部位进行结扎。术中眼位正位后缝合球结膜,术后及使用抗生素眼膏对局部进行涂抹[2]。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判定治疗效果的标准如下:(1)没有发生任何明显的改变,水平斜度大于或等于150 度属于无效;(2)采用三棱镜对第一斜视角进行检查,垂直度大于等于100 属于有效;(3)治疗后完全正位,并包含隐性斜视,小度数的偏斜小于100 属于痊愈。随后并计算出治疗总效率[3]。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比对照组治疗效果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将两组术后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n(%)]

2.2 两组术后具有双眼视力功能及立体视功能恢复率比较

对照组术后具有双眼视力功能及立体视功能恢复率为52.94%,观察组术后具有双眼视力功能及立体视功能恢复率为1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385,P<0.05)。

3. 讨论

分开功能与结合功能之间失调,融合功能低下以及集合功能不足将会引起间歇性外斜视。斜视角同注意力强度、注视距离以及视力疲劳状态等,与外斜视间在正位变动。若检查不细心发生漏诊的几率很高,因此在检查的时候必须认真仔细方可清楚正确的斜视度数[4]。

间歇性外斜视症状经常出现在患者瞌睡、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疾病时出现,并在视觉尚未发育成熟的儿童身上出现暂时性复视,不久将出现抑制,并存在视网膜异常对应。医学上对间歇性外视的情况有两种治疗观点:早期治疗或者延后手术治疗[5]。通过早期治疗双眼视觉功能可保证其按正常轨迹房展,通过延后手术治疗是因为间歇性外斜视双眼尚有视觉,可以通过延后几年的观察,当发现双眼视觉功能减弱或者有减弱迹象时,便正是通过手术治疗的时机。正因如此,间歇性外斜视手术选择治疗的时机曾饱受争议。本文通过对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治疗多年龄段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比对照组治疗效果好,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治疗的患者年龄越小,双眼视觉恢复效果越好。

综上所述,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治疗效果与患者年龄大小有很大关系,年龄越小患者术后恢复视觉效果越好,相反,年龄越大术后恢复视觉效果越差。

猜你喜欢
套环直肌斜视
两种术式对小儿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视觉功能影响
一种RTV硅橡胶交联反应釜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效果对比
腹直肌分离CT表现1例
KD403:碗盖和桶装泡面
白内障术中局部注射麻醉导致的术后斜视及治疗
起重套环的胎模锻造工艺
下斜肌切断术与下斜肌转位术治疗V征斜视的效果比较
IMU/GPS测量误差对斜视条件下机载重轨干涉
针刺治疗麻痹性斜视46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