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新冠肺炎患者焦虑与抑郁效果探讨

2020-09-08 03:48潘慧
医药前沿 2020年16期
关键词:肺炎情绪差异

潘慧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贵州 贵阳 55000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病原体是一种先前未被人类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自2019 年12 月首次发生大面积人群感染,被国家纳入乙类传染性疾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由于该病传染性强,需要隔离治疗,且尚无特效药物和较好的治疗方法,仅能通过对症支持进行治疗,病死率较高。因此,患者在患病后情绪易受到较大的打击,所以需要采用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保证治疗的顺利开展[2]。本文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资料自三院2020 年1 月—3 月住院隔离患者中抽取60例,盲选法均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30 例,对照组男性16 例(53.30%),女性14 例(46.6%),年龄下限25 岁,上限89 岁;干预组男性17 例(56.60%),女性患者13 例(43.3%),年龄下限24 岁,上限78 岁。分析两组患者例数、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在患者入院后做好隔离措施,进行雾化治疗、药物治疗和样本采集,对呼吸困难患者进行吸氧、无创机械通气等治疗,维持生命体征。

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在患者入院之后对其进行SAS 和SDS 评分,在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增加适宜的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对于惊恐类的患者,在进行抢救的过程中需选择经验更加熟练的护理人员,具有较为敏锐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抢救措施适当,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使患者看到救治的希望[3],以降低其恐惧以及焦虑的情绪。在治疗的过程中对于一些监护仪、注射泵、无创呼吸机等敏感的患者,将上述仪器使用的必要性告知,将上述仪器使用过程中的音量调小,尽量减轻恐惧心理[4]。

(2)对于烦躁类患者,需要保持绝对的耐心和同情心,认真听取患者的倾诉,与之开展相应的沟通工作,维持较好的护患关系[5],给予适时的疏导和安慰,在沟通的过程中注意语言的表达,尽量平复患者的情绪,给予充分的尊重,如无法将不良情绪降低,可以为患者播放适宜的音乐,对其烦躁的情绪进行缓解[6]。

(3)对于悲观抑郁类的患者,需要对其悲观的情绪起源进行分析,进行针对性的沟通,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在护理人员日常生活中给予适宜的帮助,增加治疗的信心,同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于治疗信心不足的患者,需要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将更多的案例告知患者,提升患者治愈的信心[7]。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两组治疗前后SAS 和SDS 评分,分数超过50 分表示存在焦虑与抑郁状态。

②分析治疗依从率,包括完全依从、基本依从以及不依从三个档次。

③分析恢复质量,通过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 以及睡眠质量PSQI 评分量表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观察指标数据分别行χ2和t检验,经SPSS20.0 统计学软包统计分析后,若对比结果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SAS 和SDS 评分分析

治疗前SAS 和SDS 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干预组SAS、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SAS 和SDS 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SAS 和SDS 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SAS 评分 SDS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干预组 30 56.37±6.28 32.18±2.43 57.85±4.76 31.32±2.16对照组 30 56.33±6.31 48.31±4.98 57.89±4.31 42.87±4.33 t - 0.028 18.41 0.039 15.096 P - 0.977 0.000 0.968 0.000

2.2 治疗依从率分析

干预组治疗依从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依从率比较[n(%)]

2.3 恢复质量分析

治疗前干预组SF-36 评分、PSQI 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SF-36 评分、PSQI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恢复质量分析(±s,分)

表3 两组恢复质量分析(±s,分)

组别 n SF-36 评分 PSQI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干预组 30 73.32±4.19 91.33±5.67 6.32±2.13 12.54±4.37对照组 30 73.46±4.17 83.19±5.22 6.28±2.17 9.21±3.65 t - 0.150 6.680 0.083 3.699 P - 0.881 0.000 0.934 0.000

3. 讨论

新冠肺炎作为一种突发性传染性较强的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一些危重患者存在呼吸困难等症状,较为痛苦,患者在入院时情绪指标波动较大,存在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对患者治疗的依从率等均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适宜的心理干预措施较为关键[8]。上表数据分析,治疗前SAS 和SDS 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干预组SAS、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治疗依从率(93.3%)显著高于对照(73.3%)(P<0.05);治疗前干预组SF-36 评分、PSQI 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SF-36 评分、PSQ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分析两组差异的原因是:心理护理措施的实施,结合患者的心理特征以及情绪特点进行护理,对于烦躁的患者主要采用疏导和安抚的方式,对悲观患者增加治疗的信心,对惊恐类患者则平复情绪,使治疗中不良情绪减少,顺利渡过心理关;该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患者可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9],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尽量突出陪伴的意义[10],特别是对于一些仅能进行支持性治疗的患者,在出现一些呼吸困难等较为痛苦的疾病症状时,需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鼓励,将治疗成功的病例资料告知,提升其在治疗中的精神状态,更加积极的配合各项治疗,通过自身的意志力对抗疾病;心理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以使患者紧张的情绪进行放松,因此睡眠质量得到提升,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也会改善,对疾病的恢复更加有利[11]。

综上所述,新冠肺炎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注意对SAS 和SDS情绪指标的分析,结合情绪的变化情况给予适宜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将不良情绪进行缓解,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率更高。

猜你喜欢
肺炎情绪差异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相似与差异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认识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