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治疗初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2020-09-08 03:48李建华杨晓燕
医药前沿 2020年16期
关键词:压电效应浮针腰椎间盘

李建华 杨晓燕

(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 广东 广州 511400)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中是一种非常常见并且多发的疾病,患者在患这种疾病之后,不管是其身体健康还是生活质量都会受到不利影响[1]。当前,临床中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这种疾病所进行的治疗通常是实行针灸治疗,但是不同的针灸治疗方式其治疗效果也是不同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下肢麻木或者放射痛以及腰臀部疼痛等[2]。本文的主要目标就是分析研究浮针治疗初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7 月—2019 年10 月期间收治的84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42 例和观察组42 例。其中参照组男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0:22;平均年龄为(36.22±6.01)岁;平均病程为(2.51±0.03)年。观察组男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3:19;平均年龄为(36.14±5.37)岁;平均病程为(2.13±0.26)年。比较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年龄、性别资料等的对比并不显著,未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该组患者实行常规针灸治疗,针灸的穴位主要有夹脊穴、肾俞穴、委中穴、秩边穴、阳陵泉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和环跳穴。在对患者进行施针的过程中,患者要保持俯卧的状态,在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之后要对以上穴位进行针刺,在直刺之后可以对其进行捻转但是不要对其进行提插,之后在实行3 ~5 分钟的候气处理,在候气之后3 ~5 分钟对其进行捻转刺针,在局部产生针感之后再次插针,使其针感获得强化并且朝着四周扩散。之后在对其实行30 分钟留针处理之后起针,针刺的次数为每天一次,每个疗程为10 天,连续治疗两个疗程。

1.2.2 观察组

该组患者实行浮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Mtrp(激痛点)一般都是在患侧下肢梨状肌、臀中肌、三头肌及背夹肌等,患者保持仰卧位,在对其进行治疗之后要对其梨状肌、三头肌、臀中肌及背夹肌等进行触摸选择,在确定之后确定进针点,对患者皮肤进行常规消毒之后,使用一次性浮针对其实行针刺,刺入的角度为15 ~30 度,深度为5 毫米,之后将皮下作为起点并且向前推进,沿着外侧至棘间的方向对其实行平刺处理,将疼痛点的上方、下方或者是外侧当做疼痛点治疗的入针点,扫描的时间为2 ~3 分钟。在对其进行扫描的过程中要实行患肢后伸、上抬、抱头弯腰以及侧摆等动作并且将其作为灌注手法,在治疗完成之后抽出针芯,在针口部位贴敷一次性浮针贴,留置时间为48 小时。在前三天要每天一次,三天在之后每间隔一天实行,一个疗程为7 天,连续治疗两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完全恢复,并且评分积分增加70 以上;有效: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获得明显好转,并且评分积分增加30 以上;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没有产生变化甚至更加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用% 表示治疗有效率,行卡方检验(P<0.05)时即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照组的总体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例)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下肢以及腰部疼痛,在中医学中属于“痹症”、“腰腿痛” 范畴。其中老年“腰腿痛”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受到了风寒湿邪或者跌倒损伤所造成的,而初发“腰腿痛”大部分由于长期姿势不良、久坐久行,筋肉损伤、气机紊乱,进而使脉络痹阻、气血不和。

当代医学认为,在生理状态之下,因为关节和骨折等所形成的静力平衡系统和韧带、神经、肌肉以及血管等组织所形成的动力平衡系统相互平衡,才可以使腰椎自由活动[3]。这种疾病的产生主要指的是在腰椎间盘病变的基本前提下,以内慢性劳损、外伤以及受寒之后使肌肉以及韧带变得紧张进而对纤维环造成损伤[4]。不仅是由于突出髓核是一种免疫性刺激或者生物化学所导致的一种非细菌性炎性反应,并且还会对神经进行刺激,进而引发的疼痛感;另外则是由于突出部位的髓核对神经根进行压迫,造成神经根肿胀、变形或等一系列现象,随着病变时间的增加,突出的组织会产生钙化或者纤维化,比如椎间隙狭窄椎间盘退变等,再加上椎骨附近的关节平面会产生位移,会使椎间孔缩小,进而导致神经受压等一系列症状[5]。皮下疏松缔结组织是浮针疗法获得显著效果的物质基础以及特殊结构。皮下疏松缔结组织是一种液晶的状态,有着压电效应以及反压电效应,在使用浮针对其进行牵拉和挤压特别是实行扫散动作的时候,就会使液晶状态的疏松结缔组织的空间构型产生变化,因为压电效应会释放出生物电,疏松结缔组织的导电性较好,可以对生物电进行高效传导,在生物电达到病变组织的时候,就会产生压电效应,进而使细胞离子通道产生变化,使人体内在的抗病机制充分发挥,进而对病痛进行有效缓解[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行浮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并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对初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进行的治疗中,浮针治疗的有效应用,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尽快恢复,有着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非常明显,对患者的尽快恢复是非常有利的,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压电效应浮针腰椎间盘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浮针治疗产后股外侧皮神经炎验案
浮针联合自拟通便方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振荡浮子式压电波浪换能节能装置
压电效应的压力发电装置及衍生产品在市场上的应用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基于压电效应的传感器自供电徐诗友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