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某厂进场道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020-09-08 01:27裴晓宇钱建平罗博文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0年7期
关键词:危险性滑坡边坡

裴晓宇 钱建平 罗博文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1 引言

拟建道路位于桂林市临桂区临桂镇山口村,南东距临桂区直线距离约10 km。拟采用三级公路、双车道标准建设,设计速度采用30 km/h,铺筑沥青混凝土路,建设里程786.558 m,道路采用宽度为10.5 m,最大纵坡为9.99%,拟建两道涵洞。

2 地质环境条件

2.1 气象水文

评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气候明显,夏季雨量较多,春冬雨量较少。气候温和湿润,年均气温19.0 ℃。日照时数多年平均1 595.6 h。年平均降雨量1 869 mm,降雨量较集中于4—8 月,多为大雨或暴雨。大强度集中降水对评估区地质灾害发生有较大影响,特别是长期干旱遭遇大暴雨,经常引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2.2 地形地貌

评估区位于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区,丘陵山顶大多为浑圆状,区内海拔标高185.1~230.4 m,丘顶地带一 般 标 高215.72 ~230.4 m,低 洼 地 带 一 般 标 高185.10~212.67 m,评估区北西部山坡相对较陡、南东部较缓,总体地势北西高南东低,山坡自然坡度10~30 °,地形较为复杂。区内大部被第四系松散层覆盖,植被茂盛,基岩主要是泥岩夹页岩。现状用地主要为林地,生长有杉树及各种杂树。

2.3 地层岩性

根据本次野外调查及相关资料分析,查明评估区分布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与下石炭统岩关组。

2.3.1 第四系全新统(Qh)

中部水库及洼地内分布的主要是淤泥质土,厚度0.5~1.0 m;植被茂密之处多为腐植土,厚度0.2~0.4 m;区内均有分布的是粉砂质黏土,层厚1.0~2.0 m。

2.3.2 下石炭统岩关组(C1y)

此组为下伏基岩,多出露于地表,强风化,风化厚度6.3~14.0 m。主要为泥岩夹页岩,浅灰到灰黑色的泥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岩石风化后呈土黄、黄褐色。本组厚度约300 m。

2.4 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2.4.1 地质构造

评估区位于桂林弧形断褶带西部[1]。拟建道路段内褶皱构造较为发育,其间共有3 个向斜、2 个背斜构造,背、向斜相间分布。这些褶皱走向近SN,与区域褶皱走向相一致,褶皱出露宽度一般在40~420 m。段内无断层产出,但节理发育。在评估区中东部测得下石炭统岩关组泥岩夹页岩节理频度6~10 条/m(见表1),节理多为剪节理并且节理面平直,节理走向优势方位主要有NWW 向和近SN 向。总体看,评估区地质构造简单。

表1 评估区节理特征

2.4.2 区域地壳稳定性

评估区属于桂东北低强震地震构造区。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2]及《活动断层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评价规范》(DD 2015—02)[3],评估区的地震峰值加速度是0.05 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VI 度区,属于地壳稳定地区,见表2。

表2 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2.5 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

评估区可分为基岩岩组和第四系松散土体2 种类型。其中第四系松散土体按岩土体的岩性(主要为粒级级配)、时代、成因可分为两类。

2.5.1 粉砂质黏土单层土体

主要由第四系松散土体组成,呈黄褐色—浅棕色硬塑状,韧性中等,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属于中压缩性土。

2.5.2 薄—中厚层软质泥岩夹页岩岩组

主要由下石炭统岩关组组成,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微风化,裂隙发育,岩石基本质量分级为V 级。渗透性中等。其承载力高,可作为地基基础持力层,但在道路建设施工及后期运作中,应做好防渗措施。综上所述,评估区基岩以薄—中厚层状构造为主,单层土体,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

2.6 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地下水赋存形式和埋藏条件,评估区地下水类型可以分为两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2.6.1 松散岩类孔隙水

孔隙水主要位于第四系残坡积粉砂质黏土层至基岩面接触部位,透性较差,水量比较小,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以散流形式沿着孔隙向低洼处汇入水库。可作为良好的隔水层。

2.6.2 基岩裂隙水

主要位于下石炭统岩关组泥岩夹页岩裂隙中,含水量低,主要接受大气降水、上游基岩裂隙水及水库水的入渗补给。裂隙水主要径流于碎屑岩各裂隙中,以下降泉的形式排泄到评估区外南西侧的低洼地段,水量中等。整体来看,评估区水文地质条件良好。

2.7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根据调查,评估区东南部有一砖厂,取土烧砖,对原始地质环境存在一定的干扰,地形地貌部分已发生改变,总体看,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综上所述,通过对评估区地质环境的调查,确定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

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3.1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国家强制性执行的建设前期的准备工作[4]。

根据本次地质灾害现状调查,评估区已基本完成道路开挖、平整,形成路堑(堤)边坡有PLD1~PLD5和PLQ1~PLQ5,上述边坡坡高3~12 m。在评估区外平整场地还形成现状边坡PXZ1~PXZ4 等,坡高为6~20 m,见表3。

表3 评估区现状边坡危险性评估

此外,评估区发育小型土质H1 滑坡(见图1)1处,危害程度及危险性均较小,尚未发现其他类型地质灾害。

图1 H1 滑坡剖面

3.2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3.2.1 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可能性的预测

根据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结合野外现状调查、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形成条件、该场地建设特点分析,预测可能引起以下地质灾害:边坡崩塌、滑坡、基坑崩塌和路基不均匀沉降。

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包括几个方面:(1)在评估区内,因前期建设形成了现状边坡PXZ1~PXZ4(见表3),边坡均处于稳定状态,且多已采用护坡措施,预测工程建设引发现状边坡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2)由于前期工程建设,评估区内形成一系列路堑(堤)边坡PLQ1~PLQ5,PLD1~PLD5(见表3),边坡目前未采取任何护坡措施,且部分边坡已经发生了滑坡地质灾害,多处于不稳定—基本稳定状态。预测工程的建设引发路堤边坡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危险性均为中等。拟建道路穿越水库地段,路堤边坡PLD1,PLD2,PLD4 由于没有采取合理的护坡措施,受到暴雨天气的影响,就会引发路堤边坡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因此,预测工程的建设引发路堤边坡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危险性均为中等。(3)为了满足道路的排水需要,拟建设两道1 m×1.5 m 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管涵基坑壁主要是素填土,结构比较松散,透水性强,稳定性较差。预测工程建设引发基坑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4)随着工程的实施,H1 滑坡将会被填平而消失。因此,工程建设不会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

3.2.2 建设工程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根据公路建设工程的布局和地质灾害现状调查结果,预测拟建进厂道路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滑坡和路基不均匀沉降。

预测建设工程引发边坡崩塌、滑坡可能性小—中等,危害程度小—中等,危险性小—中等;引发基坑崩塌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预测工程建设遭受边坡崩塌、滑坡的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遭受路基不均匀沉降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

4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

4.1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根据以上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依照相关规定[5-6],在充分考虑了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以及危险程度的情况下,将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确定为2 个等级,即边坡崩塌、滑坡危险性中等,基坑崩塌和路基不均匀沉降危险性小区(Ⅱ区),边坡崩塌、滑坡、基坑崩塌和路基不均匀沉降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Ⅲ区),见表4。

表4 综合分区评估说明

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属于中等复杂程度,并且没有发现较大规模的地质灾害隐患。评估区(K0+000.000~K0+195.636)地段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需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基本适宜工程建设。评估区其他地段(K0+195.636~K0+786.558)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小,适宜工程建设。

4.2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通过本次评估表明,针对可能会出现的地质灾害类型,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见表5),以达到减少和防止地质灾害发生的目的。

表5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5 结论与建议

工程建设项目的重点就是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应该高度重视,做好灾害处理紧急预案,加强监测及预防工作,针对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严格遵循国家有关安全法规,提高工程施工人员防灾、治灾知识,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防患于未然。

通过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和预测,区内发育小型土质滑坡1 处,但在工程结束后滑坡会被填平而消失。且本工程建设引发和可能遭受的各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技术难度不大,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进行解决,作为建设场地是适宜的。

猜你喜欢
危险性滑坡边坡
2001~2016年香港滑坡与降雨的时序特征
O-3-氯-2-丙烯基羟胺热危险性及其淬灭研究
建筑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探析
国家标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发布
危险性感
陡帮强化开采边坡立体式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滑坡推力隐式解与显式解对比分析——以河北某膨胀土滑坡为例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输气站场危险性分析
二维极限平衡法在高边坡工程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