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出版智库建设,带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2020-09-09 07:23刘雅轩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战略定位机制建设出版业

刘雅轩

摘 要:出版智库建设作为新生事物在我国的发展可谓是方兴未艾。围绕出版智库建设与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思考,应从出版智库的战略定位、出版智库的机制建设和出版智库的技术建设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出版智库;出版业;战略定位;机制建设;技术建设

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1-0-02

伴随着数字出版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出版业态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出版智库作为数字出版技术背景下出现的新生事物,其所表现的迅猛的发展势头和蓬勃兴旺的生活活力,受到业界、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学者先后围绕出版智库的界定、出版智库的定位、出版智库与其他类型智库机构的异同等问题展开了较为充分的讨论。不仅为相关领域从业人员找准自身定位和确立发展方向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为出版智库的良性化发展提供了保障。有鉴于此,出版界应高度重视以加快出版智库建设,使其成为助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智力保障。

一、出版智库的战略定位

智库(Think Tank),学界习惯将其从英文原意——“思想库”——作为理解的原点。事实上,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不同形式的集团、政权和王朝均设有一定形式的智库机构。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背景下,以出版为主要目标的出版智库并是单纯的“思想库”,更应成为满足党和国家需要、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多功能体系。因此,在强调加快出版智库建设,以实现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指引下,重新确定出版智库的战略定位就成为一切问题的逻辑起点。

范军先生指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分为以下六种类型:第一,社科院和党校行政学院智库;第二,高校智库;第三,科技创新智库和企业智库;第四,社会智库;第五,国家高端智库;第六,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政策研究机构。”这一分类标准主要是根据“意见”所作的划分,囊括了我国现行体制中最具思想创造力的出版智库。据此,我们可以看到出版智库的核心在于“智库”——即“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影响政府决策为研究目标,以公共利益为研究导向,以社会责任为研究准则的专业研究机构。”[3]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范军先生所总结的六种出版智库仅代表了我国当下智库发展的一般情况。随着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出版智库走向成熟化,还将会有更多类型的出版智库涌现出来。而不同类型的出版智库在中国社会的各个层级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其发表或出版的相应内容,则主要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作为国家整体战略决策的构成要素之一,出版智库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一方面,出版智库通过向政府提供战略参考承担了重要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出版智库是将学者、研究者针对政府决策、社会发展和国家整体战略安排等问题的思考,以出版物的形式得以物质化呈现。因此,从宏观的战略层面整体性考察中国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为微观层面细致地分析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都是出版智库在寻找自身战略定位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我国着力建设的出版智库是在吸收西方智库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和现实需求,对其加以改造后形成的中国特色的新时代出版智库。它在我国的国家治理和政治生态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当它与出版产业相结合,则直接成为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进一步来说,分级最终决定的不仅是不同层级的出版智库承担的功能、关注的问题,也最终落实到由起始点的不同而引发的出版内容的不同。因此,在遵循出版智库分级的基础上,不同结构出版物的差序格局为我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出版智库机制建设

出版智库的战略定位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机制保证,进而孕育了出版智库与出版业之间深度融合的可能性因素。具体来说,它主要是指“出版社内部关于融合发展的部门设置、业务权限范围及其相互关系的制度;出版业深度融合机制是指协调融合发展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具体运行方式”。因此,以出版智庫建设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凸显机制的重要性。

从我国各级政府对出版智库建设的高度重视,以及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持续关注来看,机制问题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可。接下来就应该围绕机制的内容展开思考。我们认为,出版智库建设机制应从下述两个方面来考量。

(一)内容为王,导向为魂

随着数字出版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面普及,以出版业也为代表的媒体领域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剧变。作为与出版产业直接对接的阅读群体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多,而读者对信息的追求也正在朝着扁平化的模式过渡。一方面,人们愈发感受到及时获取信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网络空间造就的趣缘群体,促使阅读群体不断分化。因此,“内容”无可争议地成为数字出版时代,出版智库建设的核心,我们将其总结为“内容为王”。

“从宏观来看,出版智库专家经过长达十年的努力,已经初步归纳和总结出关于内容建设深度融合的若干共识,并形成了一批反映出版深度融合的资源体系,建成一大批反映出版深度融合的产品矩阵。”但我们也应看到,出版智库仍然存在微观层面的不足。补足这一短板,则不仅需要在技术层面有所调整,还需要将“内容为王”与“引导为魂”结合起来。

在加快出版智库发展速度的过程中,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构成了全新的发展格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不能搞‘一刀切‘一个样。要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习总书记的讲话在为融媒体发展指明方向的同时,也为出版智库建设背景下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

(二)基于国家战略规划的发展方向

无论是宏观层面的战略定位,还是微观层面的技术操作,最终需要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的出版智库建设中来。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中针对新闻出版业做出的规划,加快智库建设应充分考虑其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保障的作用。同时,要围绕以完善新闻出版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和出版人才梯队建设为中心,努力使相关科研机构在中国社会的出版产业体系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基于此,以大力发展我国出版智库为契机,将会开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作为中国出版产业当下最为重要的“基本国情”,围绕着以出版智库开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心,从中央政府、国务院到广大基层、从官方媒体到大众传媒。相关产业链条上的行为主体,都在为破题而积极谋划。

近年来,出版智库的相关部门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储备。特别是以“产学研一体机制”的建立为契机,各层级的出版智库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机制,通过融合出版产业与政府决策、社会发展。不仅让一批具有深厚理论素养、扎实理论知识的出版人才成长起来,还先后带动了政策咨询类出版物、理论研讨类出版物及其相关出版产业的快速成长。

由此可见,在有效落实“内容为王,引导为魂”的前提下,从国家战略规划的角度着眼,对于建设高水平的出版智库极为重要。它不仅可以有效提炼出版智库的政治决策辅助功能,还将内容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而出版人才的培育和“产学研一体机制”的建立,则为前者提供了政策与实践对接的平台。总的来说,加快出版智库建设,不仅可以为出版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新的融合机制,还在于它能够为出版智库专家提供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合理化渠道。通过这一整套体系的建设,出版产业将与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实现深度融合,从而真正保证了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出版智库的技术建设

出版智库的战略定位解决了出版智库的自我定位问题,对于相关结构在长时间段内开展有效工作提供了保障;出版智库机制建设则为其提供了现实操作层面的制度保障。二者的交汇点则是出版智库的技术建设,这是因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先进的出版技术作为保障。就我国出版产业的现状而言,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与相关技术的成熟度有关,也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国情有关。值得肯定的是,以华为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先后在5G、AI、AR等多个决定未来出版业话语权的关键领域取得领先地位,从而为我国出版智库的建设和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

(一)技术建设与出版智库

技术建设对于出版智库而言意义重大,研究者指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前提,是一系列的文化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这构成了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一条主线,贯穿于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就我国出版智库而言,技术建设与出版智库的关系尤其重要。二者关系的确定基于下述因素的考量。首先,以数字出版技术为中心的现代技术应用于出版业,有效地提升了大数据计算、虚拟现实、知识服务等已被国际广泛采用,以及得到社会各界普遍认可的出版技术。其次,出版智库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自身的智慧,从采集、加工、标引、计算、建模、二次数据到数据服务的各种技术性手段都最终服务于出版智库承担的社会功能。

(二)技术建设与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基于技术建设与出版智库相互融合的基本定位,技术建设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就尤其特殊。就其核心特征而言,技术与出版智库、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实则朝着技术与出版渐趋一体化的趋势在发展。而这一业态模式的形成,则又是由于智库出版、出版业和技术手段之间的基本职能决定的。

首先,从出版智库的基本属性来看。提供决策依据、思想创新和构建中国国际形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智库的基本属性。它的核心功能直接体现在自身作为政策决策和启迪民众的思想产品。因此,出版智库的成果不仅会上呈政府相关机构,还需要对广大人民群众普遍传播。这决定了只有利用现代出版技术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上,才能在引导舆论、影响民众的过程中发挥出版智库的作用。

其次,从出版产业的发展来说。出版产业不仅承担常规的信息发布功能,更在于其有较为成熟的信息发布体系,能够将出版智库提炼的思想成果及时发布出去。特别是以党报党刊、主流媒体为代表的权威媒体中,出版智库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必须要以问题意识、现实导向为基本出发点,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版智库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5-1-21(B1).

[2]范军.试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内涵、功能及展望[J].出版科学,2018(11):34.

[3]张新新.数字出版体制机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出版广角,2016(24):9-11.

[4]倪薇钧,李斌,张新新.加强頂层设计,推动出版融合走向纵深——以高水平新闻出版智库建设为视角[J].出版广角,2019(18).

猜你喜欢
战略定位机制建设出版业
曙光初现了,出版业
集业集团内部审计战略定位与其框架的构建解析
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探析
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组织机制管理的建设
浅析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
浅析如何做好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工作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积极运用“黄绿红”三色管控保廉工作法,助力电力企业打造反腐倡廉生态机制建设
新闻出版业“十三五”规划调研座谈会在长沙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