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德育于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

2020-09-10 07:59
清风 2020年12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道德美术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学生在艺术这一领域的发展。而将德育融入美术教育也逐渐成为教育在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基于此,立德树人不仅需要表现在科学文化上,还应该体现在美术科学教学中,以此促进学生在知识领域和道德文化上的全面发展。

在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科学文化素质已经渐渐成为判断一个人能力高低的标准,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一些学校和家长过多地关注和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长此以往,校园里便出现了校园暴力、“拜金主义”等恶劣现象,一些学生渐渐变得冷漠、自私,认为只要成绩好便可以为所欲为。因此,需要从各领域开展德育工作感染学生,而美术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将德育融入美术教学可以让学生受到艺术和道德素质教育的双重熏陶。

德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的现状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虽然学校在德育教学中从未松懈过德育,为了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学校还专门开设了德育课程,但德育在部分初中学校的美术教学中却少有明显的体现。

第一,一些教师的美术教育课程教学过于形式化。在初中教学中,美术课程本身占据时间不长,一周可能只有一两节课,而且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学校更注重对学生文化课的投入。所以在上美术课的时候,部分教师只是按照教学大纲走形式,传授一些画画的技巧和对艺术的见解,在美术教育过于形式化的状况下,德育的融入就更加不被关注和推广。

第二,部分美术教师的德育观念淡薄。由于美术教育并不属于文化课,而是艺术领域的教育,因此一些教师在上美术课的时候只注重学生对艺术的理解与表达,而很少将艺术与德育结合起来进行更深一步的教学。一些教师缺乏德育观念,没有在艺术中传授立德树人的思想,导致德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一直没有明显的体现。

融德育于初中美术教学的策略

在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不能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素质教育,也不能仅对学生进行纯粹的绘画技能指导,而是要将德育融入美术教育当中,从美术作品的实际内涵出发,发掘教育点,以作品内涵揭示道德思想,设计道德课题,注重美术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体现美术中的德育思想。

第一,以作品内涵揭示道德思想。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一个作品的主体内容从侧面引导学生对道德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比如,学生在鉴赏有关粮食、水果等食物的作品时,教师可以将拒绝浪费食物的理念融入美术作品的鉴赏中,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珍惜粮食的道德观;在学生欣赏环境和风景等相关美术作品时,教师可以将环保理念融入课程教学中,让学生从美术作品中感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用作品内涵揭示道德思想,从而推动德育在美术教育中的深入渗透。

第二,设计道德课题,加强学生道德观念。每一个作品都有独特的艺术内涵,为了加强学生的道德观念,教师可以以立德树人为根基,根据想要传递的道德思想设计讨论的课题。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放一段关于校园暴力的视频,让学生从道德的角度进行思考和探讨,然后布置让学生表达看完视频的感受的绘画任务。在学生完成作品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诠释和概述,并进一步讲述校园暴力对个人和学校的危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第三,注重美术教学中的情感体验。艺术源于生活,教师的艺术课程也应该与生活息息相关,而不是空讲大道理。为什么要注重艺术带来的情感体验?因为艺术带来的情感很细腻、主观,美术作品所呈现的是对艺术的感受和理解,滋生的是对艺术的主观情感。倘若教师在美术课堂上注重美术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对艺术的情感感受,那么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通过对艺术情感的培养启发学生对道德的感悟,培养学生爱的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德育是教育领域中永恒的话题,把德育融于初中美术教学能从艺术领域的角度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将学生塑造成一个品德高尚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道德美术
美术篇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道德
美术作品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