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癌的有效性探讨

2020-09-10 09:37赵会平盛建丽张道秀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电切术膀胱癌尿道

赵会平 盛建丽 张道秀 汤 沛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郑州 450052)

在泌尿系统肿瘤中最常见的就是膀胱癌,70%左右为表浅层膀胱癌,膀胱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甚至都出现了儿童发病的记录,其发病率较高,在我国泌尿系统肿瘤中占据首位[1]。膀胱癌患者中以男性居多,并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升高而逐渐递增,最主要的发病年龄49~71岁左右,其为女性发病的4倍左右,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危害[2]。在此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主要以传统手术治疗的方式为主,此项治疗方式会引发创伤面积大、出血多等情况出现,而且恢复较慢,术后发病率较高[3]。经尿道电切术是近年来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的微创手术,由于此手术具有时间短、手术损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浅表性膀胱癌的治疗当中,能够尽可能保留患者的膀胱功能。我院在对膀胱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并取得了满意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50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移行细胞癌,排除患有其他严重血液疾病者以及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患者男20例,女5例;年龄39~77岁,平均(55.4±5.5)岁;始发19例,复发6例;肿瘤直径0.4~5.4cm,平均(3.3±1.1)cm;移行细胞癌的分级为Ⅰ级6例,Ⅱ级15例,Ⅲ级4例。对照组患者男21例,女4例;年龄42~78岁,平均(55.7±5.3)岁;初发20例,复发5例;肿瘤直径0.3~5.3cm,平均(3.4±1.2)cm;移行细胞癌的分级为Ⅰ级4例,Ⅱ级14例,Ⅲ级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且所有患者均同意并知情本项研究,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实行全麻性质的气管内插管,做好手术的前期准备,然后根据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手术操作。研究组在同样做好手术准备的情况下,也对患者实行全麻性质的气管内插管进行麻醉,手术开始前,通过使用生理盐水使膀胱处在半充盈的形态,利用经尿道电切术,患者取截石位,使用连续灌洗电切镜进行电切,设置合适的电切及电凝功率,将瘤体切除至肌肉层以后,电灼瘤体四周正常的组织黏膜,术后使用导尿管导尿。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的一般情况,主要包括:膀胱冲洗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主要包括:血钠降低、闭孔神经反射、尿道狭窄,并比较两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对比

研究组中的各项手术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3 讨论

膀胱癌是现在社会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中将其分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le-invasivebladdercancer)和表浅性膀胱癌(SBC,包括Tis、Ta、T1)。表浅性膀胱癌在全部的膀胱肿瘤中占据80%左右,其中Tis占10%、Th占80%、Tl占10%。根据报道,S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在老年男性的患者中的发生率为8%左右,仅仅是前列腺增生并不会直接导致膀胱肿瘤的发生[4]。因为下尿路的阻塞,不仅增加了脱落肿瘤细胞、尿内致癌物质与膀胱黏膜的衔接时间,而且更加容易导致膀胱憩室、膀胱结石、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这些并发症的联合又会导致长期慢性病的刺激,进而使膀胱黏膜上皮发生癌前病变,例如粘膜白斑以及腺性膀胱炎等[5]。因此,在对膀胱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许多学者认为在处理膀胱肿瘤的同时,应当进行同期或者二期手术以解除良性前列腺增生诱发的下尿路阻塞,这对于延缓肿瘤的进展、降低肿瘤的复发有积极作用,更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表浅层膀胱癌的致死率极高,若如不及时治疗,则给患者带来严重危害[6]。在早期的临床诊断中,应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防止患者病情的复发,对于改善患者预后以及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有着积极的影响。由于经尿道电切术的操作过程极为繁杂,因此在操作中如果技术不到位,极可能引起患者出血,闭孔神经容易被切割时电极所带的电流影响;如果频率过高则会导致电流进入膀胱以外的组织,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7]。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不断冲洗,手术后引发闭孔神经反射、低钠血症以及膀胱穿孔的几率极高。因此,在手术进行中为避免前列腺电切综合征的出现,可以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避免引起术后血钠的降低,并且电流产生的过程当中没有回路,因此也防止闭孔反射情况的出现[8]。经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胱冲洗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在手术之后的并发症方面,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1%(P<0.05)。说明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表浅层膀胱癌效果明显,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并且创伤面积小,术后引发的并发症少,与常规治疗相比效果显著。

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金标准就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此项手术虽然可以局部控制原发性的肿瘤,更好的治愈患者的疾病,但此手术在术中出血量较多、创伤面积大、术后膀胱的刺激征显著、并发症较多,因此恢复也较慢,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9]。而对于分化较好的肌层浸润性的膀胱癌、浅肌层浸润性的膀胱癌、局限性、合并其他基础类的疾病、无法忍受根治性手术以及拒绝根治性手术的患者而言,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癌并且结合术后的化疗,仍然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组织损伤较小,应激性反应较轻[10]。本项研究的结果显示,研究组的稳定率明显好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好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利用经尿道电切术出血量少、手术损伤小,安全性更高,从而能够使患者的排尿功能不受影响,保证患者正常的膀胱功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因此被广大医师工作者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尿道电切术在治疗膀胱癌方面效果明显,此种治疗手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病率低,手术后恢复较快,能够较好的保留患者的膀胱功能,有效的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创伤面积小,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尤其是针对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

猜你喜欢
电切术膀胱癌尿道
利用横断后尿道板组织修复近段型尿道下裂的术式研究进展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效果观察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宫腔镜下诊刮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对比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电切术在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长段外伤性球尿道狭窄行尿道内切开术的有效性和注意事项
浅析针对性手术治疗措施在外伤性尿道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Analysis of compatibility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bladder c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