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子宫动脉聚乙烯醇栓塞术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瘢痕子宫妊娠患者的疗效分析

2020-09-10 09:37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聚乙烯醇电切术宫腔镜

王 连 威

(河南省泌阳县计划生育服务站 驻马店 463700)

瘢痕子宫妊娠属异位妊娠,可导致阴道大出血、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近年来随剖宫产率提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威胁产妇生命安全[1]。目前瘢痕子宫妊娠临床治疗暂无特异性治疗方式,多以外科手术为主,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是常用术式,可快速控制出血症状,需配合去除妊娠物手术联合使用[2]。清宫术是临床去除妊娠物常用术式,但对产妇损害较大,风险高。相关研究指出,双侧子宫动脉聚乙烯醇栓塞术后采用宫腔镜电切术具有损害小、恢复较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对治疗瘢痕子宫妊娠有重要作用[3]。本研究选取我院瘢痕子宫妊娠患者分组对比,旨在分析双侧子宫动脉聚乙烯醇栓塞术联合宫腔镜电切术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2月瘢痕子宫妊娠患者92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6例。参照组年龄26~39岁,平均(32.41±3.11)岁;停经时间36~78 d,平均(57.03±10.02)d;剖宫产次1~3次,平均(1.42±0.18)次;距上次妊娠时间1.6~5.3年,平均(3.43±0.76)年。研究组年龄25~41岁,平均(33.06±3.89)岁;停经时间35~79 d,平均(56.84±10.12)d;剖宫产次1~3次,平均(1.51±0.12)次;距上次妊娠时间1.6~5.9年,平均(3.82±0.85)年。两组一般资料(年龄、停经时间、剖宫产次、距上次妊娠时间)均衡可比(P>0.05)。

1.2 选例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妇产科学》(第8版)瘢痕子宫妊娠诊断标准[4];(2)经B超、阴道超声确诊为瘢痕子宫妊娠;(3)血清β-HCG呈阳性;(4)有剖宫产史;(5)患者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孕周>8周;(2)凝血功能异常;(3)手术禁忌证;(4)既往经甲氨蝶呤、刮宫治疗;(5)认知功能障碍。

1.3 方法

术前两组均行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及妇科相关检查。

1.3.1双侧子宫动脉聚乙烯醇栓塞术

两组均行双侧子宫动脉聚乙烯醇栓塞术,具体如下:局麻,常规消毒铺巾,肌注盐酸哌替啶(青海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3020022)50~100 mg,行右侧股动脉穿刺(Seldinger法)至双侧髂内动脉造影,双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注入聚乙烯醇颗粒进行栓塞,复查造影,确认完全堵塞后进行止血,术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视情况给予补液、抗生素。

1.3.2清宫术

参照组在双侧子宫动脉聚乙烯醇栓塞术后2~3d行清宫术,具体如下:取截石位,局麻(1%利多卡因),常规消毒铺巾,扩张宫颈内口(采用扩阴器),伸入刮匙刮除胚胎组织。

1.3.3宫腔镜电切术

研究组于双侧子宫动脉聚乙烯醇栓塞术后2~3d行宫腔镜电切术,具体如下:局麻,常规消毒铺巾;于宫颈管内口前壁上段凹陷处置入宫腔镜,以5%浓度甘露醇溶液作为膨宫介质,压力120mmHg,流速350~400ml/min,以电刀环去除妊娠物,电极功率60~70W,电凝功率40~50W,去除后电凝止血,置引流管。两组术后若出现感染症状,则给予抗感染治疗;术后禁欲1个月,禁止盆浴。

1.4 观察指标

(1)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月经恢复时间、血清β-HCG转阴时间、住院时间;(2)手术成功率:判定标准:成功:血清β-HCG恢复至0~3U/ml,经B超检查显示子宫切口未出现占位情况;失败:血清β-HCG未恢复至正常范围,经B超检查子宫有异常包块;(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感染、发热、下腹部疼痛、胃肠道反应等。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手术时间、月经恢复时间、血清β-HCG转阴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手术成功率

术后经B超检查,研究组成功45例,失败1例;参照组成功38例,失败8例。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研究组97.83%(45/46)高于参照组82.61%(38/46)(χ2=4.434,P=0.035)。

2.3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2%,低于参照组26.09%(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瘢痕子宫妊娠出现与前次剖宫产产后切口愈合不良关系密切,剖宫产后瘢痕部位若出现炎性反应则会出现孔隙,女性受孕后受精卵通过该孔隙进入子宫肌层发育,形成异位妊娠。相关报道指出,瘢痕子宫妊娠发病率约为0.5%,占剖宫产产妇的6.5%,发病率较高[5]。临床治疗瘢痕子宫妊娠有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两种方式: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且易出现子宫大出血导致治疗失败,延误治疗时机;手术则包括常规开腹术、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宫腔镜电切术、清宫术等,其中常规开腹术手术时间较长,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多,不利于术后恢复,随微创技术发展而临床应用逐渐减少。

双侧子宫动脉聚乙烯醇栓塞术是目前临床常用术式,具有安全、有效、快速止血等优势,通过聚乙烯醇栓塞双侧子宫动脉而减少病灶血流运转,有助于提高后续清除妊娠物手术清除率;同时聚乙烯醇可聚集血小板形成血栓,减少出血量[6]。相关研究表明,双侧子宫动脉聚乙烯醇栓塞术后2~3d即可建立侧支循环,恢复病灶部位血供,此时清除妊娠物,有助于提高清除率,降低风险[7]。清宫术是清除妊娠组织常用术式,但治疗效果欠佳,术后并发症较多,且损害较大。宫腔镜电切术则通过宫腔镜辅助手术进行,术野清晰,有助于彻底清除妊娠组织,且术后通过电凝止血,止血效果较好[8]。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手术时间、月经恢复时间、血清β-HCG转阴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表明双侧子宫动脉聚乙烯醇栓塞术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瘢痕子宫妊娠患者,可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加快血清β-HCG转阴,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研究组手术成功率97.83%高于参照组82.61%(P<0.05),提示双侧子宫动脉聚乙烯醇栓塞术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清除妊娠物效果更好,可提高成功率。分析其原因在于,清宫术对子宫损害较大,术后易大出血导致手术失败;而宫腔镜电切术以特有的电子成像技术可进入子宫内部进行观察,有助于术者明确子宫内部病灶情况,确定病变因素、程度,诊断辨识率高。同时由于可清晰掌握子宫内部情况,明确妊娠残留位置,与常规术式相比可降低子宫损伤,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52%低于参照组26.09%(P<0.05),表明双侧子宫动脉聚乙烯醇栓塞术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瘢痕子宫妊娠患者,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双侧子宫动脉聚乙烯醇栓塞术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瘢痕子宫妊娠患者,可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加快血清β-HCG转阴,促进尽早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且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聚乙烯醇电切术宫腔镜
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基复合凝胶材料的制备及对Pb2+吸附性能研究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效果观察
聚乙烯醇膜耐水改性的研究进展
改性复合聚乙烯醇食品包装膜研究进展
宫腔镜下诊刮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对比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电切术在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作用及预后分析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比较3号和4号Supreme喉罩在50~60kg女性患者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聚乙烯醇保湿核桃高接改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