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西他滨灌注治疗膀胱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09-10 09:37徐瑶瑶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吉西膀胱癌生存率

徐瑶瑶 肖 瑶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郑州 450052)

膀胱癌患者在进行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之后,灌注吉西他滨以辅助治疗膀胱癌。就目前的临床治疗中,进行膀胱灌注的常用药物如卡介苗、吡柔比星、丝裂霉素以及表柔比星等[1]。其中国外常用且有效的灌注药物为卡介苗,但仍有近半数的患者在5年之内肿瘤复发,另7%~30%的患者疾病最终恶化成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因此到目前为止对于复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治疗的灌注药物,选择上没有明确的定论[2]。吉西他滨是治疗恶性肿瘤并进行全身化疗的一线药物,在抗肿瘤上具显著的疗效,从近几年来的研究中证实,对于复发性及难治的NMIBC患者,吉西他滨进行膀胱灌注之后能有效降低NMIBC术后的复发率,不失为一种新型且具有显著临床疗效的膀胱灌注药物[3]。本次研究旨在研究吉西他滨灌注治疗膀胱癌的临床效果,并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与研究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9年1月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进行膀胱癌诊治的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4例。所有患者皆经过膀胱镜活检检验以及病理性检查确诊为膀胱癌,并排除淋巴结及手术禁忌证、癌症远处转移、过敏性体质、糖尿病及尿路感染和高血压等疾病。所有患者均符合进行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的条件,并全部接受手术。研究组中男16例,女8例;年龄39~76岁,平均(57.2±5.6)岁;癌症初发者17例,复发者7例;多发性肿瘤患者15例,单发行肿瘤患者9例;低危NMIBC患者13例,高危NMIBC患者11例;病史1周~1.5年,平均(5.8±3.7)个月。对照组中男17例,女7例;年龄37~78岁,平均(56.9±6.2)岁;癌症初发者16例,复发者8例;多发性肿瘤患者17例,单发行肿瘤患者9例;低危NMIBC患者14例,高危NMIBC患者10例;病史1.5周~1.7年,平均(4.8±3.2)个月。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没有可比性差异(P>0.05),对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均自愿且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次研究予以批准。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在TUR-BT术后即刻进行吉西他滨灌注,即1000mg吉西他滨溶于50ml生理盐水中进行膀胱灌注;对照组患者在TUR-BT术后即刻进行吡柔比星灌注,即30mg吡柔比星溶于50ml 5%葡萄糖溶液中进行膀胱灌注。患者在进行灌注之前需排空膀胱,采取平卧体位,对尿道外口进行消毒,并放置导尿管以求排空残余尿量。采用一次性硅胶导管进行灌注,并每隔10min的时间变动1次体位,留置1h后排出。两组患者灌注治疗时间均为1次/周,连续8次,后改为1次/月,并保持1年。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TUR-BT术后进行灌注药物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灌注药物治疗两年后的复发率及生存率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展开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当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灌注药物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评比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灌注药物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评比[n(%)]

2.2 两组患者术后灌注药物两年后复发率及生存率评比

研究组患者术后灌注药物两年后复发率及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灌注药物两年后复发率及生存率评比[n(%)]

3 讨论

近几年来膀胱癌发生几率逐年上升,在极大程度上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且大部分患者多为初期NMIBC,如若未给予及时有效地医治,极易转化为恶性膀胱肿瘤,目前国外专家对于NMIBC的治疗,主要采用TUR-BT联合卡介苗进行灌注[4]。此次研究中吉西他滨对于膀胱癌患者的疗效显著,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灌注药物两年后复发率及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本次研究的数据表明吉西他滨不仅降低了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提升患者自身的生存几率,对于患者的预后生活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但以常规药物进行膀胱灌注治疗对于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疗效,而且用药过量会致使发生较大的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本次研究对常规膀胱灌注与吉西他滨膀胱灌注进行临床对比,吉西他滨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性治疗药物,不仅在表现在不良反应上,更表现在复发率以及生存率上[5]。

吉西他滨的功效能有效抑制肿瘤DNA链条合成及复制,吉西他滨进行灌注之后,会发生反应合成二磷酸盐及三磷酸盐,而其中,二磷酸盐有提升细胞内活性复合物含量的功效,而三磷酸盐有阻止DNA的复制及抑制蛋白质的合成的功效,两种化合物结合生效,能加快肿瘤细胞死亡的速度[6]。吉西他滨能最大限度抑制核苷酸还原酶(RR)的活性,进而有效抑制肿瘤DNA链条合成及复制[7]。在吉西他滨进行灌注治疗时,能直接作用于患者的膀胱内,对肿瘤细胞有极大的抑制作用,并能有效地杀灭残存的肿瘤细胞。而对于正常的膀胱黏膜对灌注药物的吸收率相对较低,因此对于正常的组织细胞影响较低,药物无法直接对血液起作用,所以安全性较高[8]。吉西他滨的作用机制在临床的应用中,值得大力研究,以期为患者的病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因此本次研究证实,吉西他滨灌注膀胱对患者术后的疗效显著,在临床取得明显的成果。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在吉西他滨进行膀胱灌注疗治疗膀胱癌的过程中,取得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果,其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生存率高,在极大程度上提升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普及应用。

猜你喜欢
吉西膀胱癌生存率
含氟药物吉西他滨的中国专利分析
二甲双胍增强胆管癌细胞对吉西他滨敏感性机制的研究
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阻滞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肿瘤复发,为何5 年是一个坎
吉西他滨联合卡铂诱导NK/T细胞淋巴瘤细胞株凋亡的研究
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Analysis of compatibility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bladder c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