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地协调观的渗透为主线

2020-09-10 12:34杨玉君
关键词:人地协调观人口迁移核心素养

杨玉君

摘要:地理教学要搭建地理学与社会的关联,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和技能,提升人地协调观这一核心素养。《人口迁移》一课教学设计以人地协调观的渗透为主线,从三个层面展开,分别为:结合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挖掘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结合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剖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结合我国人口迁移的影响,探究实现人地协调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 《人口迁移》

作为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看待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深入认识两者相互影响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形成尊重规律、和谐发展的态度,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地理教学要搭建地理学与社会的关联,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和技能,提升人地协调观这一核心素养。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一课教学,以人地协调观的渗透为主线,从挖掘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剖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探究人地协调的主要措施三个层面进行设计。

一、结合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挖掘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

本节课用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导入。教师首先问:“高中毕业后,很多同学都会选择到外地上大学。这种流动属于人口迁移吗?理由是什么?”让学生带着疑问展开学习,指向明确。

要回答这个问题,学生首先需要知晓人口迁移的概念,即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之后,还要明确人口迁移的两个重要属性,即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然后才能正确判断这一行為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这一设计,不是将概念直接传递给学生,而是以现实生活为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明确基本概念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二)理解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关于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教材以活动形式呈现,简要说明人口迁移受推力与拉力的影响。实际上,理解“推拉理论”对于树立人地协调观至关重要。因此,需要教师适当拓展,深化教材内容。

此环节,教师先播放一段城乡人口迁移的视频,主要内容为:由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乡村人口大量进城,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城市就会出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问题,即城市病;与此同时,乡村人口减少,人地矛盾缓解,环境质量变好,城里人又往乡村转移,推动乡村的基础设施、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接着,教师出示图1,阐释人口迁移原因的实质:引起人口迁移的表层原因是推拉因素;深层原因却是人对环境的需求。当一个地方的环境不能满足需求,人就会向能满足需求的地方迁移。因此,人口与环境总是在不协调状态下发展变化,这种不协调的人地关系,成为推动人口迁移的实质。

最后,教师播放电视剧《闯关东》片段,介绍“闯关东”这一典型的人口迁移,让学生分析其原因。这一设计不仅检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复杂情境中的人口迁移现象的能力,也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结合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剖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一)了解近代国际人口迁移路线及原因

为了更直观地呈现近代国际人口迁移路线,此环节,教师播放课前制作的《国际人口迁移》小视频,动态呈现近代以来的国际人口迁移路线示意图。学生可以结合教材提示,通过同桌合作,归纳不同时期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原因。教师还设计了国际人口迁移表(如表1所示),让学生通过填表,了解人口主要从哪些大洲迁出,又迁入哪些大洲,更直观、系统地归纳出人口迁移的方向,并深入探讨迁移的原因。

(二)理解当代国际人口迁移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当代国际人口迁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影响,此环节,教师设计了如下题目:

材料一:美国本土不同地区面积、人口示意表(如表2所示)。

材料二:美国人口构成情况(如图2所示)。

材料三:据统计,全世界40%的科技移民被吸纳到了美国。在全美从事科学和工程项目工作的人员中,有72%出生在发展中国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简要概括美国人口特点。

(2)试说明国际人才迁移对人口流出国和美国的影响。

此处,问题设计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了解美国人口现状,即人口的增长主要靠人口迁入,其人口构成特点是典型的移民国家,人种复杂多样;二是通过分析国际人才迁移对人口迁出国和美国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人口的迁移不仅受环境的影响,在人口迁移的过程中,人类活动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通过以上渗透,学生可以体悟到人口的发展必须和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相协调这一人地协调观,进一步理解事物的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事物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的这一唯物辩证法,从而学会辩证看待人地关系。

三、结合我国人口迁移的影响,探究实现人地协调的主要措施

此环节,教师主要结合对我国历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帮助学生探究实现人地协调的措施。在利用人口迁移表分析我国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的特点后,教师可以出示如下材料:

中国的城市化正进入“半城市化时期”,起码要用20年时间才能解决。这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中国发展报告2010:促进人的发展的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发布会和研讨会上提出的。“半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呈现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为何会出现“半城市化”问题?请你为解决“半城市化”问题建言献策。

“半城市化”问题是人口迁移的负面影响之一,对社会结构的转型相当不利。这一概念的拓展和问题的引入,意在让学生尝试利用学到的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要回答本问题,学生除了要归纳出我国历史上以及当今人口迁移的特点与影响,还要从控制人口规模、转变发展模式等方面思考协调人地关系的措施,如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加强城乡统筹建设、深化住房体制和机制改革以及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等。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提出相关建议并将其完善为小组研究报告,进一步渗透人地协调观。

参考文献:

[1] 赵芳菲.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8.

[2] 韦志榕,朱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 韦志榕.与老师们谈谈地理核心素养[J].地理教育,2016(4).

[4] 吴江林.基于生物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以浙科版《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第一课时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11(2).

猜你喜欢
人地协调观人口迁移核心素养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浅谈人地协调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基于旅行视角的人地协调观培养
人地协调,渗透在教学细节中
关于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的理解与存在问题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