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20-09-10 01:28牛素娟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英语翻译能力培养

牛素娟

【摘 要】 大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是衡量其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目前部分高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培养模式并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提升。本文阐述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高校在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给出了提升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策略,旨在为广大高校英语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20)04-0045-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与世界各国的科技、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对于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大学生是国家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在严重缺乏英语翻译人才的情况下,他们是绝对的翻译人才后备力量。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培养中普遍存在教学模式落后、重视程度不够、测评手段缺乏等问题,不利于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提升,不能满足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于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要想提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必须改善培养策略。

一、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对于自身发展以及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都具有重要意义,其重要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

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于英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需要大量具备实时领悟和翻译能力的专门人才。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常规的听、说、读、写能力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也不能作为衡量其英语水平的唯一标准。因此,在大学生英语教学中,开展针对性的英语翻译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在大学期间掌握英语翻译的相关理论和技能,全方位提升其英语综合水平,从而提升其个人竞争力。

(二)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沿线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加强,这就需要大量的具备英语翻译基础的人才进行支撑。英语翻译是一项基本技能,并不仅限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掌握英语翻译技能,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参与到需要双语翻译的专业工作之中,更好地从事专业工作,在找工作时,也会有更多选择,获得更多的机会。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各类人才的支持,大学生也应当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不断提升自己的英语翻译水平,为国家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不断努力。

(三)有助于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在前沿科学、知识传播和文化推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作为国家科技进步、文化交流的中坚力量,提升英语翻译水平有助于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开展学术和文化交流。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学好翻译技能,可以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源语作者的思路、洞悉源文本的精髓,对于其阅读本专业相关国外文献、掌握最新学术动态有着重要意义。此外,翻译过程是一个深刻理解源语文化并以适当的翻译策略及方法将其传达给目标语读者的复杂过程,培养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可以加深对其他国家文化差异的了解,对于国家间文化交流以及我国传统文化传播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我国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教学工作一直处于被冷落、被忽视的地位,具体存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对于翻译能力培养不够重视

当前的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强调要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但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译”被排在了最后一位。原因有多种:学生基本单词句型没掌握扎实而导致无暇顾及翻译能力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欠缺,无法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而成为翻译能力培养的绊脚石;翻译是语言之间的转换,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故中英文翻译是需要对双语及其文化进行双加工,难度系数加大,造成培养困难;加之很多高校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能力的评判标准主要考查听、说、读、写能力,考试中与英语翻译相关的测试较为弱化,以目前相对科学的四、六级英语考试为例,虽然也加入了翻译技能的测评,但分值占比与读、写相比相差很大,导致大多数学生不會主动将主要精力放在对于英语翻译能力提升方面,更谈不上激发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的动力;再者,对于非英语专业来说,基本不开设翻译课程,即使有,大多也作为选修课内容,并不能真正受到学生重视。

(二)翻译教学理念与模式有待创新

当前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大多将重心放在英语翻译理论和技巧的教授,而对于翻译实践以及语言文化的融入方面做得不够,翻译教学理念的陈旧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不足。在教学模式上,有些高校仍然局限于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课堂互动不足,学生参与度低,学生无法及时发现和反馈问题,老师也无法及时掌握和解答问题,知识传递效率低下,学生也容易出现思维终端的现象,影响其听课效果。

三、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策略

通过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现状的分析发现,要想提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是提升高校重视程度、创新翻译教学方法、注重语言文化融入、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以及拓展教学途径和模式。

(一)提高重视程度

高校应当以培养优秀学生为首要目的,紧密结合当前社会和市场需求,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计划,并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一是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增加翻译能力培养权重,重点培养英语翻译理论和方法;二是对于不同专业所学课程,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及学科特点,选择性采取全英语教学,给学生营造一个全英化的课堂环境和英语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学生的英语翻译及语法的渗透,为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三是学校可以定期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让他们对教师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和需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创新教学方法

大学生英语翻译教学实践中,应当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的教学模式,大力倡导过程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通过传授翻译理论、翻译技巧来提高学生翻译能力,而应当多采用研讨式、启发式和互评式的教学模式结合大量的翻译实践,想法设法启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融入真正的翻译情境,站在原著者的角度理解原文,灵活运用翻译技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翻译训练,每个小组均包含不同层次翻译水平的学生,让学生们在一起讨论研究、互相学习,共同完成翻译任务,不同小组之间可进行翻译比赛,互相借鉴学习,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在评判学生翻译成果时,对于学生创造性的工作应当多鼓励,对同一翻译内容的不同表达方式可以总结一些案例并在课堂上分享,邀请学生进行点评和经验共享,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语言文化融入

语言并不单纯是一套符号系统,更是语言使用者文化背景的体现。由于受到人们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立场、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的制约和影响,不同的语言文化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语言文化的差异为身处不同语言环境下的翻译工作者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墙,想要突破这座墙的阻挡,就需要去学习和了解墙对面的语言文化。因此,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不能局限于语法、词汇等方面的训练,更应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的学习,否则就容易导致由于文化差异而带来的翻译错误。例如:“Don't teach your grandmother to suck eggs(不要班门弄斧)”,直译为“不要教奶奶吸鸡蛋”,是很容易引起歧义的,这就是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教师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应当有目的地加强英语语言文化的教学内容,特别是英语和汉语文化差异较大的部分。当然,语言文化的学习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充分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课堂上教师可设定一定的主题,并通过视频、图片、网络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抛砖引玉,学生课后学习后,可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去了解和学习英语国家的社会背景、风土人情和历史风貌。

(四)制定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翻译能力,也可以帮助教师掌握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是客观、全面。然而,目前就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而言,并没有一套成熟的教学评价体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一是教师应当注重翻译考试的质量,考试试卷需要精心设计,题目设置能够准确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题型应当多样化,知识点覆盖全面,难易结合,翻译评价、错误纠正、翻译理论等题目也应当适度纳入考试范围。二是教学评价应当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将课堂平时成绩纳入期末考核,督促学生自觉提高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要丰富评价主体,学生的自我评估和同伴互评也应当纳入教学评价体系,以学习小组为单元,通过设置一些评价指标,有利于学生掌握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针对性地调整学习重心,也可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四是注重开展过程性评价。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评价体系应当具有前瞻性,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根据前期学生基础摸底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注重差异化、个性化培养,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效果不断修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五)拓展教学途径和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教育手段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传统的“黑板-粉笔-课本”的模式,多媒体、网络、语料库等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外语翻译教学手段也在不断丰富。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素材整合在一起,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极大地丰富了教师教学意图的表达方式,方便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语料库将大量有真实语境意义的实例以数据或语境共现的形式呈现出来,便于学生查阅和检索,极大地方便了英语翻译工作,帮助学生高效率地完善知识体系。互联网有着庞大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下载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借助网络工具开展翻譯工作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当然,翻译工具知识辅助手段,它可以帮助学生高效地开展翻译工作,但英语翻译学习是建立在良好双语能力的基础上,教师不应排斥学生网络翻译工具的使用,而应当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用好网络翻译工具,达到提升自身翻译能力的目的。

四、结论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扩大了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我国对各个专业的英语翻译人才需求量逐年增加,这一时代背景也深刻影响着翻译市场,对英语翻译人才的能力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但同时也为广大的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带来了许多跨越发展的机会。而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亟需改变当前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不足,不断提升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质量与效率,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英语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陆丹岚.浅析如何从方法论的视角创新大学英语教学:评《方法论视域下的英语教学新探》[J].高教探索,2019(6):129-135.

[2]孙晓玲.试析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J].高教探索,2019(6):141-145.

[3]王萌.从语用角度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技巧和方法[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1):54-56.

[4]杨眉.新闻在大学生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评《新闻英语阅读与翻译》[J].新闻与写作,2019(8):113-116.

[5]潘鸣威.中国英语写作能力等级量表研究:写作能力发展的视角[J].中国外语,2018(3):78-85.

[6]俞敬松,阙颖.复合型翻译查证能力的培养方法案例研究[J].中国翻译,2019(2):79-85.

猜你喜欢
英语翻译能力培养
逆向思维在大学生英语翻译教育中的导入和培养
数字化时代英语翻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新形势下再议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概述
旅游英语翻译中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英语翻译教学探析
基于就业视角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