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路径初探

2020-09-10 07:22罗燕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历史人物培养路径高中历史

罗燕

摘要:歷史解释指以正史材料为切实依据还原真相,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提高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以及对历史真相的探究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历史人物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各个历史事件当中起到穿针引线、起承转合的作用。因此,历史教师应当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走近每一个真实历史人物,解读历史人物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产生的社会影响力,进而为学好历史学科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关键词:高中历史 历史人物 历史解释素养 培养路径

历史具有不可复制与不可实验性,而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如何缔造一个又一个的传奇故事、引领社会进步、带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都需要学生利用现有的史书材料还原当时的情境。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史书材料为主要依据,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还原真实的人物原型。

一、兴趣激发,情境教学

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所以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大凡人做一件事体,要是没有兴味,简直可以说没有结果的,要晓得兴味有了,才可以期必往前进……越发肯往前进,兴味越发浓厚。”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借助于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平铺直叙。如在讲某一个历史人物时,罗列历史人物的各种生平信息,进而形成流水账式的教学思路。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致,导致成绩严重下滑。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运用玩与学相结合的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历史人物的鲜明个性。

1.情景对话演绎,还原人物个性

任何一个历史人物的出现都会引出大量的人物对话内容,而历史教材往往将重点放在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关联上,在教材中很少提及人物的对话内容。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勾勒真实的历史人物对话场景,对话内容可以结合某一历史事件或者人物个性,将其进行展示。这一过程中,教师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及时纠正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发生的错误。如对话内容与历史人物个性不符,或者对话内容脱离了当时的历史大背景,进而帮助学生深入解读历史人物。

以《王安石变法》单元知识点为例,教师首先向学生交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当宋神宗即位后,大宋王朝表面一派繁荣景象,其实内部已经蕴藏着重重危机矛盾。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大批农民丧失土地,兼之富豪隐瞒,导致财政收入锐减,出现了立国以来少有的财政赤字。在这种背景之下,王安石主动请缨,提出了变法策略。学生可以围绕王安石变法的动机以及宋神宗对王安石变法的大力支持,演绎宋神宗与王安石的对话场景。如宋神宗首先发问:“如何通过变法扭转当下局面?”王安石回答:“国家贫苦的症,不在于开支过多,而在于生产过少;农民之所以贫苦和不能从事生产,一方面是由于官僚富豪兼并了大量土地,另一方面是由于政府把繁重的徭役加在农民身上。因此,最好的理财富国之路,是依靠天下所有的劳动力去开发自然资源,是积极开源而不是消极节流。”宋神宗继续发问:“如何做到富国强兵?”王安石答:“可以采用保甲法、裁兵法、将兵法、保马法、军器监法提高军队士兵素质,增加军队战斗力。”通过这种设置对白的情景演绎教学法,学生既能够融入历史人物角色当中,在演绎过程中,也能够赋予历史人物更加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历史人物活灵活现,对后续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创设历史事件情境,剖析历史人物特点

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串接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一项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为了使每一个历史人物与相对应的历史事件串联到一起,教师可以采取创设历史事件情境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课件,将历史人物准确对应到历史事件当中。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和加深了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印象。

以《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为例,教师首先将古代中国的一些重要发明以图片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内容分别是:地动仪、二十气历、天文仪器、圆周率、天象仪、水龙骨车等。然后,学生仔细观察这些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并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将这些发明与历史人物串联到一起。通过回忆相关的历史资料,学生将发明与发明者逐一对应。这种创设事件情境的方法打破了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人物对比,提炼精华

每一个正面的历史人物身边往往都一个反面历史人物,人们所熟知的岳飞,身边就出现了秦桧这个反面人物,商鞅身边就出现了甘龙、杜挚这一类反面人物。结合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历史人物比对的教学方法,使历史人物的个性更加鲜明,特点更加突出。

1.单体比对,个性鲜明

单体比对主要是将两个完全处于正反对立面的历史人物进行比对,突显正面历史人物的鲜明个性以及该历史人物所引发的历史事件对社会进步起到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准确选择反面历史人物,首先突出个性反差,两个历史人物必须是一正一邪。其次选择典型历史人物,即学生所熟知的历史人物。最后应当选择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不能靠现代影视剧作品确定反面历史人物。

以《辛亥革命》为例,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中主要有孙中山、宋教仁以及袁世凯三个主要人物。在进行单体比对时,教师可以将孙中山与袁世凯进行正反比对。首先向学生介绍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是如何励精图治,担当起救民众于水火的历史重任的。然后,再讲述袁世凯在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后,窃取民主革命成果,恢复帝制。接下来,讲述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历史渊源及袁世凯称王称帝的野心。通过鲜明的单体比对,学生能够掌握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与历史事件,萌生对孙中山爱国精神的敬仰与崇拜之情。

2.群像比對,揭露本质

群像比对是将某一个正面历史人物与群体的反面人物进行比对,突显正面历史人物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杰出贡献,或者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起到的助推作用。运用群像比对方法,更加容易让学生牢记正面人物。教师在选择群体反面人物时,应当以突出正面人物的个性与特点为主,让学生对正面人物产生浓厚的好奇心,深入解读该历史人物所引发的历史事件。

以《鸦片战争》为例,该单元讲述八国联军如何发动侵华战争,并犯下了火烧圆明园的滔天罪行,以及清廷战败后,与八国联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围绕这一背景,引出了林则徐这个关键人物。被后人称为民族英雄的林则徐不辱使命,成功在虎门销毁了坑害中国民众的鸦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林则徐与八国联军的群像进行比对,这样既能够凸显林则徐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也能够体现出八国联军的卑劣行径。正因为二者鲜明的对比,直到今天,人们依然对这段耻辱的历史念念不忘。通过这种群像比对的方法,学生能够深入透彻地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还原历史事件的真相,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为学好历史学科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辩证评述,尊重历史

在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诸多饱受争议的历史人物。秦始皇登基以后实施的暴政使得民不聊生,各地民众揭竿而起。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对秦始皇进行评述,他的杰出贡献也不能被全盘否定。他设立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等,都对后世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正确引导学生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深入剖析历史人物的两面性,既不可武断评价,也不可全盘肯定,这样才能还原更多的历史真相。

1.保持中立立场,客观公正评价

所谓中立立场就是在评价某一个历史人物时,学生无须发表反对意见,也无须表现出肯定的态度,应当在尊重史书的前提下,对历史人物进行客观点评,既不否认历史人物的功绩,也不否认该历史人物造成的负面影响。

王安石变法也存在一些弊端,在变法的指导思想上,王安石偏重于谋求开辟财源,获取尽可能多的国家财政税收,以此积累国家财富,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变法导致国富民贫。而且,新法的施行也过于激进。同时,变法在当时也引起了扰民损民的后果。免役法一出,百姓都叫苦不迭,连担水、理发、茶贩之类的小买卖,不交免疫钱都不许经营。税务向商贩索要市利钱,税额比本钱还多。由此可以看出,评价王安石变法时,应当对历史事件的利与弊予以客观评价。

2.掌握历史背景,突破表象局限

在高中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历史人物极富争议,但是这些历史人物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却受到统治者的青睐。因此,学生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评价某一个历史人物时,不可与当下相提并论,应当紧密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而对人物做出公正客观的点评。

在学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单元知识点时,教师首先向学生讲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思想由董仲舒提出,在当时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流传两千多年的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但是,该思想的弊端在于它将专制集权推向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使人治政治成为两千年以来不变的定式,更是造成了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恶劣后果。学生在评价董仲舒这个历史人物时,应当考虑当时的历史大背景,对董仲舒的功绩予以认可。

高中历史教材中出现的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具有鲜明的特征与个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始终以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为教学核心,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多视角、全方位地采取针对性强、简便易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走近历史人物,透彻地了解发生在每一个历史人物身上的历史事件。

参考文献

[1]崔爽.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4):24-25.

[2]边国权.高中历史学生阅读指导策略[ 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10):41-44.

[3]程艳霞,李永梅.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历史逻辑与供给侧改革路径[ J].中国教育学刊,2019(2):34-41.

猜你喜欢
历史人物培养路径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从“重新评价”历史人物看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论曹操由历史人物向文学形象的转化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人物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