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工笔花鸟之临摹技法研究

2020-09-10 07:22申妍妍
今古文创 2020年37期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宋代

【摘要】 花鸟画萌芽于秦晋时期,到了宋代逐渐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体系。工笔花鸟画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历朝历代不断被传承和发展,逐渐形成各朝代的潮流。工笔花鸟画自唐代开始到清末已流传千余年,历代大师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渐将工笔画发展成为一种特色的画作样式,并赋予其特色的手法。工笔画作为画作体系中的一种独特的类型,成熟于宋代,画作技巧在各方面都较为突出领先。后代学者、工笔花鸟画师都将宋代工笔花鸟画作入门临摹的题材。宋代,这是个文人风很重的时代,进而也成为了工笔花鸟的到达巅峰时刻的契机,在这样的一个文化极其繁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几百年当中,迸发出了多次画风的革新,然而这些“新风”,给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的甚至影响到今天。

【关键词】 宋代;工笔花鸟画;临摹技巧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7-0064-03

北宋前期,对花鸟鱼虫的画法主要是以继承为主,则是由五代的传统画法传承下来的,其技法则多以徐熙、黄荃为宗,而黄荃的“勾勒填彩,旨在浓艳”的画风一度成为当世所之热潮。进而到了北宋后期,由于文人皇帝宋徽宗,他对绘画是极为喜爱,因此在其大力的推崇和倡导之下,花鸟画逐渐成为各类画科的主流,同时也进一步向着工笔写实的方向的不断发展着,宋代经济繁荣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相对于隋唐时期有了很大的提升,社会局势相比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更加稳定,这一时期,文人思想活跃,追求自由的生活,因此产生了一大批艺术作品。工笔花鸟画的起源要从唐代开始,当时的花鸟画已经被作为一门独立的画科,流传于世,在不断的发展之下,到了宋代,则被当时的画家们所追捧并且不断创新传承,最终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艺术,进而走向成熟。宋代的画家们发扬了创新发展的精神,首先继承了唐代工笔画的技巧,以此作为基础,开始不断琢磨对花鸟鱼虫外形轮廓的描绘技巧,将技法逐渐趋于成熟,其笔法课堪称精妙。画家往往基础深厚,这对花鸟工笔画的发展有着扎实的积淀。画师们将花、鸟、鱼、虫的生动形象通过线条勾勒的形式表达出来,并在其中添加自己的情感,来表达画师们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和理想,还有画家对画作的期望。因此我们学习这些工笔花鸟画,完全是有规可循的,即是要“临画先读画,笔到情要到,技法要创新”。

一、宋代工笔画的临摹特点

(一)临其工质周密,摹其笔精色妙

两宋时期的画师们,其运笔、力道都非常之深厚,所有的线条都遒劲有力,同时又不乏刚柔并济,每一件作品,无论是繁,是简,是巨,是细,从落笔之处可看出由始至终都是全神贯注的投入,绝不会有丝毫的轻慢草率之处。观宋画,观之对“墨”与“色”的把控,绝对都是完美的统一,即便是遵循着“骨法用笔”的传统勾填形式,也多是先以“劲而细、刚而润”的墨线来描绘其外形轮廓,然后再沿着线条在其内流畅的敷色,使之线不离色,色不掩线,达到浑然一体的状态,因此在作品最终完成之后,墨线依然是十分的清晰、明确、传神,成了支撑其色的筋骨。敷染所选之颜色,是更加的讲究,需一层一层的套染,循序渐进,需要反复着色,每一层都晕染开来,更要把控好每层之间的融糅,使之“不动声色”地融合在一起,不存在任何一处重浊混沌。由此,宋画自然而然都是呈现出笔清墨秀、典雅精妙而且有骨有肉的佳品。无不是取材源于生活,其画中满满的生活气息,再加之刻画的是细致无遗又工质周密,自然式“夺造化而移精神”的绝佳之作。

(二)临其意韵清雅,摹其境界深远

宋画不论其尺幅多大,其表达的境界都是极其深远的。比如《出水芙蓉图》,这幅团扇出自吴炳之手,整幅作品展现的仅一朵出水芙蓉,荷花下是两三片翠绿的荷叶,全图技法精工,晕色瑰丽,毫无墨線之勾痕,堪称院体画之精品,虽然其内容上少之又少,却恰恰是哦这种少而阔的画面,以小见大给人发挥出无限的遐想引射出大片荷塘,其容量早已超远图幅的限制,以实际撷取的小点,透露出意蕴清雅,以有限而见其无限的境界。

(三)临其态度严谨,摹其形象真实

梅尧臣曾经赋诗赞赏徐熙“花留蜂蝶竹有禽,徐熙下笔能逼真。”一个徐熙便可看出宋画之精髓,而这仅仅是一个徐熙。故而宋画,蕴含着万物生长之规律、每件作品都生动有趣,仿佛有了生命。画家笔下的花木禽鸟在自然的风雪雨露当中,表现出的各种喜怒哀乐的情态,食不果腹的各种面貌,没一个细节无不刻画的十分细致,这最能触发欣赏者的心弦。比如《海棠蛱蝶图》,用墨笔勾勒海棠花瓣的外轮廓,再以中锋行笔,叶片双勾填色,所勾勒出来的线条圆润流畅,将花叶蝴蝶三者完美地表现出来,统统翔实地呈现出来,形象真实反映的是画师的态度严谨,宋工笔画由此可见一斑。

二、宋代工笔画的艺术特色

(一)“意境”与“诗意”是临摹的基础

宋代对于画家的绘画功底和文学素养都有较高的要求,进而影响到了花鸟画,以至于对画中“意境”与“诗意”的执着。宋画的画幅往往不大,却因因为融入了画师的自我情感而表达出不同的意境,或宏大、或精巧、或调皮、或雅致。宋的《出水芙蓉图》,荷花遗露珠,小中见大,便是融合了画师的无限情绪和心思。

(二)柔媚艳丽、工细缜密是临摹的基调

宋代工笔画师在继承五代的画技,即作画之前先观察,需深度观察大自然中各种花鸟的各种姿态,宋人们延续了这一传统,并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这一时期产生了各种新的画法,像是“勾填法”“勾勒法”“没骨法”“白描墨染法”等等,逐渐形成了拥有着逼真的造型、艳丽色彩的独特画科。宋《晴春蝶戏图》,蝶舞纷飞,体态雍容华贵,有的展开双翼,有的振翅扑动,勾勒与渲染相互结合,先以极细极淡的线条勾勒出彩蝶的外部轮廓,再在墨线中填以重彩。在色彩上,无论是艳丽华贵还是清雅脱俗,都能达到娇而不艳、艳而不俗、精而不滞、厚而不腻的艺术性效果。

(三)先临其立意,后摹其章法

虽是有基础和基调,但是宋代花鸟画发展到难以匹敌的高峰确实令人震惊,如果这些优秀的作品美的有理可循,那么立意就成了另一个首当其冲的关键了。而立意则是画家通过观察自然界并对其深入探索的研究,高度追求其中蕴藏的道理,他们通过仔细地观察、发现自然界存在的规律,并且思考其间蕴藏的哲理,再进行题材的搜集、整理以及分析,这一系列的活动都需要精心准备,将自然界最美的一面展现在画作上,体现出自然的野趣与生动。画师在构建画面的整体布局时候,不能随心所欲,佛啧不能达到预期地想要作品表现的效果,让作品获得更加简约而不失细致、严谨而又细致的结构美。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这些作品,可得出结论:宋代的大部分作品构图严谨,经过深思熟虑,同时画作所表现的内容也是有生命的。林椿的《果熟来禽图》,春末夏初,以果木的一小枝来写整个秋景,其中不乏灵动之美,最为传神的是一只小鸟,跃然枝翘,使整体宁静的空间顿时热闹了。而小鸟停落的地方,正好又与枝头丰盈的果实产生一种视觉上的平衡感,构图、立意、章法皆体现得淋漓尽致。

(四)学习“以线立骨”的“线意识”

在绘图中,“以线立骨”的“线意识”是确保其刚柔媚丽的途径和方法。由受到当时理学思想的严重影响,宋代画师们开始尊崇真实感,注重对某种具体事物的格物,格物之后以画作的形式呈现于纸上,再使画面具有装饰感。宋代工笔花鸟画便是采用白描,以线条勾勒的技法,重在表现出十五形体的外形以及其内部结构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凸显花鸟鱼虫等具体物象的本质特点,而光感、明暗等等折线因素在整体的画面当中则退居其次了。出自南宋赵孟坚之手的《岁寒三友图》,首先作品整体采用“折枝组合”的构图,以梅为主基调,在其周围揉入纵横交错的松与竹,整幅画面极具冲击力,显得整体的格调深重向上。“以线立骨”,显而易见就是用线条勾勒出具体物象“骨架”,以此表达线的张力,线有不同的粗细,长短以及转折的角度也不同,急缓轻重的变化来表现每种具体物象的神、质以及势。这些因素进而被理解为是对传统国画当中提到的“骨法用笔”这一理论基础的继承。

三、宋代工笔画的临摹技法

(一)读画

诗词歌赋自古是文人表达个人思想感情的手段,而画作更是一种极为具象的方法。画家和诗人充满抱负,主要通过创作抒发情感,因此后世临摹者在进行临画之前必须先思考挖究分析所作之人,当时所处环境以及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此后才是分析画师在对细节、线条、构图等等这些的着重之处和运用到的技巧,只有做到如此才能够从而充分理解作品。对每一个学画的人来说,学画首先要了解作画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也是我们读画的首步,也就是通过对画作的赏析,分析出作者作画的感情,从而使自己够进一步清楚明白地了解整幅画的内涵。我国的画作如此受后代追捧,究其根本便是画作除了是对具体物象的描述外,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各种事物的无限情感和作者自身的远大抱负。读画绝对是临画前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除了赏析其图上功夫,更重要的是要品味画师的专注精神,力求做到以画为师。

(二)裱画

裱画,在我们现在看来,这一步好像完全是多余的,可是这却是保存好画作的关键所在。通常人们理解的所谓的裱画,不过是在画作结束之后进行装裱,但其实在古代,裱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敷色、上色。通过对宋画的进一步研究分析,我们最终发现,宋画多是画在熟绢的,在绢上作画与纸的触感上是大不相同的,视觉上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选用绢布进行创作,在视觉观赏上会显得更加立体饱满,其色彩光感的效果也较纸更加的完美,而且他的保存时间也更加久远,因此大多画师玄子在绢上进行作画。画家在绘画时,先需要用水将熟绢给完全打湿,使之充分的吸收水分而发生发胀。然后趁着绢布还是潮湿的,立刻将其标在画框上面,再等到其完全阴干之后,才可以进行作画。工笔画对图面整体的要求很高不仅需要给人以美感,同时要有一定的观赏性。因而古代裱画的方法沿用至今,且一直都有“三分画七分裱”这一说法。

(三)勾线

线条是画作的骨骼,在学习绘画过程中,应该加强对线条的练习。画家从现实中总结得出绘制线条的方法,融合抽象的元素,这是创作的方法和手段。在绘画过程中,熟练地运用各线条的组合,能够给欣赏者带来视觉上的重大冲击。在研究宋代工笔花鸟画时,需要继续研究探索各种线条的特点。工笔花鸟画的每一种线条,甚至可以说是每一幅画上的每一根线条都是无数位宋代画师经过大量的创作从中提炼与概括出来的精品,是他們不断研究的结果。

在很多宋代传世之作当中,清晰可见的是工笔画的线条已逐渐走向成熟完美的境地,并且不断对其完善,然而一幅佳作轮库的美感除了线条的勾勒以外当然还离不开构图的补充,完美的线条走向和肌理在搭配完美的构图结构自然呈现出最为完美的画作。

(四)染色

在染色时要按照正确的方式对绢纸进行层层渲染,将色彩慢慢凸显出来,体现画作的整体色彩美。染色的时候要不急不躁,不紧不慢,才能染出好的颜色,染色要做到均匀晕染,每次染料用量要适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过多会遮盖作品本身的色彩,使得画面整体效果变差。在宋朝时期,工笔花鸟画主要分为两个发展方向,分为宫廷和在野。在技巧上,宫廷这一方向,注重颜色,对绢布层层渲染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其画法极为精细。而在野一派,则是更加注重笔墨的浓淡,略施丹粉。在其染色的过程中,更是需要遵循特定染色步骤,因为这样能够使画作的保存时间更长。在这一点上,古代画师们是将其发挥到了极致,也许这也是许多的名作在历经了千百年的岁月之后依然能够不腐不败,依然能够光鲜亮丽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原因。

四、结语

宋工笔画以其独到的风韵,向后人再现了那个时期各派系画师对艺术、生活、自由的向往和热爱,是这个时期艺术成就的象征,因此宋代工笔画作品到达中国艺术史上的巅峰。宋代工笔画以诗入画,因画成景,再现自然而有遵循自然,对自然进行高度的概括提炼,缩移化的典型摹写,让整个画面充满诗情画意,也充满浓厚的中华传统民宿特色的气派。

参考文献:

[1]刘菊亭.论工笔花鸟画的意象色彩[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2):120-127.

[2]马紫薇.宋代工笔花鸟画的意境[J].保定学院学报,2008,(02):92-93.

[3]张春霞.宋人花鸟小品画的意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05):79-80.

[4]金敏.论中国绘画艺术的视觉符号系统及其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06):295-296.

[5]张华静.中国工笔花鸟画构图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

申妍妍,江苏南京人,硕士,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设计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艺术设计、绘画。

猜你喜欢
工笔花鸟画宋代
浅论于非闇工笔花鸟画
探究宋代翻异别勘制度的现代司法借鉴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商业需求对工笔花鸟画教育理念的影响
宋代工笔花鸟用线
苏百钧工笔花鸟画立意研究
论现代工笔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宋代浦城吴氏家族与王安石新法
浅析工笔花鸟画教学
浅析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