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肥胖现状、危害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09-10 07:22张迈吕强国
体育时空 2020年3期
关键词:研究综述影响因素

张迈 吕强国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2-109-02

摘  要  儿童肥胖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本研究对儿童肥胖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我国及全球儿童肥胖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并对儿童肥胖的多方面危害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导致儿童肥胖的因素进行分析,为解决儿童肥胖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  儿童肥胖现状  影响因素  干预方式  研究综述

一、儿童肥胖现状

儿童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儿童时期的健康状况将深刻影响到其长大成年之后的身体健康状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及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在营养不良、过度消瘦问题得到根本改观的同时,营养过剩、肥胖问题又随之出现。研究发现,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儿童肥胖率都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根据WHO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儿童肥胖率为2%至3%,超重率接近10%。因此,儿童肥胖已经上升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柳叶刀》刊发的全球首次各年龄段肥胖调查数据结果显示,经过对超过200个国家将近13亿人的研究发现,从1979年到2016年,全球肥胖男孩数量从600万上升到2016年的7600万,肥胖女孩数量从500万上升到2016年的5000万,并有2.13亿的儿童和青少年处于超重和肥胖的前驱状态。1979年,全球5-19岁的男孩BMI指数平均值为16.8kg/m2,女孩为17.2kg/m2。而到了2016年,全球5-19岁的男孩BMI指数平均值为18.5kg/m2,女孩为18.6kg/m2,即全球男孩BMI每10年平均上升0.4kg/m2,女孩BMI每10年平均上升0.32kg/m2。

在我国,儿童和青少年肥胖也呈明显上升趋势。从1985年开展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以来,至2014年最近一次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这几十年间,我国7~18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也明显上升,由1985年的2.1%增长至2014年的12.2%。且2014年学生体质健康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在7到22岁青少年学生人群中,各年龄段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有学者进行预测,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20年,我国7岁及7岁以上的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将增长至22.3%,2020年将增长至28.0%,意味着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儿童会肥胖或超重。

因此,在对全球以及我国儿童肥胖率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当前无论是我国还是全球儿童肥胖率较高且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成为一个亟需关注并着力解决的公共卫生和健康问题。

二、儿童肥胖的危害分析

国内学者顾洪涛(2012)在研究中指出肥胖儿童发展为肥胖成年人的比例为26%~41%,儿童期超重者成年后超重的危险系数是儿童不超重者的两倍。肥胖会对儿童身心健康构成较大的损伤。在身体健康方面,肥胖对儿童的心肺功能、内分泌系统以及甚至发育都将造成负面影响,还可能导致血脂、血糖异常,若肥胖维持至成年后甚至进一步发展,将可能导致高血压、二型糖尿病、高血脂症状等病症。在心理健康方面,肥胖可能造成儿童缺乏自信心,形成自卑心理,从而影响其人际交往以及人格发展。闫冰、庞随军(2018)在研究中指出肥胖对儿童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生长发育和心理发展都有负面影响。

国外学者也就肥胖对儿童的危害进行很多研究。Restrictive J M等学者研究发现肥胖可能导致青少年出现诸多躯体症状,比如身体疲劳、气喘等肺部症状、关节痛及睡眠障碍等。Reilly J J等学者通过临床试验发现,肥胖使青少年患糖尿病的几率显著增大。Freedman D S在研究中将肥胖儿童青少年与同龄正常体重者进行比较发现,前者出现高胆固醇、高血脂、高低密度脂蛋白的概率分别为后者的2.4倍、7.1倍、3倍。Hennessy J V等学者研究表明,儿童超重到成年期发展为肥胖的比例为35%,并且与成年期肥胖的人相比,儿童青少年期就开始肥胖的人群成年后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和死亡率都较大。Spaghetti L D等学者通过对30年间有关肥胖儿童的临床随访研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与成人肥胖及其并发症表现为直接相关,超重和肥胖儿童成年期仍然为肥胖患者的比例为42%,且“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更高。因此,通过国外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肥胖对儿童时期的身体健康将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使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低龄化,且增加成年期肥胖及患一些慢性病的几率。

三、导致儿童肥胖的因素

导致儿童肥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遗传因素。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不管是父母任何一方肥胖,其子女的平均体重都偏高,且进一步比较父母双方均超重肥胖、父母一方超重肥胖、父母双方体重正常三种情况下其子女的体重发现,父母体型与子女体型具有显著相关性。有研究者对遗传因素在导致儿童肥胖的比重进行推断得出,在一个人的肥胖因素中,遗传因素占比是33%,其他因素占比是67%。生物学家发现,个体能量摄入的基因、贮存脂肪的基因和能量消耗的基因等是影响肥胖遗传因素的基因基础。但是,遗传因素是不可以改变的,且决定的是个体肥胖的易感性,但是是否形成肥胖,关键还是在于个体的行为及所处的环境。

导致肥胖的个体的行为因素主要就是其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生活习惯等。在饮食习惯方面,国内学者王荔研究发现:对于肥胖儿童而言,经常性贪食的占61%,经常性挑食的占57%,经常性偏食的占43%,且在肥胖儿童中有22%的儿童爱吃甜食并每学期吃了3次以上,爱吃肥肉的占62%,爱喝碳酸等甜味饮料的占20%,爱吃奶油类食品和甜食的占30%,爱吃油炸烧烤食品的占14%,因此,反映肥胖儿童大都具有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霍金芝等学者研究也发现,肥胖和超重儿童大都习惯于暴饮暴食,且爱吃高热量的食物,并进餐速度快。赵俊贤在对6-13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与健康儿童相比,肥胖兒童更加偏好甜点、饮料、油炸膨化食品及肉类。国外学者Suzanne EM等在2014年开展的一项儿童肥胖干预研究中发现,对肥胖儿童进行膳食干预,保证其营养结构均衡,能够有效降低儿童的BMI值,即显著降低肥胖程度。

在运动习惯方面。饮食决定了能量摄入的多寡,而运动则决定了能量消耗的多少,因此,儿童的运动习惯与肥胖密切相关。当前因为生活方式的变化,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电子屏幕产品的普及以及学校教育教学的不合理取向,导致儿童青少年运动减少,成为肥胖的一个重要诱因。美国学者Bouquet P I通过对美国学龄儿童体育锻炼情况与体重进行分析得出,儿童体育锻炼的频率与体重呈负相關。我国赵力群(2014)对儿童校外活动情况与肥胖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正常BMI儿童的校外活动时间显著长于超重和肥胖学生。刘璐(2014)研究发现,肥胖及超重儿童每天坐着时间显著长于正常体重儿童,而正常体重儿童则每天运动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比例显著高于肥胖及超重儿童。

在生活习惯方面,研究者发现不吃早餐、晚睡、久坐不动等都与儿童肥胖密切相关。

在所处的环境方面,一方面是其家长因素,家长的生活方式、运动习惯、对肥胖问题的认知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孩子的肥胖。赵海萍在对1954名儿童青少年家长就儿童青少年肥胖的认知进行调查发现,有64%的家长表示关注还是体重,但73%的家长不在意孩子肥胖,有60%的家长无法回答解决肥胖问题的方式,认识到肥胖对孩子未来的负面影响的家长只占19%。另一方面是社会大环境,美国Vegetate A等学者2014年对超重及肥胖儿童青少年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调查发现,快餐店的流行和其他不健康食品商店的存在与附近的超重和肥胖儿童青少年具有相关关系。Christ B T等学者对儿童青少年的肥胖因素进行调查发现,超重和肥胖的儿童青少年群体中医疗支出较低。

综上所述,儿童肥胖问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饮食、运动、生活方式、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找到导致或影响儿童肥胖的关键因素,进而找到有针对性的儿童减肥干预方式,是解决儿童肥胖问题的一个重要思路。

四、结语

儿童肥胖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更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儿童肥胖率的不断攀升成为当前全社会面临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只有在对儿童肥胖问题有足够认识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其危害性,并掌握导致儿童肥胖的因素,才能为解决儿童肥胖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振峰,邓美荣,舒东娇,杨超,刘矣航,朱琳.综合干预措施对哈尔滨市8~14岁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干预效果[J/OL].中国学校卫生:1-4.2018.12.007.

[2]陈德东,李锦琼,胡飞龙,熊中贵,谈文建,张专,余渝.重庆市2016年中小学生肥胖现况及其对常见疾病的影响[J/OL].中国学校卫生:1-3.2018.12.029.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研究综述影响因素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