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的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2020-09-10 07:22孙文婷
今古文创 2020年39期
关键词:四世同堂人物

孙文婷

【摘要】 朱自清说:“写景是老舍先生的拿手戏,差不多都好。”老舍先生用生花妙笔、款款深情在不少巨作中勾画了北京的山水景致和四时风光。环境描写作为小说的要素之一,对于情节的推动,人物的塑造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四世同堂》中不乏精彩的环境描写,不是孤立的存在,它对人物的塑造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是小说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四世同堂》;环境描写;人物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9-0019-02

朱自清读了老舍的小说《赵子曰》后说:“写景是老舍先生的拿手戏,差不多都好。”深以为然。老舍先生用生花妙笔、款款深情在不少巨作了勾画了北京的山水景致和四时风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更是淋漓尽致地将玉泉山、积水潭、后海、北海等都景致展现在读者面前。

可是高中生在阅读《四世同堂》时,更多地把重点放在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上,对环境描写视而不见或自动忽略。不止《四世同堂》,阅读其他名著也大抵如此。环境描写作为小说的要素之一,为人物活动提供了驰骋了舞台,并为情节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它必然是凝聚了作家无数的心血,经过精心锤炼的,应该引起学生们的重视。所以本文以老舍先生的长篇代表作《四世同堂》为例,就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影响这一方面内容进行一点探究。

一、体现人物心情和境遇

《四世同堂》中不少环境描写能起到体现人物心情和境遇的作用。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同一人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面对同一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玉泉山的泉水还闲适地流着,积水潭,后海,三海的绿荷还在吐放着清香”,缓缓流淌的泉水、吐露芬芳的荷花还那样的美,可物是人非事事休,北平人面对此情此景时却再也不是往昔的感受,一看到雄壮伟丽景观上悬着的日本旗帜,想到江山易主,悲从中来,不忍看也不敢看只剩下了耻辱和羞愧。通过此处的美景来写人物的哀情,自然美加深了亡国之恨。

除了乐景写哀情,作者还善于用今昔对比手法,来写北平被日本占据前后的景致不同,来凸显小说人物的心情。

例如《四世同堂》中,对于北平太平年月金秋美景的勾画如下:中秋前后北平是最美丽的时候,没有冬季带着黄沙的寒风,也没有夏天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接下来老舍先生不吝笔墨写了太平年月的果摊上琳琅满目沁人心脾的各种各样的水果,被犹如艺术家的果贩摆成了立体的图案画;除了果摊还有栗子摊、兔儿爷摊子。生活在这儿的北平人就像生活在天堂,看菊展、走亲访友、去北海划船,身上沁上了荷香,好一幅太平富庶安定祥和图。但北平被日本人武力占领后,祈老人上街,他没有闻到果子的香味,没有遇到提着礼物走街串巷的人,没有看见中秋月饼。今昔对比中,祈老人落下泪来。除了北平的秋,作者还不吝笔墨写了北平的夏。“在太平年月,北平的夏天是很可爱的”,在这一章节,作者饱含情感,极力渲染北平夏天水果飘香的盛况以及北平人感时应物的和乐生活。然后笔锋一转,写沦陷后的北平的夏天,“只有暑热”,而没有其他任何的乐趣。一繁一简,一和平安乐,一酷暑难耐,两相对照,为后文写祈老人失去了他的花草,失去了听书的兴致;天佑太太因为家中已经无蔬菜可晒而懒得起床;小顺儿也不敢再去槐树底下玩耍等情节做铺垫;更是拉开了后文小羊圈的百姓成为亡国奴后饥寒交迫任人宰割生活的序幕。

二、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在小说开篇,就有一段关乎瑞宣的环境描写,下过雪后,瑞宣去北海,爬到小白塔上,看西山晴雪。“那白而远的山峰把他的思想引到极远的极远的地方去”,这段景物描写,体现了瑞宣对远方和理想的追求,在这一景观中,他获得了暂时的安静和自由;而回到家中,瑞宣就立即担负了“一家老少的安全与吃穿”的重任。“西山晴雪”的美景映衬了瑞宣的价值追求,让人们看到了瑞宣不愿意被小家庭束缚,更希望去赴国难的一腔热血责任担当。再比如初闻北平沦陷,瑞宣失去了平日的沉静,出来进去,不知道要做什么好,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丽”,让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但转念一想 “天还是那么晴蓝,可是北平已经不是中国人的了!”愈写北平的美,愈是刻画瑞宣的亡国之痛,他眼前一黑,立即回到屋中不敢不忍再看沦为敌军之手的大好山河。此段描写体现了瑞宣的精神世界。

再比如小说的另一重要人物,钱先生。关于他家的院子,作者惜墨如金,勾画如下:钱家的院子不大,而满种着鲜花。钱老先生的屋里,除了鲜花,便是旧书与破字画。通过院子的花草和屋内的简单摆设,看到了一个陶渊明式的诗人形象。尤其是钱家人深入简出,常常关闭的大门,都让人们想起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里“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的诗句。寥寥几笔,作者为大家展现了钱老先生的气质品格。钱老先生被抓时,他看了一眼院内的花,“一株秋葵正放着大朵的鹅黄色的花”,增添了悲壮的色彩。

通过环境描写,可以品读到瑞宣的细腻和尽忠尽孝的纠结;可以感受到爱国、正直的钱老先生的精神品格,也可以看到祈老人的“精神病态”。祈老人也种花,他种秋海棠、玉簪花、绣球,但是他的花多是为了美化自己的院子,看着自己的房,自己的儿孙,和手植的花草祈老人就覺着人生圆满,一生劳碌没有虚掷。他不真心关心国事,他是个安分守己的公民,只求消消停停地过着不至于愁吃愁穿的日子。他到街上去看北平被日本人占据后的萧条冷落,他才落下泪来假若街上照常热闹,他可以快乐地过一次生日,日本人武力占领北平就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了。通过祈老人上街所见所闻,老舍先生写出了兵荒马乱中祁老太爷这些老派市民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揭示出这些人物逆来顺受、苟且偷安的精神病态,从而对传统文化中消极保守的一面进行批判,以此表达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愤激之情。

三、暗示人物的命运

严冬酷暑,往往不能带给人舒服愉悦的感受,所以作者抓住了寒冷的冬天和炎热到窒息的夏天的环境描写,来暗示人物的命运。“日落了,昏黄的天空变成黑的,很黑,黑的可怕。”北平城只有沙與寒气的狂舞,路上没有行人,连猛犬都不敢叫一声。“北平像风海里的一个黑暗无声的孤岛。”老舍先生不遗余力地描写了严冬的景象,写本该颐养天年的祈老人挨了冻,小羊圈里或者说多数北平人都挨了冻,暗示了被日本人抢去了煤炭的北平人,在寒冬中束手无策的悲惨命运。这是北平的寒冬,更是中国的“寒冬”,在沦丧区生活,没有春天可言,没有生存可言,更别提尊严,为后文野求等一些还算有良知的中国人迫不得已做汉奸、天佑老实本分的生意人陷成了“奸商”做了铺垫。

再比如,孙七在吃了共和面生病后,有几处和他有关的环境描写都是关乎暑热的,“天极热,小胡同里的房子靠得紧,又缺少树木,像一座座的烤炉,可是孙七必须在这烤炉中走来走去”,“太阳似乎已不在天上,而是就在他们身边的身旁。车很快,像要冲出火海。”这样的酷热,更似人间炼狱,暗示了孙七接下来被日本人“消毒”活埋的命运。除了孙七,无数的被共和面弄坏了肠胃的北平人,晕倒在路边的,都被拖去消毒。后文通过韵梅的眼睛,又再一次进行了交代。通过环境描写,更深刻地体会到沦陷的北平城已经成了“非人间”“人间炼狱”,任人宰割、苦苦挣扎的北平人的惨境。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土壤,是决定人物行动的要素,人物命运的先兆。正如老舍在《离婚》中所言,“北平没在天上”,“是地狱的阴火,沙沙的,烧着活鬼”。

在小说的结尾,作者写小羊圈里,“槐树叶儿拂拂地在摇曳,起风了”。以景作结的句子,虽然简短,但是耐人寻味,它暗示着经历过一场浩劫的北平人开始了新的生活,中国大地恢复了生机。

《骆驼祥子》中的暴风骤雨,《月牙儿》中带着寒意的月牙儿……老舍先生在多篇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真可谓当之无愧的“写景圣手”。究其原因,首先是老舍先生对故乡北平、居住多年的济南等祖国山河的深沉的热爱。在诸多景观中,写得最多的是自然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北平的风貌。老舍在《三年写作自述》中说:“我生在北京,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儿茶的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我真爱北平啊”,北平的一山一水,一枝一叶都深深烙印在老舍心里,老舍总愿意去描述它。一切景语皆情语。其次,老舍对于写作,一直是谨慎认真的态度,代表作《骆驼祥子》是积累了十几年对洋车夫的生活的观察后创作的,鸿篇巨制《四世同堂》,从准备到完成历时几年。最后,老舍先生在环境描写中非常注重凝练传神。老舍在《老牛破车》中说:“真本事是在用几句浅显的话,写成一个景——不是以文字来敷衍,而是心中有物,且找到了最适当的文字。”《月牙儿》中“带着点寒气的一钩儿浅金”,和主人公的处境巧妙的结合,渲染了悲剧氛围;而《世同堂中》也善于运用典型环境衬托人物心情,例如受尽日本人欺辱的祁天佑来到河边,他见到“太阳落了下去。河边上的树木静候着他呢……河水流得很快,好像已等他等得不耐烦了。”短短几行字暗示出了祈老人不敢羞辱决定投水而死的心情。

环境描写和人物相互映衬。尤其是艺术大师更是将环境描写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大家要重视环境描写的作用,为鉴赏小说找到更多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

[1]佟欣.从环境描写看老舍小说的文化批判性[J].文学研究,2012,(11).

[2]蔡皓月.《儒林外史》的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的影响[N].山西青年报,2017-7-1.

[3]何英.老舍小说的美学思想[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09).

猜你喜欢
四世同堂人物
巧借“微写作”,撬动“整本书”
Twilight Love
《四世同堂》
从《四世同堂》到《茶馆》
一个古老民族文化心理的艺术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