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美丽中国建设研究

2020-09-10 07:22张倩
今古文创 2020年39期
关键词:污染治理美丽中国生态保护

【摘要】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必然面临的一场重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全局性与历史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再上新台阶。新时代新征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不断加强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美丽中国建设研究,通过坚持绿色发展、抓好污染治理、重视生态保护与加强制度建设等多种举措,改善环境质量,筑牢生态文明之基,让生态文明之光照亮美丽中国建设。

【关键词】 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制度建设;美丽中国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9-0086-02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千年大计,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持久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着“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极具创新性与战略性的思想观点,日益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美丽中国建设已成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之一。尤其是在党的十九大上,针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美丽中国建设,党中央做出了科学规划和全面部署,为实现青山碧水、蓝天常驻的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龙衮九章但挈一领。”美丽中国建设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思想理念、发展方式和治理体系等诸多方面,对此必须要做好顶层设计,搞好总体谋划。加快构建包括生态经济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安全体系和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内的生态文明体系。通过这一体系的加速推进与深入实施,使新时代美丽中国目标早日实现。

坚持绿色发展是美丽中国建设之根本。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是一种生命力的象征。绿色发展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种和谐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更是民众的期盼,是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人类的文明史,说到底就是人类与自然关系不断发展的历史。原始社会,人类主要靠采集渔猎为生,人类紧紧依附于自然;农业社会,人类发展起了农耕畜牧业,开始广泛利用自然;工业社会,人类通过科技手段改造与征服自然;现如今,随着一些地方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类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越发深刻,越来越意识到大自然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会在无形中创造出源源不断的经济价值与综合效益,进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上的可持续。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变革。要建设好美丽中国,就要努力改变过去那种粗放扩张、竭泽而渔的生产方式与消费模式,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统一协调。为此,不仅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还将绿色发展纳入到了新发展理念之中,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坚定决心与有力举措推动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其一,在发展理念上,要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牢记良好的生态环境才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努力贯彻好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发展理念,尊重自然,立足国情,逐步打造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协调推进的生态空间格局。其二,在发展方式上,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注重加强技术引领和金融支持,利用好市场机制倒逼绿色创新,不断构建绿色经济体系、绿色能源体系与绿色创新体系。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与能源结构,降低物耗、能耗,持续化解落后与过剩产能,提升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效率,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和优化升级,逐步形成新时代新型的生态产业体系。其三,在生活方式上,要切实践行好低碳简约的绿色生活。国家要大力增强绿色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供给,引导民众拒绝奢侈浪费与不合理的过度消费,通过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开展创建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校园、绿色机关和绿色出行等多项社会大行动,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日益转化为环保行动,逐渐形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风尚,全社会要同呼吸、共命运、齐奋斗,使绿色生活方式真正成为全社会范围内的行动自觉,进而汇聚起全民共建美丽中国的巨大合力。

坚持污染治理是美丽中国建设之关键。与过去相比,中国主要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细颗粒物浓度都有所下降,空气质量有了明显好转,同时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也在大幅提升。但雾霾锁城、酸雨蔓延、黑臭水体、土壤污染、垃圾围城围村等环境问题依然是困扰民众生活的民生之患与民心之痛。生态环境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小康社会的全面与否,因此一定要把污染治理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采取有效的政策举措,以环保为民的理念积极解决好损害群众身心健康的环境问题,努力抓好水、土壤、大气等污染防治工作。一要坚持全民共治与源头治理,深化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可采取煤改电、煤改气等多种方式改燃或关停燃煤设备,大力推进重点行业的“散乱污”综合整治与升级改造。调整交通结构,强化对来往机动车辆尾气排放情况的监测。大力提升植被覆盖率有效控制扬尘污染。二要实施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大力推进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修复与水污染治理。加强对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末梢水的全过程管理,消除民众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隐患。重视对不达标水体的科学整治,提升污水处理与循环利用率,进而有效缓解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所承受的压力。三是不断加强土壤环境的监管执法,强化土壤污染的管控与修复,重点做好固体废弃物与垃圾处置工作。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行垃圾分类,加大废弃资源的回收利用力度,挖掘蕴藏其中的巨大利用潜力,让放错地方的资源变废为宝。坚定信心与决心,积极动员各方优势力量,不断提升环境治理效率与水平,使资源的高效利用成为破解生态环保难题的有力武器,坚决打好蓝天、清水、净土保卫战,切实改善环境质量与民生福祉。

坚持生态保护是美丽中国建设之基础。生态环境是易损害却难修复的易碎品,要像愛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要像关爱生命一样关爱生态环境。在努力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同时,还要加强生态保护力度,持续扩大环境容量,进而将污染物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山水相依、林田环绕、湖草共生,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如果护田的只管护田、植树的只在乎植树、治水的只单单治水,这种各家只扫自家门前雪的状态,很容易使生态系统保护领域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系统的持久性破损与失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对此,要不断加大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为统领,积极开展全地域、全过程、全方位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实施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重大工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大力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与水平。一方面是要严格管控生态保护红线这个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要通过规划体制改革,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这三条控制线,明确鉴定出生态、城镇、农业这三大空间,建立生态空间分级管控机制,进而为国家的各类开发建设活动提供有力依据。另一方面是要加大对资源环境的整体性保护与系统性修复。生态保护与修复就如同硬币的两面,少了哪一面都不行,必须做到两手抓,而且两手都必须硬。要坚持生态系统自然恢复为主,尊重自然规律,让生态保护工作由事后修复向事前保护转变。并且要因地制宜,依据不同的修复目标科学实施好退耕还林、湿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工程项目,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不断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让山水林田湖草得以休养生息,让被破坏的资源环境得到修复,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趋势。

坚持制度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之保障。注重建章立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明确规划生态保护领域的管理职能,着力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长久以来,中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态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环保领域多头执法、职能交叉等问题突出。十九大提出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2018年中央组建生态环境部,又对相关职责部门进行了有效整合,对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方面做出新部署,切实打通了农村与城市、海洋与陆地、地上与地下、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等多个环保领域,使监管的竿子一插到底,以硬举措完成硬任务,真正形成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的整体合力。这就有效克服了过去九龙治水、政出多门等监管问题,避免了监管真空与“碎片化”监管问题的出现。接下来,要在严格落实各方责任,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的同时,针对生态环境领域的各类突出问题,科学制定出改革方案与相关制度,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约束机制、激励机制与补偿机制等,尤其是要着力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环保信用评价、严惩重罚、责任追究等制度的完善与落实,让制度内容不断拓展,全方位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层面上的巨大威慑力。同时,还要积极构建国土空间全方位开发保护制度体系。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系统整体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对生态、生产、生活空间进行科学布局,使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得以平衡,有效解决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中所凸显出的各类生态环境问题。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督察、考核评价体系,让其成为新时代对党政机关干部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刘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5,(9).

[2]刘海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5,(3).

[3]陈学明.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建设[J].文汇报,2010,(2).

[4]周生贤.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J].求是,2013,(17).

[5]陶良虎.建设生态文明 打造美丽中国[J].理论探索,2014,(2).

[6]刘建伟.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中蕴含的四大思维[J].求是,2015,(4).

作者簡介:

张倩,女,山西晋城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态文明建设与党史党建。

猜你喜欢
污染治理美丽中国生态保护
试论如何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及稳定性
贵阳生态保护法庭的成立与发展
沈阳卧龙湖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工业氧化钼生产工艺及污染治理分析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正阳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状况分析与研究
环境经济学视角下养殖业负外部性分析及治理
河北省农村生态环境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