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图案的发展和传承

2020-09-10 00:59代磊
今古文创 2020年1期
关键词:传统图案社会需求传承

摘  要: 中国传统图案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更是华夏大地上关于“创造和生产的美丽传说”的记录,这和中国古代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劳动创造离不开关系。这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图形的装饰,逐渐丰富和形成了传统文化的视觉语言。进入现代,潮流文化的传播和机械数字化的生活方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带来了冲击,中国传统图案如何在新时代传承发展,本文将浅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方法。

关键词: 传统图案;传承;社会需求

中图分类号:J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1-0076-03

一、中国传统图案的文化价值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复杂的变化,世界逐渐变得扁平化,不仅仅是空间和时间上的改变,提供便利而快速发展的科技手段也早已冲击中国传统生活方式。西方“工业革命”的出现使得人类和手工艺面对了第一次冲击,快速发展的制造业将生活中许多物件的制作周期和成本降低。起初,被取代工作岗位的纺织女工跑进工厂去砸纺织机,但最终也穿上了机器织成的面料和服装。不仅仅是日常生活用品,就连曾经富有独特魅力的高端工艺制品,也被新的工业美学产品所替代。代表中国木艺建筑和家具工艺的“卯榫”逐渐被钢筋混凝土建筑替代,以宜家为代表的现代家居也替代了传统的中式家具。不仅如此,随着“苹果”和“无印良品”等公司所代表的以简约和功能性为设计宗旨的审美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后,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的传统纹样也正面临着新时代的冲击。

在全球进入高度一体化的今天,信息的传递早已打破了国界的禁锢,各种文化交流通过互联网或实体贸易等多种方式相互影响。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的中国,对全世界不再仅仅是输出“中国制造”,而是升级为“中国创造”。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当下,以政治、经济互通为基础下的文化互通,重走“丝绸之路”也是重振中国文化并走向世界的一次展示,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延绵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了设计创作的资源宝库,而传统图案作为宝贵的文明信息,在眼下面对着发展和传承的关键节点。

二、中国传统图案的发展脉络

各个文明最早具有装饰作用的图案大都是几何形,其次是动植物图形。在我国,可参考的如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出土陶器,以及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的玉器都是如此。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积累了同自然相对抗的生存过程中的各种经验,养殖和狩猎的各类禽兽和无法理解的其他现象的图形化成了这个阶段的主要变现题材。而社会阶层的出现,让图案和纹样有了除了审美功能之外的作用。

从原始时代进入奴隶制的漫长过程中,生产力的发展为群居生活和群落的形成提供了条件,而后逐渐形成国家。劳动能力的提升带动了手工技术的进步,社会也因此逐渐完善了分工。农业发展和封建制度逐渐完善,在物质充沛的条件下形成较好的工商环境。这里的“工”是指为贵族和军队服务进行礼器、武器制造。在商周时期,统治阶级具有“通天”的功能,平民是接受他们统治的对象,各种特殊的“物”被化成图像,作为中国最具特点的青铜器就可以划分出各种功能和等级的造型和对应的图案,承载了最早的“国家”的意义。

湖北省博物馆的曾侯乙编钟和漆棺都是王储的陪葬品,均体现了当时工艺的最高水平。春秋战国时期,有律法规定“珠玉锦绣不鬻于市”,这句话的意思是,珠宝和精美的服饰不得在市场中流通,可见传统工艺的服务对象是统治阶层,是社会的少数人。张光直先生的《中国青铜时代》一书中称青铜器是中国文明的象征,“一言九鼎”“三足鼎立”之类的成语已经融入了生活。图案出现了阶级的分野,但这并不是一种对发展的制约。在商周之后经历了漫长的逐鹿中原和百家争鸣的时代,积累了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为之后秦汉文明的自信和开放打下了基础。这个时期的图案也发生了明显的面貌变化,从青铜器上的复杂神怪纹饰,逐渐演变为了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上更为复杂的叙事性画面。

连年的战争为接纳佛教到来制造了社会土壤,其在中国的世俗化是十分重要的历史事件,不仅是融合百姓生活和促进宗教文化进一步发展,在图形上也带来了缠枝纹和宝相花等具体的吉祥纹样。佛像在印度,经历了从模仿印度教的神像造型到犍陀罗时期模仿希腊风格;进入中国之后,中国的工匠又融入自己的民族特点和喜好,最终,佛教作为这片土地上的第一大宗教,由南至北、由汉族到少数民族、由皇家到百姓,呈现出各种各样不同的佛教造型特征。最为知名的敦煌莫高窟不仅作为中西方文明交流的见证,其中的藻井图案和经变图等形式也证明了图案功能从信奉“巫术”转变为通过宗教寓意祈求平安幸福。

信仰从来就不是统治阶级的专属,其带来的吉祥寓意也传递到了民间,孕育了广大百姓所留恋喜爱的图案流派。一切宗教的、动植的、历史的、生活的,甚至只是谐音的图形,成为了一种会说话的“图案” ——吉祥图案。中华文明的兴盛和发展也见证了文化的频繁交流和沉淀,这千年朝代更替文化交流频繁,有大量的图形、色彩、工艺积淀。在时间长河中逐渐积累下来的规则和定式,共同组成了中国传统图案的面貌。

我国的图案研究泰斗雷圭元先生说过:“纵观中国图案史,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图案具有独特的风格,而且是有独特的规律可寻的。这规律是客观存在而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只有认识这种风格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己新的创造。这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之意。隔断历史,或保守旧业而固步自封;盲目排外,或照搬外国的东西都不利于中国新图案的创造与发展。”

三、中国传统图案的未来发展

一旦传统工艺技法被取代,这些经历千年风雨、承载文明信息的传统图案也将和这些手艺一样消亡,最终失去的不仅仅是技艺本身,连同其重要的文化承载功能也一同消亡。以湖北土家织锦“西兰卡普”为例,围绕其开展的非遗和文创保护仅仅是图案形式的保护,虽然在其图形和视觉层面上获得了保存和延续,但因为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流行文化已经对传统生活方式进行了改造,土家族代代相传的织锦背后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并不能延续。传统图案是充满了情感的、具备时代性的、人类行为活动的产物,中国最早的文字是象形文字,以图形形式记载了宝贵的历史血脉,能在两千多年以后的今天, 阅读竹简、青铜器甚至甲骨文上的文字,这就足以让中华儿女自豪。日常生活中始终以大众的流行文化为主,此类文化的内容何其丰富,且更新换代极快,两三年前人人挂在嘴边的流行词或者偶像符号,过几年可能马上就被新事物取代。在享受这种看起来“文化繁荣”的时代下生活,旧的信息也被以各种新的信息取代,机遇教育的普及和信息时代的便利,使人类在短暂的几十年制造的信息和数量比几千年前来的总和还要多。未来的图案会变成什么样子?只要未来延续着中国人的文化脉络继续发展,记录着社会发展的轨迹,那产生的文化和圖案就会围绕这些素材自然的发生。

传统文化的精华只有在生活中流传才能得以延续。但现代社会充斥大量的西化、机械化、快餐化的信息,在社会环境转变的大背景下,除了顺应时代的推广传播方式,建立符合自身传统文化生存和发展的生活方式。生活中的传统元素当然出现的越多越好,可是内容的准确也十分重要。譬如曾经在许多大成本的电影里居然两晋用唐代的诗歌、明朝穿了民国的衣服等,都只会贻笑大方,甚至对传统文化和生活产生鄙夷感。而制作精良的电视剧《芈月传》《甄嬛传》等影视剧,则尽量的贴近和还原历史真实场景,极大地宣扬传播了传统文化之美。在这样的社会流行趋势下,汉服、刺绣、团扇、缂丝等传统技艺和物件都自然得到了重生的社会环境和土壤,技艺和图案都得以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如前文所说的西兰卡普,也会因为年轻人的重新关注带来新的活力。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分为了五个层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商品的供给关系是相互的,對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渴望,刚好满足这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

四、结语

中国在短短几十年内获得了惊人的经济发展成果,但社会的发展不能仅仅盯在经济发展。物质文化生活等多方面都要迎接新的挑战和要求,在站上民族舞台后的文明大国更需要自身文化自信和文化引导力。在消费者的眼里,不论是最新的科技还是传统的工艺,流行的符号还是传统的图案,服务的对象都是每一个平等的个体,只有在考虑大众需求的同时来进行发展,才是可行的未来。传统图案不需要刻意的传承,而是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它的历史和价值,作为文化符号,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只有人的参与和努力,向传统学习,在当下构建符合中华优秀传统的生活方式,而只有符合个体价值的实现和需求的满足,才能让人人参与的合力得以实现,形成良好的延续态势,使其走向更加美好丰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尚刚.中国古代工艺美术[M].北京:三联书店,2009.

[2]张晓霞.天赐荣华:中国古代植物装饰纹样发展史[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0.

[3]王惕.佛教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4]雷圭元口述,杨成寅、林文霞记录整理.雷圭元论图案艺术[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6.

[5][英]詹姆斯·伯克.联结:通往未来的文明史[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9.

[6]诸葛铠.裂变中的传承[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

作者简介:

代磊,湖北美术学院服装设计系教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传统图案社会需求传承
传统图案与现代文化·生活·设计的关系
浅议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与管理水平提升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