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班数学生活化的教学实践研究

2020-09-10 07:22史浪沙
南北桥 2020年18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实践

史浪沙

【摘    要】《幼儿教育指导规划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数学学习的目标之一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要求教师“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某些简单问题”。数学教育应扎根于幼儿的生活,注重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通过在实际生活中初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建构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学会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幼儿生活化  大班数学  生活教育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8.032

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精确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学前幼儿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数学的学习依赖于具体实际的情景。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所以,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的兴趣、需要息息相关,引导幼儿向最近发展区发展。对大班幼儿开展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探索研究,能有效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积极性、变通性,提高了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

一、在一日生活中体验数学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强调寓教育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使生活的过程时时含有教育的意义,即“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大班幼儿在开展“我是小小播报员”晨间播报活动中,对日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孩子们会问:“今天是6月12日,星期一,为什么上一次星期一是6月5日呢?”大家对日期和星期的变化感到很疑惑。为此,我们开展了一节关于“日历”的谈话活动,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孩子们对于日历的前期经验都是零散的,并没有呈现出系统的认识。为了更好地让幼儿了解日历,谈话结束后,我结合月历表给孩子们讲了个故事,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了解年月日、星期与日历之间的关系,初步学看日历。当然,一堂集体教学活动并不能让孩子们真正做到对日历的完全掌握,数学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于是,我将继续带着孩子们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学习日历。

为此,我为孩子们准备了一张写了日期的月历表和一本翻页的老式挂历,播报员每天的任务不仅需要播报天气,还需要在月历表上找到相对应的日期记录当日天气,同时需要在老式日历上撕掉已经过去的那一天。孩子们很认真,一个月下来没有一次遗漏的。待孩子们对有日期的月历表熟悉之后,我将更换只有格子但是没有日期的月历表,加大了值日生的难度,这样子值日生不仅需要在相应的格子中画上天气,还需要填写日期。有了这张丰富的天气情况记录表,我们决定开展一次“关注天气预报”的数学教育活动。我和孩子们共同设计一张天气预报统计表,根据天气标记图,晴、多云、阴、雨,用画画的方法对一个月来的天气情况进行分类和统计,然后对各种天气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同时,针对统计表,我向幼儿提出关于数学方面的几个问题。比如:(1)晴天、多云、阴天、下雨天分别有多少天?(2)晴天和雨天一共有多少天?(3)晴天比下雨天多几天?(4)阴天比晴天少几天?活动中,幼儿积极性非常高,他們看着自己的统计表,能很快地回答出问题。

通过这次活动,我反省平日的数学教育,觉得日常教育过分地突出和强调幼儿知识的接受和掌握,幼儿虽学到一些数学知识,却缺少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机会,感受不到数学的有趣和作用。

对幼儿来说,正是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他们提供了学习数学的素材,这些生活化的情境也为善于发现问题的幼儿提供了学习和操作的机会,在情境中主动建构数学。通过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再现,在生活中取材,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二、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数学

陈鹤琴先生明确指出:游戏是儿童的工作,儿童的工作就是游戏。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是童年时期的主要活动。因此,要寓教学于游戏之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中,幼儿不仅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更能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大班幼儿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们抓住幼儿喜欢逛超市的特点,在班级开展了“小超市”自主游戏活动。在模拟的购物情景中,幼儿需要调动很多的经验,需要思考很多现实的问题,如要学会看价格标记,还要学习钱币的一些简单的运算方法。我们会每天更换不一样的挑战任务,如每个孩子只有10元钱,可以自主选购商品。或者是必须使用10元钱购买3样东西。这时,孩子们看清价格标记的同时就需运用运算的方法来解决。购物结束后,我们给幼儿提出更大的挑战,先让幼儿讲讲自己买了哪些物品,在记录表上进行记录,记录时要求幼儿算一算一共买了几样东西,用了多少钱,还剩下多少钱。在从购物到记录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很好地运用10以内加减数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在这种实际的生活中学习,将数学学习生活化,让孩子们觉得生动有趣,不仅初步学会了钱币的运算方法,而且也学会交往、合作等技能。

三、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运用数学

数学教育不仅仅限于教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学真正地体现了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有机融合,关键是教师要能够把握教育的契机,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数学,锻炼其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一次餐后散步,孩子们在太阳底下玩起了“比谁影子长”的游戏,孩子们都认为自己的影子最长,争得不亦乐乎。我笑而不语,回到班上后,我借助《森林家具店》的绘本故事帮助孩子们学习了使用不同的自然测量工具测量物体,让孩子们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接着再次带领孩子们来到户外,开始寻找周边自然物体测量小伙伴影子的长度,并做好记录,进行对比。孩子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测量过程中了解到了测量工具越长(大)测得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小)测得的次数也就越多。本次活动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测量活动,让幼儿互相测量既体现了生活化,又符合数学教育的数学化,使教育内容和生活有机融合。

总之,要让幼儿真正地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做生活的主人。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从最初正规化的课堂教学,到如今多元化的自主活动,这是一次课程改革的大飞跃。要实现这一飞跃,需要我们教师深入地领会纲要精神和实质,把纲要精神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的点滴细节之中,让数学教学生活化、游戏化,真正得到幼儿的认同和喜爱。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实践
生活教育理念下如何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