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策略

2020-09-10 07:22罗媛媛
南北桥 2020年18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策略课堂教学

罗媛媛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现代地理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学生学习兴趣缺乏及部分教师教学上的局限性,初中地理课堂效果长期得不到提高。本文将针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提出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增强课堂授课效果,帮助初中生学好地理。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8.067

地理学科是六大自然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在锻炼人的思维,培养理解、创新、空间想象等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并且,地理同时具备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特殊性质,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课程,也是构建学生完整知识结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习自然地理能够促进学生对祖国疆域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各种地理环境、掌握一定的地理技能;而人文地理能让学生了解各民族文化,增强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不自觉地关心国家的发展和建设,树立民族责任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培养其爱国情怀。

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新的科目,很多学生都会对地理学科产生或多或少的陌生感和距离感,甚至因此在地理学习上感到茫然和无助。初中生的年龄小、心智发育不成熟,个人自制力较差、精力极容易分散,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也有待提高。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初中生在地理学习上存在着兴趣不浓、课堂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再加上地理科目一直被当作副科来对待,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在地理课堂中的参与度普遍较低,学习效果令人担忧。

而在教师教学方面,由于部分教师在教学理念及教学能力上的局限性,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授课内容单调等问题,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授课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取得的教学成果与课程标准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初中地理教学也在不断改革创新,在对学生提出更多要求的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地理教师,有必要探索更为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更快乐、更高效地学习初中地理。

一、丰富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地理知识的灌输,忽视了课堂内容多样化的重要性。在地理课堂中,教师总是喜欢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单调的教学内容不仅让学生产生枯燥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阻碍了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对此,教师要积极挖掘教学素材、丰富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根据初中地理教学大纲制作精美的课件,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在课堂中展示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让学生们欣赏不同地理环境下的自然美景,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提升审美情趣;同时也能了解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认识文化的差异性与相似性,体会不同文化的魅力。另外,可以引导学生观看一些优秀的地理纪录片,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增长地理知识,逐渐培养对地理科目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生活化教学

初中生在刚开始接触地理科目时,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局限性,个人认知和判断都存在一定偏差,往往不清楚学习地理的意义是什么,对地理知识的应用也有不少疑惑。事实上,只要学生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地理现象就在我们身边,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包含了许许多多的地理知识,地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生活化的地理教学。例如,教师可以以学生外出旅游为话题,让学生明白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到某个著名景点去游玩,就必须提前了解当地的气候和风土人情,做好衣食住行方面的准备;在旅游过程中,要利用地图来准确定位和判别方向,规划合理的行驶路线。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地理就是在学习一种生活技能,引导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将其充分运用于实践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重视图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地理图像是用来解释和呈现地理现象、原理和规律的图像,是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对整个地理科目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地理图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地理科目中的许多抽象概念和知识都需要借助地理图像来学习和理解,学生对各种地理图像的熟悉程度直接关系着地理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基于此,教师必须重视图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教师要将地图作为地理课程的核心内容,注重地理知识与图像教学的紧密结合,不断强调地理图像的重要性,指导学生通过读图来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其次,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记忆各种地理图像,使两半球图、世界地形图、中国行政区划图、中国地形图等重要图像都能清晰地呈现在他们的脑海中,让学生能够随时调动地理图像来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利用地图来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

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地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具有积极意义。地理科目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地理知识、具备一定地理技能的同时,更要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科学精神,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灌输地理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没有经过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从而限制了个人思维的发展和探究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习能力的增强。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进行地球自转的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通过自主实践搞清楚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同时,要教导学生留心观察、细心思考,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现象。可以让学生注意觀察自己家乡的地理环境,结合所学知识深入思考家乡的地形、气候、河流分布、土壤条件及适宜种植的农作物等自然地理特征,引导学生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对地区的人口分布、城市建设、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产生的重要影响,并与老师、同学分享和探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强化地理知识,真正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

增强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当前初中地理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作为地理教师,要丰富课堂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生活化教学,更要重视图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逐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再均.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散文选刊:中旬刊,2018.

[2]段学军.浅议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J].数码设计:(上),2018.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策略课堂教学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Passage Four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