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方式的转变

2020-09-10 07:22石静霞
南北桥 2020年18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新课改教学方式

石静霞

【摘    要】《新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在历史学科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初中历史教学要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目标,达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做到延伸历史教材内容,培養学生对历史学科以及对国家的热爱之情,使学生具备与历史相关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就是针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进行历史教学方式的转变,以达到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历史  教学方式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8.071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初中历史教学实际上呈现出学生学习不积极,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首先,历史作为一门副科,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多数教师为了提高考试成绩,采取死记硬背的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思维发展受到限制,兴趣低下,学习没有积极性。而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思维方式形成的重要阶段,传统的教学方式会让中学生错过历史思维培养的最佳时机。其次,初中历史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发展程度。当前部分教师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固执地认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就是学生所应具备的素质。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落后的教学观念和单一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单纯地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很多教师意识不到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很难体验到历史的魅力,阻碍了对学生历史爱国情怀与历史审美情趣的培养,历史课堂效果不理想。

二、新课改背景下转变初中历史教学方式的几点思考

(一)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中心,以历史学科知识点为中心,学生被动地听,被动地记,一切都是为了成绩而学习。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从本质上实现教育改革,必须将学科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教学质量和谐统一,教师则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使学生具备与历史相关的人文素养,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全面更新个人的教学思想,努力创新教学方式,采取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营造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促进学生和书本更好地对话,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可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思维能力。

仔细分析近年来的中考历史试题,可以发现对于学生的考查已经越来越多地注重主观题的考核,也就是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这说明传统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发展模式,现如今的教学需要由原本单纯的知识灌输转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将原本被动的接受知识转为学生主动的思考才是当前教学的重中之重,才是与社会发展要求相符合的。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应努力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进行整合。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采用视频、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进行历史教学,将历史场景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让历史课堂变得立体、丰富、形象,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直观、贴切的认知。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产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另外,充分利用好历史网络资源,建立一个完善的历史学科资源库。一方面教师要收集,整理大量的历史教学资源,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做好分类。另一方面,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其中,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工具搜寻、存储相关历史资料,同教师一起丰富资源库。这样,教师就由原来的单一的教,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引导学生主动的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上,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从而掌握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根据认知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让历史课堂变得轻松自然。教师可以采取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参与历史学习。通过教师预设的一系列问题,对学生诱导启发,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一层层深入地指导,使学生学会认识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培养他们逐渐养成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师生间可以自由地交流讨论。小组讨论式学习,可以使学生的知识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讨论中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在交流讨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形成一个想说、敢说的良好交流氛围。对于每一位学生的发言要即时给予恰当的肯定和指导,让学生体验到表达是一种享受,讨论是一种快乐。

初中生具有好动、爱玩的个性特点,教师可以选择游戏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设计一些与历史学习任务相关的游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以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如结合一些历史事件,让学生参与讲故事、编演小情景剧、设计标语口号等游戏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中。通过搜索古今趣事,编排设计等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理解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四)对学生采取多元评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手段,促进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创新能力。强调评价参与者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将课本知识拓展延伸,促使学生思考历史,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尊重个体差异,给予积极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课程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更应当看重的是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历史学科是一门基础的人文学科,历史课程改革倡导新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无定法,教师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最终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探索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董迪.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理解与运用的再讨论[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03):38-41.

[2]冯万东.浅谈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2(2):1-1.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新课改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