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视角下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2020-09-10 07:22张明
南北桥 2020年18期
关键词:小学阶段教学探究心理健康

张明

【摘    要】素质教育体制下,不仅强调知识教学,更加强调从学生的内心入手,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个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素养的发展。本文中笔者就在教育视角下,谈谈如何针对小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实际分享几点自身的看法。

【关键词】教育视角  小学阶段  心理健康  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8.159

我国社会大众对于心理健康的认知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甚至存在一部分群体对于心理健康认知呈现出“全盲区”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尤其是我国因为历史的因素,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发展出现过缓慢发展和断层阶段,因而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和发达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物质根本上的差距直接影响了整个社会文化的建设,具体体现在人民的认知水平和文化水平上,虽然时至今日经过改革开放政策,我国经济实现腾飞,并且带动了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繁荣和复兴,但是以往所形成的差距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弥补回来的,不论是文化教育的发展,还是整个社会大众素养的构建上,只能奋起直追。而心理健康属于人精神层面的内容,需要有一定的物质生活水平做铺垫,才会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形成正确认知,所以心理健康的理念可以说是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文化建设才普遍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受到广泛关注。另外,心理健康相对于身体健康的呈现更为隐秘,不容易被发现,所以在认知上也更容易被普通人所忽略。

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伴随人的一生,从学校教育来说,干预的越早效果越好。所以我国素质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首先从小学阶段开始,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素养的培养。即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科知识的教学,更要从学生心理和能力两个方面出发,秉承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三观和健康个性人格的建立,进而影响学生实际的思想和行为,促进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能够成为一个具有正能量,具备良好社会生存能力的个体。而结合上文的分析来看,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学校教育中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际还处在摸索和探究的阶段,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其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启蒙时期,所以在教学上就要更尽心,内容和方法上的制定也要做到慎之又慎。那么作为教师来说,我们更要明确自身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從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到有耐心、有恒心、能创新,最终和学科教学一起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素养兼备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作为教师,我们是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主体,所以在教学之前,我们需要站在教育者的角度上科学地分析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形成对应的目标和方法。首先,当前我国的小学教育采取的都是班级授课制度,不同的班级组成级部,并进一步组成整个学校。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学校是一个小集体,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整体的学习和生活氛围。所以不同的学校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不同的校风,作为一种无形的文化感染力,引导、约束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另外,学校作为一个社会的缩影,学生之间的交往也就形成了对应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亲疏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归属感、亲密感等。其次,从教师具体的教学工作来看,一方面,教师通过教学行为和学生产生直接的联系,形成思想上和行为上的交流,而因为学生的“向师性”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会直接受到教师的影响,所以教师的品德、个性对学生都会有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教师教学的媒介是教学内容,通过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各学科的内容特质,进而通过不同层面陶冶学生情操,影响学生思想。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特性不同,教师在实际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具有针对性。那么对于小学生来说,结合其心理发展处于启蒙阶段的特性,教师的教学任务主要可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针对全体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从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性来看,其处在刚开始探索自我、探索社会的时期,所以通过全体性的心理健康普及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尤其是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其次,在教学中我们要针对少数学生或者个别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疏导和教育。本身作为具有独立个性和人格的个体,不同的学生因为成长环境,尤其是原生家庭环境的影响,会呈现出不同的心理,有一部分小学生存在不良的心理倾向萌芽,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和教育,通过心理辅导防患于未然,或者引导其尽快摆脱心理障碍,进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

小学阶段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具有多样性,那么在素质教育强调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动力的要求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首先,从理论上来说,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进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中,尤其是要结合学生的青春教育。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互联网的发展,现阶段的小学生智力和情感发育成熟期提前,所以教师在实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可以采取一定的理论教育,如结合学科展开对应的心理主题教育,或者在班级内开展交流活动,如主题班会、读书讨论会等,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理论上的心理健康引导。其次,针对不同小学生的特点,一方面要结合家庭构建个性化的家校共育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如结合对应的节日、学校活动,引导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另一方面,配合学校教育中良好的校风、素质教育所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展开不同的心理健康互动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培养学生的自我检查、自我心理塑造能力。

总而言之,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上没有疾病或者残缺,还包括身体和精神上都处于一种和谐、完美的状态。心理健康教育相对于身体健康教育来说,需要经历更长久的探索,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人文性兼具的工作。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针对教育、针对整个国家人才培养目标所制定的策略。以上仅仅是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所得出的几点看法和教学建议,希望能给其他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正荣,陈家麟.心理健康教育视野中的师生关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12):14-15.

[2]冯磊.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6,(035):172-173.

猜你喜欢
小学阶段教学探究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试论小学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