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020-09-10 07:22张帆
南北桥 2020年18期
关键词:渗透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张帆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瑰宝,高中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发扬和继承传统文化非常重要。而高中语文是传播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高中语文教师需重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将深入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关键词】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  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8.167

传统文化是在民族历史的长河中各种思想文化以及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它是民族文明演变汇集而成的,对民族凝聚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就在于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要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就需要教师认真仔细研究教学方案。本文接下来就从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并提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每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和饮食习惯都各不相同,追其溯源,就是文化底蕴不同。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可是如今,大多数学生对传统文化知之不多,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迫在眉睫。身为教师,我们要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学习热情,达到“培育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标。

高中语文教学是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这门学科与传统文化有着直接的联系,并且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修养,进而为社会做出卓越的贡献。因此,语文教师要以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要让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将其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内涵深深扎进学生的内心,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成为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国家强大的有用之才。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

(一)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国学经典

高中语文教学很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教师鼓励学生阅读国学经典,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管是儒家的尊师仁爱,还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又或者佛家的自然清净、宠辱不惊,这些都值得学生思考和学习。

在课外的时间里,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对他们身心的成长与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阅读国学经典是一个陶冶情操的过程,能够唤醒人内心的“真善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课堂上传播传统文化

高中生对于传统文化是比较陌生的,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正确指导。因为语文学科与传统文化“血脉相连”,所以不管是在教学形式上,还是教学内容上,都能够进行灵活变通。例如,在讲解《沁园春·雪》这篇文章时,可通过互联网收集《沁园春·长沙》的相关内容使两篇文章形成对比,有利于学生了解作者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从而了解我国当时的国内局势,有助于学生更加了解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从而理解作者的真实情感,获得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传统文化的相关音频,或者讲述有关传统文化的小故事等,这些方法都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总之,课堂上呈现传统文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合适的选择。

(三)营造传统文化的课堂环境和校园环境

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元素的课堂环境和校园环境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内心深处真正接受传统文化。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教室内悬挂一些名言名句,也可以在黑板报的创作上写一些文学经典片段;可以在校园里设计人物塑像、园林景观,比如有些学校就有孔子的人物塑像矗立在校门口,学生每天进校出校,都能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塑造学生的良好人格和道德行为。

(四)使学生逐渐接受传统文化

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从而保障学习质量。对此,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渐接受传统文化。首先可以進行成语教学,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每个成语都含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讲解成语故事,加强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其次可以丰富学习内容。传统文化中含有很多内容,光靠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不够的,需通过课外阅读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比如,教师可将传统文化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保障教师的教学效率。最后就是树立人生格言。在新课改的发展下,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文化的新型人才。对此,教师可要求学生将传统名言警句作为人生格言,从而起到警醒的作用,比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等,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从而保障学习质量。

(五)将传统文化融入教材

高中语文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我国著名专家学者精挑细选出来的,有其独特的教育意义和文化内涵。因此,将传统文化融入教材,便于学生进行理解。例如,以《劝学》一课为例,这篇文章告诉学生,学习不能止步不前,应该每天反省自己,从中吸取教训,集中精力让自己变得更聪明。同时,告诫学生必须善于集中精力,才能在学习中获取更大的好处。这篇文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有重要的帮助。因此,教师可通过网络收集一些教育资源,包括“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案例,教导学生应利用一切资源进行学习,从而学习古代先贤不怕困苦、艰苦奋斗的学习精神。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从而更好地接受和弘扬传统文化,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探究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以及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总而言之,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生存之根”,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这样我们的优秀文化才能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徐凤姣.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知识窗(教师版),2020(08):65.

[2]张琴.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52):43-44.

猜你喜欢
渗透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