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020-09-10 07:22罗欢
南北桥 2020年18期
关键词:高效教学数学教学高中数学

罗欢

【摘    要】高中数学逻辑性强且具有抽象性,学生一直将这个重点科目列为学习的重中之重,但是,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找不到学好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也很难提高。这一现象也困扰着教师,教师们也在不断摸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本文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就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出本人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数学教学  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8.181

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提出要确立数学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增加探究性教学的要求。有效教学这一教学策略,能够很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数学水平。教師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的侧重点

教师的教学策略,对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要想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注重教学策略。

1.注重数学教学的直观性。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教师在教学和学生在学习上都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是影响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引起教师的重视。在具体的数学知识的讲解中,教师要注意语言运用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语言运用上的直观性以外,教师还要利用其他方式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直观性的讲解。如,利用实物、模型、图像等手段对数学知识进行讲解,此外,教师也要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进行直观具体的展示,降低学生理解上的难度,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注重知识内容的完整性。高中数学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在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情况下并不适合将某个数学知识单独进行运用,而是要综合数学知识的几个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数学知识的全面性,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的数学知识框架,真正掌握数学学习的灵魂。

3.讲课要突出重点。高中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课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一定要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重点知识上,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我们都知道教学重点的重要性,但是有时在课堂上教学重点会发生偏移,增加教学内容的课时量,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把握教学的重点,尽量避免偏离重点情况的发生。

二、高中数学具体教学策略的实施

教学方法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整体方向的指导,是教学的核心环节。在此环节中,教师也要注重方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积极创设情境,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情境的创设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创建问题情境的教学方法,创建问题情境能够为学生提供实际问题模型和知识背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数学知识。如在讲“周期”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运用身边的实例:一年中四季的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潮水的涨落等等,通过这些实例,学生能够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周期这一数学概念,增强学生对“周期”的理解,减少学生在运用时出现的错误。

(二)故意设置错误,引发学生思考。

在传统的教学法中,教师一般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要保证教学知识的正确性,以保证学生学到正确的知识。但是,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中要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带领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故意设置错误,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出现一些错误的思维和解题方法能够唤起学生对问题的重新思考,同时也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起到检验的作用,通过这一方法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方法最常用的就是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也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否则就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

1.选取好的问题。好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谓好的问题就是指问题要具有普适性和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并且提出的问题要与教师所讲的内容相关。另外,教师所提的问题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难度,否则就失去了问题的意义。有很多教师在提问题时,问题既没有难度又没有开放性,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反而会导致“满堂问”的尴尬,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性。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阶梯性,要做到由简到繁、由浅入深,遵循一定的层次性,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够由“未知”向“已知”发展,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一些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给以思路和方法上的提示,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面思考,最终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问题的提出要讲究时机。提问题时还要讲究时机,问题应该在学生似懂非懂的时候提出,这样能够帮助学生顺利从似懂非懂的阶段转向懂的阶段,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数学知识转化为自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在错误的时机提问题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比如,在学生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提问题,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影响学生正常的思考和学习。在学生已经懂了的情况下,给学生提问题就会浪费时间,起不到问题教学应有的效果。

4.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思考充分,如果教师提出问题后立刻就让学生回答,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回答问题的效果必然不佳。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数学问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作用。

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探索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为目的,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和目标,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本,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和指路人;要不断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兴趣,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高效教学数学教学高中数学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